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讀者留言表示,有關于味精和雞精的困惑:
聽說吃多了會致癌?
味精是化學合成的,雞精是天然提取的?
雞精是雞肉中的鮮味精華嗎?
為了健康,做飯最好不加味精或雞精?
「鮮味」人人愛。今天健康頭條(微信號:baojiandaifu)就要來聊聊味精、雞精。要知道,用對了味精雞精的話,還能幫助控制血壓呢。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谷氨酸是一種氨基酸,吃起來有鮮味。
雞精則是一種復合調味料,主要成分跟味精一樣,還是谷氨酸鈉。除此之外,還會加入鹽、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味道比味精更豐富。
雖然大部分味精的包裝上都畫著肥美的母雞,廣告中也不乏「濃縮雞肉精華」這樣的概念,但說白了,雞精,就是稍微高端一點點的雞肉味的味精。
當然,一些高品質的雞精會加入雞肉粉或其他肉類提取物,但量的多少,就看廠家和價格了。
我們都知道,鈉吃多了,會造成血壓升高。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一天鈉的攝入量不要超過 2.3 g(即吃鹽不要超過 6 克)。而根據中國人的日常飲食習慣,超過這個量,簡直輕輕松松。
不少人說了:
好吃也很重要啊,沒有咸味吃不下去……
這里健康頭條有一個健康秘籍要給你:
味精可以讓你在同樣的咸味下,吃下去更少的鈉!
這是為什么呢?
味精和雞精中的核苷酸和谷氨酸離子,有「增強咸味」的作用。
也就是說,在鈉含量相同的情況下,加了味精或雞精的菜,相比只加了鹽的菜,吃起來感覺更咸。
所以,比起全部用鹽的情況,可以用少量的味精或雞精代替一部分鹽,這樣不僅菜肴的更有味、更鮮美、更好吃,還能幫助我們少攝入一些鈉,有助于控制血壓。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適量」。如果直接一大勺倒進去,那就沒有健康益處啦。
關于味精雞精,還有不少傳聞。
1. 味精不是天然的?偽概念!
總有人說,味精是化學工業品!其實,「天然」這個詞,才是商家鼓吹出來的最大偽概念。
現代食品工業中,味精是用微生物發酵糧食、淀粉等原料生產出來的。這樣的工藝和釀酒、制醋類似的。人們不害怕吃醋喝酒,怎么就唯獨覺得味精有害呢?
之前說到,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而谷氨酸就是一種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成分,很多天然食物中都有,何來「不天然」一說呢?
科學家們早就研究過味精的安全性,并沒有發現它能產生危害,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把味精歸入「最安全」的類別。
2. 味精加熱會致癌?謠言!
味精中的谷氨酸鈉加熱到 120℃ 以上時,可能產生焦谷氨酸鈉。
這也就是傳說中味精致癌的「罪魁禍首」。
只可惜,這純屬自尋煩惱。焦谷氨酸鈉并不致癌,只是沒有了鮮味。這也就是為什么建議出鍋之前再放味精的原因。
如果非要說致癌……記著:高鈉飲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少吃鹽,也要少吃點味精、雞精!
1. 味精、雞精是安全的調味品。
2. 它們能讓食物變得更鮮美,在日常烹飪中根據自己的口味適量加一點,完全沒問題。
3. 做菜時,可以用味精、雞精替代部分鹽,保證菜品風味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減少鈉的攝入。但是,味精、雞精,同樣也不要吃得太多。
千滾水能喝嗎?
冰箱怎么用?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