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橋上曾留下過許多故事和傳說,不僅有解放軍用一個連的兵力、僅用20多分鐘時間攻克大橋的佳話,也上演過一些人縱身橋下尋短見的人間悲劇,還先后拍過《馬永貞》、《雷雨》、《大決戰(zhàn)之平津戰(zhàn)役》、《被風吹過的夏天》等影視劇。最為撲朔迷離的是,至今都沒有搞清楚大橋設計者到底為何方人士。比較盛行的傳說,乃是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的設計者。
北安橋是根據(jù)法國巴黎塞納河上的亞歷山大三世橋的樣子設計的,為西洋古典式的建筑風格。北安橋橋頭雕塑采用了西洋古典式風格,其中包括寓意東、南、西、北四方平安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橋頭雕像,青銅壓紋的“盤龍”橋墩雕像以及橋欄柱基上舞姿各異的四尊“樂女”雕像,金光閃閃,造型高貴典雅。手中分別抱著不同的樂器,琵琶、笙、蕭。北安橋是古典與時尚的完美結合體,以其特有的風格,成為海河上的一亮點。
北安橋夜景,也很漂亮。相比白天的樣子,少了幾分雄偉和氣魄,卻多了幾分神秘。
大沽橋是由世界著名的橋梁設計大師鄧文中院士設計,其構思為“日月生輝”,故又被稱為“日月拱橋”。 大拱面向東方,象征初升的太陽,小拱面向西方象征月亮,構成觀賞平臺,行人至此可一覽海河美景。據(jù)介紹,這種設計全稱為“不對稱外飄式聯(lián)合梁系桿拱橋”,至今為止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
金剛橋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純用鉚釘鉚起來的鋼鐵浮橋,可從中間抬升,現(xiàn)在被拆除,在老金剛橋的基礎上在上面又修建了一座彩虹式的金剛橋,新的金剛橋是中承式受力構造,鋼結構的拱柱內(nèi)灌混凝土,上方鋼拱與橋采用拉桿相連接作為受力體系。
碧水藍天,幽深清涼,水中與岸上幡然兩個世界,望著波光粼粼的水面,似乎能聽見海河的吟唱。對于家鄉(xiāng)的母親河,有一種說不清的崇敬,那種虔誠,那種熱愛,激情古蕩著心,并彌漫在這夢境的城市中。
意大利風情街,好像剛剛下過雨? 走在這樣的街道中,仿佛置身于異國他鄉(xiāng)。。。
馬可波羅廣場位于意大利風情街兩條街道交口,典型的意大利風格建筑,成為重要的意大利風格景觀,保留著100余年以前的地中海風情。
眾多來自亞平寧半島的經(jīng)營者來到這里,您不僅可以品嘗到純正的比薩餅、意大利面條等意式小吃,欣賞到意大利風情表演,還可以觀賞意式風貌區(qū)的風采,參與各種意大利服飾、工藝品等展示會。
眾多休閑的酒吧、咖啡廳、餐館、藝術館、博物館和露天影院整日營業(yè),全球賓客紛至沓來。
天津意式風情區(qū),前身為意大利在境外唯一的租界,亦是亞洲唯一一處具有意大利風格的大型建筑群。眾多影視劇在此取景拍攝。
馬可波羅廣場 羅馬號角 。
大軍閥曹錕的故居,現(xiàn)在為渤海商品交易所。
曹禺故居。
原意大利租界時期兵營 。
五大道——這里是當年的英租界,很多民國的戲都是在這里取景的。
雖然地處英租界,但是當年這里住的人還是中國人居多,大多是一些軍閥、政客、資本家、滿清的遺老遺少、還有一些洋人的買辦等等,所以這里的房子從建筑形式上豐富多彩,有文藝復興式、希臘式、哥特式、浪漫主義、折衷主義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構成了一種凝固的藝術。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館”。
見到這一棟棟小洋樓,好像一下子把我們帶回了上個世紀的30年代。
1976年唐山大地震,天津60%的房子都遭到損毀,唯獨英租界的房子沒有一棟遭到損毀。
東陵大盜孫殿英故居。
你看,天津也有綠樹成蔭。
小白樓音樂廳。
小白樓音樂廳夜景。
解放南路上的哥特建筑 。
德國俱樂部。
解放北路金融一條街,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這里曾是外國銀行集中地,有“東方華爾街”之稱,現(xiàn)今仍為天津金融機構的集聚地之一。這里文物建筑薈萃,現(xiàn)存風貌建筑數(shù)十幢,大部分都有百年歷史。來到此處的游人可以感受到天津乃至中國金融業(yè)在近現(xiàn)代歷史上的發(fā)展歷程。
它的名字就是一部歷史。法國人稱它為大法國路,英國人稱它為維多利亞道,它又因貫穿了英租界和法租界,處于兩租界的中心而被稱為“中街”。今天它的名字叫解放北路。但一百多年來,人們更愿意按照它的功能特點稱其為“金融街”。更有人稱其為“中國北方的華爾街”。
音樂廣場 。
純情奧地利 夢回歐羅巴 。
靜園——末代皇帝溥儀的故居,位于當年的日本租界宮島街。解放以后宮島街更名為鞍山道。
1925年溥儀被馮玉祥攆出北京后,來到天津張園,2年后攜皇后婉容、淑妃文繡來到同街乾園居住。溥儀隨后把乾園改名為靜園,取“靜以養(yǎng)吾浩然之氣”之意。溥儀在靜園“靜觀變化、靜待時機”,繼續(xù)他荒唐的皇帝生涯,蟄伏待機,圖謀復辟滿清帝國。
瓷房子——一座用多件古董裝飾而成的法式洋樓。
墻壁上的每一個碎瓷片都有數(shù)百年以上的歷史。
古文化街。這里是津門十景之一,被稱為“故里尋蹤”。“津門”是天津的別稱,“故里”是老地方的意思,“津門故里”就是天津衛(wèi)的老地方,有天津衛(wèi)的發(fā)祥地之意。
這里的市井氣息很濃,相比上海、北京而言,天津沒有那份浮躁,天津人似乎更懂得享受生活,小富即安是天津人的心理,天津人更喜歡安安穩(wěn)穩(wěn)的過日子。天津口音里自帶的那份詼諧與幽默也更讓天津人的隨遇而安溢于言表。
要想捕捉天津的本土文化,相聲是不能不聽的。早些時候,相聲在全國不怎么景氣的情況下,在天津卻一枝獨秀,頗有氛圍,郭德綱就是從天津走出來的。
與臺灣和福建齊名的世界三大天后宮之一。在南方沿海城市盛行的媽祖文化竟然也能在中國北方盛行。
九九重陽節(jié)的時候天津人登高遠眺的地方。里面供奉的是道教中身份僅次于三清的玉皇大帝。
原是供奉仙人呂洞賓的道觀, 后來成為當時義和團活動的中心。
大悲院,曾供奉過玄奘法師的舍利。
望海樓教堂舊稱圣母得勝堂, 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遺址。
西開教堂——法租界中最大的教堂。
勸業(yè)場。
天津水滴體育場,為了08年的北京奧運會而建的。北京奧運會的比賽場地之一。
天津電視塔,津門十景之一,被稱為“天塔旋云”,亞洲第二高塔,世界第四高塔,在亞洲它的高度僅次于上海東方明珠。天塔的高度雖然不是世界最高塔,但是它卻是唯一一座建立在水中的電視塔。
再來個夜景的。
霍元甲故居。
被譽為“華北第一宅”的石家大院。
津門十景之一“三盤暮雨”。當年乾隆皇帝曾說過“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
世紀鐘。
美麗的天津,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