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味精和雞精都是鮮味調味品。它們哪個對身體危害大呢?事實上,并沒有科學證據顯示味精或雞精對身體有害,當然它們哪個對身體危害大這一說法是站不住腳跟的。
【味精和雞精的區別】
1、味精:
味精又稱味素,以玉米或大米為原料,通過微生物發酵、提取、精制而成,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一般來講,味精根據谷氨酸鈉含量,分為4種規格: 99% 、95%、90% 和80%。
2、雞精:
說起味精就沒辦法不提及一下雞精,雞精是復合調味品的一種,基本成分是味精(含量40%左右),加助鮮劑核苷酸、鹽、糖、雞肉提取物、色素、香精等復配加工而成[1]。簡單來說雞精就是味精的一種再加工產品[1]。
兩者雖有區別,但雞精鮮味的基礎成分還是味精(谷氨酸鈉)。雞精中加入少量核苷酸可以讓味精增鮮二三十倍,但是因為生產的時候又加入了大量鹽、淀粉等,因此雞精的鮮味相對味精而言并沒有提升多少。
【所有食品攝入時都要注意方法和量的問題】
1、谷氨酸鈉在高溫(>130℃)下會轉變成焦谷氨酸鈉,這樣會失去味精的增鮮作用,但是目前并無任何研究表明焦谷氨酸鈉對人體有毒害作用[2]。所以味精加熱后有害甚至致癌這個傳言是假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建議在菜快出鍋前再加入味精或雞精,才能夠給菜肴提鮮。
2、雖然質量合格的味精和雞精是對我們的健康沒有危害的,但兩者的主要成分都是谷氨酸鈉,且雞精中含有10%的鹽分。近年來,我們都提倡少鹽飲食,減少鈉的攝入量對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有重要意義。所以在烹飪時如果加入了味精或雞精就要相應地減少食鹽的用量,好控制每天食鹽總攝入量在6克以內[3]。
消費者可以根據食物種類和個人口味合理選擇味精或雞精,同時為了健康著想,不論選擇雞精還是味精,都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合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