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天津這個城市,似乎很難定義,由于緊鄰京城,在近代史上天津衛成為各色人物避居或者韜光養晦的地方,遺留下一個“萬國建筑博物館”的稱號,而如今,它是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建有大型港口和工業基地,它有它自己的個性,它驕傲地堅守著自己傳承千百年的民間藝術和幽默、豪放的語言,并且憑借這樣的個性倔強地獨立于北京而存在,天津就是天津,是個風情獨特的城市。
相比起北京的傳統厚重,天津顯得“輕”與浮華;而相比起上海的浮華與“輕”, 天津又顯得“薄”與守舊。在這樣一個混搭的城市里,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草根與貴 族,混混兒與洋買辦,三不管與小白樓,不同區域、階層、文化乃至階級間的“較量”往往表現得特別復雜而曖昧。歷史風云的悲歡離合,平民的幽默,使天津帶了點“戲謔”、“自嘲” 的悲情色彩。但天津,依舊是幸福指數很高的城市,崇尚實際,質樸熱情,小富即安,善良幽默。歷史給了天津繁榮與落寞的味道。
哪里好玩?
靜園
靜園,寓意“靜以養吾浩然之氣”。1929—1931年,末代皇帝溥儀攜皇后婉容、淑妃文繡曾短暫居住于此。不同于南方的園林,靜園雖然名帶園字,但它沒有龐大的水系院落和景致,有的只是一座飽經滄桑的小洋樓,融西班牙 和日式風格于一體,草木蔥郁,靜謐宜人,是天津租界時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
園子不大,但很有歷史意義,可以詳細地了解末代皇帝溥儀的傳奇一生,以及他同身邊幾位女人的情感糾葛。
三環套月式院落,前院、后院、跨院和隨處可見的一草一木,噴泉回廊構成了靜園的春天。說靜園小眾,是因為這里并不是團客的必打卡地,卻是自由行游客的鐘愛,來這里的人對末代皇帝的生活有著濃厚的興趣,到溥儀展館看紫禁余暉,穿梭庭院觸摸末代皇帝的生活肌理。靜園因此還吸引了大量來自日韓,歐美,大陸東北的游客。
說靜園輕奢,是因為這里的建筑風格中西融合,選材用料實數講究,處處折射出溥儀雖離開皇宮卻過著十分西化的輕奢生活。舒緩的屋頂、紅色筒瓦,單券形式的窗飾是典型的西班牙中世紀建筑風格,連續拱卷的窗飾極富羅馬風格,窗扇保留日式木構建筑風格,玻璃從比利時進口,門窗選用菲律賓進口木材。在臥室、書房、會客廳,龍紋雕花、傳統家具、筆墨文房,高爾夫球桿、鋼琴、晚禮服,中西文化在這里交匯與沖撞。
慶王府
提起天津的五大道,那是可以和上海的外灘齊名的萬國建筑群。在這1.28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22條街巷上分布著多達2185座歷史風貌建筑,成就了中西合璧,古今兼用的獨特城市風貌。也正是這份獨特的魅力,五大道吸引了上百位中外名人政要聚居于此,其中清末代“鐵帽子慶親王”載振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府邸慶王府因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傳奇色彩,無疑成為五大道故居代表,英租界列為華人樓房之冠。
慶王府原為清末太監大總管小德張親自設計、督建的私宅。小德張在1913年太后去世后,攜大量資財到天津,運籌帷幄數年之久,研究風格,考究用料,用時一年一氣呵成。后來,載振1925年為追隨溥儀,攜家眷遷居天津,從小德張手里買下了這座宅院,更名為慶王府,在此度過了22個春秋。
慶王府的建筑外觀為典型的西方古典主義風格,總體布局打破了中國傳統的合院式住宅布局,采用花園與住宅并立,高圍墻、附房圈住花園和主樓的制式,既有西方花園別墅之韻,又有中式合院住宅之神。
西開教堂
西開教堂距離靜園不到一千米,是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始建于1917年,具有典型的羅馬式建筑風格。紅白磚墻,銅綠尖頂,多彩琉璃,整個教堂很是精致。
西開教堂是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區主教座堂,典型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筑。整體建筑呈“品”字形,樓座以黃、紅花磚砌成,上砌翠綠色圓肚型尖頂,檐下為半圓形拱窗,正廳為三通廊式。
教堂每日早晨舉行宗教活動,逢星期日及天主教節日,早晚皆有宗教活動。
世紀鐘廣場
世紀鐘是1999年天津市人民政府為迎接二十一世紀而建立的大型城市雕塑。是天津的地標建筑,坐落于河北區解放橋橋頭。
全金屬材料構筑而成,在鐘表面的外環和內環之間鑲嵌著十二星座的青銅浮雕,長桿、齒輪、底座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時空造型。
在莊重之中顯出飄逸雋永,標志著天津這座老工業城市在歷史的進程中已經又前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