本文約2257字
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近日,一段“奔馳女車主維權”的視頻引爆了網絡。
視頻中的女子坐在發動機蓋上哭訴,
說自己在4S店花了66萬買了一輛奔馳,結果還沒開出4S店的門,就發現發動機漏油。
但4S店最后給出的解決方案,卻是只能按照“汽車三包政策”更換發動機。
女子無奈崩潰,只得用“撒潑”哭鬧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
事情起因
劉女士簽單提車5分鐘后,發動機漏油
協商無果
退款、換車,最后改為補償,均未實現,15天后,4S店稱按照“汽車三包政策”規定,只能更換發動機
被迫哭鬧
車一天沒有開,卻要按照貸款協議如期還款,車主劉女士只得坐上引擎蓋“撒潑”維權。
視頻發酵
視頻點燃了人們的憤怒,輿論席卷而來,這件事也引起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聲稱和解
4月11日,4S店稱,已和當事人私下達成和解。
車主辟謠
4月12日,劉女士否認和解,并表示失望。
發表聲明
4月13日,奔馳公司發表聲明向客戶的經歷深表歉意,并派出專門工作小組前往西安調查溝通。
高管見面
4月13日,劉女士終于第一次和奔馳公司派到西安的公關負責人見了面,但對方明顯誠意不夠,女車主據理力爭。
緊急發文
4月14日凌晨,西安市有關部門終于緊急發文,稱將成立調查組調查該4S店,并責令該店給劉女士退車退款。
無獨有偶,繼西安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后,
河南鄭州奔馳車事件也引發關注。
鄭州的王女士說,她最近花40萬買了一輛C260,提車不到24小時,
就發現車在行駛中方向盤助力系統突然失效。
她與4S店反饋此事后,等待近一個月未果。
王女士無奈將此事向媒體反映,并質問4S店:
“修車我不能接受,
這么嚴重的問題,你給我修我也無法相信它的質量!
你們是不是要得逼我坐到車的引擎蓋上才解決啊?”
后在電視臺記者的追問下,該4S店承諾在4月16日給消費者答復。
看完女主在奔馳車上譴責哭訴的視頻,
有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
“我是受過文化教育的人,我是研究生畢業,
但我這件事,我覺得它是讓我幾十年的教育得到了奇恥大辱,
我就是因為太講道理……”
不禁令人思考:
為什么這個社會總有些人,
欺負善良的人,
要把溫柔善良的人逼成潑婦才肯罷休?
常言道:你的善良,要帶點兒鋒芒。
因為一個再有修養的人,遇見那些不講道理的人,也根本沒辦法說理。
成年人被欺負后尚且如此艱難,
突然擔憂:
那我們善良的孩子遇到被欺負的情況又該怎么辦?
研究青少年心理方面的權威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作客節目《開講啦》時,
就有觀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您的小孩有一天跑過來跟您說‘我同學欺負我,他們打我’,您會不會跟他們說‘打回去’呢?”
(在這里主要是針對小孩子)
李教授的回答讓大家都驚訝了一下,她很堅定地支持:
“打回去。”
李教授說:
“在中國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問題先讓孩子自我反省,
這反而縱容了一些不良行為,最終導致校園暴力事件不斷發生。”
“打回去”不是在縱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
李教授還對父母提出了兩個小建議:
第一,要讓孩子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負比你弱的;
第二,是幫助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別人欺負,可以讓孩子從小進行體育鍛煉,有運動就有爆發力,不容易被別人欺負。
父母作為成年人,我們的善良也從來不等于軟弱。
我們更要告訴自己的孩子:
千萬不要欺負老實人,但也不要做老實人,
人只能跟講道理的人講道理,
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
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4月14日,奔馳女車主在政府工作人員的見證下,
終于第一次和奔馳公司派到西安的公關負責人見了面。
這段女主和奔馳方對質的18分鐘多的錄音對話被發布在網上,
錄音中,女車主條理清晰,有理有據,言語禮貌,但是完全不缺震懾力。
引發上萬網友感慨:讀書真的有用!
但最震撼我的,不是她如何懟的奔馳方啞口無言,
而是她回答了一個終極的問題:
我們為什么要好好讀書?
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女車主說了這樣一段話:
“如果我不說話的話,跟我有同樣遭遇的人是不是也不說話?
大家都保持沉默,下次不是還有這樣的事嗎?
這個事情就沒有什么改變,那要我們讀書干什么呢?”
除此以外,家長請告訴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的真正意義是:
面對問題時,有自我判斷與思考;
面對不公時,敢于拒絕勇于反抗;
面對強權時,懂法用法不卑不亢;
讀書的作用也許不會第一時間釋放,
但一定會多多少少改變你的視野和對抗世界的能力。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權利意識。
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維護自己的權利。
培養孩子的自信
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信,讓孩子有維護自我的意識。
教孩子明確界限
我們要盡早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界限。
比如別人的玩具你未經允許不能隨便碰,但是你自己的玩具,或者你正在玩的公共玩具,別人也不能未經你的允許就隨便搶走;
你不能打別人,別人也不能打你,等等。
此處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在教孩子既要尊重別人,
同時學會接受別人權利范圍內的拒絕。
向孩子示范如何維權
0~3歲的孩子還不具備反抗能力,
家長可以用行為引導或者直接向他們展示怎么做。
比如:“這個玩具我的孩子正在玩,你不能就這樣搶走哦。
請把它還給我的孩子,等我的孩子玩完了,我們可以給你玩。”
教孩子把想法說出來
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時,
鼓勵孩子多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允許、尊重孩子說“不”。
被打了,要大聲對打人者說:“停!你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對的,我不允許你打我!”
玩具被搶了,要大聲對搶玩具者說:“不!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搶!請把玩具還給我!”
在被侵犯的第一時間,堅定而明確地用語言和手勢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讓欺負人者感到“這人不好惹啊,我還是算了吧”,可使孩子免于受到再次侵犯。
學會向他人尋求幫助
如果孩子說以上我都做了,但仍不能解決問題,那我們就應該鼓勵孩子去向老師、家長或朋友求助。
我們一定要向孩子強調向別人求助也是重要的保護自己的方法,并不丟臉。
我們可以善良,但不能沒有脾氣,
我們不惹事,不躲事,不怕事。
因為無底線的縱容只會助長別人的囂張。
當我們受到不公平對待勇敢站起來反抗時,
讓你勝籌在握的,不應該是撒潑打滾,
而應是強大的內心、系統的知識、
無懈可擊的邏輯。
你經歷過哪些勇敢維權的事情?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本文來源丨親子營、 中國傳統文化、
歷史上的今天
April 16, 2019
1889年
出演著名電影《摩登時代》的英國電影藝術家卓別林出生
1992年
中國首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