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1.18人民法院報 | ||||
本報訊 為離婚時能多獲取財產,被告人劉某向情人李某出具了借款180萬元的假借條,并指使其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致使法院作出錯誤民事調解書,并錯誤查封了被害人5處房產。 近日,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以妨害作證罪判處被告人劉某有期徒刑三年,以幫助偽造證據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二年零六個月。 現年51歲的劉某是當地某醫院職工,其老公經營公司,家境富有。2009年,劉某認識了比她大一歲的李某。李某特別會討女人歡心,很快,劉某就在對方的攻勢下,陷入情網,花費25萬元給李某買了一輛汽車。 2011年3月,劉某的老公通過網上銀行查詢,發現妻子銀行卡里有25萬元資金去向不明。之后,劉某的兒子在電腦上無意中發現母親與李某裸聊的照片,劉某的私情敗露。2011年5月,為避免更大損失,劉某的老公通過網上銀行先后轉走劉某銀行卡上160余萬元的資金。 劉某在多次索要無果的情況下,與李某共謀通過虛假訴訟的方式拿回被轉走的財產。2011年8月20日,劉某按照李某事先準備好的借款合同樣式抄寫了一份借款合同,約定:劉某向李某借款180萬元,借款期限十天,利率為月息10‰。同年9月27日,李某向如東縣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劉某償還借款180萬元及其利息。經法院開庭調解,劉某同意支付本息共計185.4萬元。之后,劉某離家出走,與李某生活在了一起。 2012年4月,李某持調解書向如東縣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隨后法院作出民事裁定并查封了劉某丈夫的五處房產。2012年5月,法院審查發現該案存有虛假訴訟嫌疑,并移送如東縣公安局。2013年1月,公安機關決定立案偵查,并在李某家中將劉某和李某抓獲。 如東縣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劉某在訴訟過程中指使他人作偽證,致使人民法院作出錯誤的民事調解書,并進入執行程序,嚴重影響司法機關的正常訴訟活動,損害了司法權威,其行為已構成妨害作證罪,且屬情節嚴重;被告人李某幫助偽造證據,作虛假陳述,致使人民法院作出錯誤的民事調解書,并進入執行程序,嚴重影響了司法機關的正常訴訟活動,損害了司法權威,其行為已構成幫助偽造證據罪,且屬情節嚴重。經審理,法院以妨害作證罪判處被告人劉某有期徒刑三年,以幫助偽造證據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二年零六個月。 被告人劉某不服,向南通中院提起上訴。 南通中院審理認為,一審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應予以支持,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顧建兵 戴 健) ■法官說法■ 嚴厲打擊虛假訴訟 提高社會誠信意識 顧建兵 趙建峰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或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我國刑法第三百零七條規定,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據該案一審承辦法官曹俊介紹,本案中,被告人劉某為了在離婚時能多獲取財產,提議由其向被告人李某出具假借條,并指使李某提起虛假民事訴訟、作偽證,致使人民法院作出錯誤的民事調解書,并進入執行程序、發出民事裁定書、錯誤查封房產,其行為已構成妨害作證罪;被告人李某幫助劉某偽造證據,作虛假陳述,致使人民法院作出錯誤的民事調解書,并進入執行程序,其行為已構成幫助偽造證據罪。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騙取法院裁判文書的情況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除侵害了相關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外,還嚴重浪費了司法資源,損害了司法的權威和公信力,擾亂了人民法院的正常審判秩序。”曹俊提醒,在審判實踐中,要重點關注民間借貸、買賣合同、離婚財產分割等虛假訴訟多發的案件類型;重點關注原告維權態度不積極而被告積極應訴,原、被告配合默契,不存在實質性訴辯對抗等訴訟反常情況;強化依職權查證,對于有虛假訴訟嫌疑的案件,不能僅憑當事人的自認草率認定,應當依職權查證,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與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征信機構、新聞媒體的合作,形成打擊虛假訴訟的合力,提高社會誠信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