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系列方371
滋養營衛,調心順氣。主上焦虛熱,煩躁,口苦,四肢倦怠,津液內燥
柏子仁湯
【處方】 新羅參1兩,黃耆1兩,茯神1兩,瓜蔞根1兩,天門冬(去心)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甘草1兩,北五味半兩(炒),柏子仁半兩,熟地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滋養營衛,調心順氣。主上焦虛熱,煩躁,口苦,四肢倦怠,津液內燥。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生姜3片,大棗3個,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女科百問》卷上
 
 
 
 
 
 
 
 
 
肝氣虛寒,兩脅脹滿,筋脈拘急,腰膝小腹痛,面青口噤
柏子仁湯
【處方】 柏子仁(炒)1兩,白芍藥1兩,防風(去蘆)1兩,茯神(去木)1兩,當歸(去蘆,酒浸)1兩,芎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細辛(洗,去土葉)半兩,桂心(不見火)半兩,甘草半兩。
【功能主治】 肝氣虛寒,兩脅脹滿,筋脈拘急,腰膝小腹痛,面青口噤。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濟生》卷七
 
 
 
 
 
 
 
 
 
 
婦人思慮傷心,不能藏血,以致崩漏
柏子仁湯
【處方】 柏子仁1錢,川芎1錢,茯神1錢,阿膠1錢,小草1錢,香附1錢,當歸15分,續斷15分,熟地15分,龍齒5分,甘草5分,棕灰5分。
【功能主治】 婦人思慮傷心,不能藏血,以致崩漏。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入鹽少許,空心服。
【摘錄】 《萬氏家抄方》卷五
 
 
 
 
 
 
 
消疣湯
【配方】土茯苓30克,敗醬草20克,黃柏1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山慈姑15克,白術15克,虎杖15克,黃連10克,穿山甲10克,桃仁10克,牛膝10克,赤小豆10克,甘草6克。
【功效】清熱解毒,化濁利濕,活血化瘀。
【主治】肛門尖銳濕疣。
【用法用量】
穿山甲先煎30分鐘,再放人其他藥煎20分鐘,去渣留汁內服,每日3次。
【方解】
1.方中山慈姑消腫、散結、化毒疾、解毒,治癰腫療毒;
2.土茯苓甘淡,人肝胃,氣薄味濃,走表達里,善升提搜毒外泄,滲濕利導以攻毒邪,能清血毒,剔毒邪,清毒瘡,除癰腫,為本方主藥;
3.輔之以黃連、敗醬草、黃柏、虎杖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4.赤小豆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為補利兼施之滲濕藥;
5.赤芍、穿山甲、桃仁、牛膝等活血消瘀,消腫排膿止痛;
6.白術、甘草健脾益氣,燥濕解毒。
7.諸藥合用有清熱解毒、化濁利濕、活血化瘀之功效。
【加減】
1.伴大便秘結者:可加熟大黃12克,大枳實12克;
2.外用洗疣湯:苦參30克,黃柏30克,白蘚皮30克,銀花藤30克,五倍子30克,烏梅20克,白僵蠶20克,川椒20克,馬齒克20克,明礬15克。
【用法用量】
煎湯。每日早晚熏洗一次,繼用鴨膽子未配凡士林外敷,則效果更佳。
 
 
 
 
 
 
 
 
 
 
 
 
痤瘡(粉刺)
方: 茯苓2000克。用法:研為細粉,每次服8克,白開水送服,日2次。療效:治療多例,療效明顯。用法:每次服3克,日2次,早飯前1小時服1次,晚飯后1小時服1次,用溫開水送服。療效:一般20天治愈,療效達95%。用法:將辣椒切成細絲,放入酒中浸泡10天,濾去渣滓,取辣椒酒涂擦患處,1日數次。療效:15天見效,30天痊愈。
 
 
 
 
 
 
 
 
 
 
 
 
四肢疼痛
基礎方:柴胡12克,香附,桂枝,陳皮,牡丹皮,白芍,甘草,白術,生地,茯苓,杏仁,制首烏,半夏各10
四肢疼痛。
不論何種疾病引起,也不分風、寒、濕、熱、虛等,
嚴重者合當歸四逆湯(當歸,細辛各15)
桂枝芍藥知母湯(麻黃,知母,防風,黃芪,附子,川烏或草烏各10-15)
下肢痛加川牛膝(20-30克)。
下肢酸脹沉重,痛感少者加木瓜(15克) 。其余按癥加減。
 
 
 
 
 
 
 
 
 
 
 
 
關格(脾腎濕寒)
柏子仁湯
【處方】 人參、半夏、白茯苓、陳皮、柏子仁、甘草(炙)、麝香少許(另研)。
【功能主治】 關格。
【用法用量】 《張氏醫通》有白術,無半夏。主治胃虛關格,脈虛微無力。
加郁李仁更妙。
【各家論述】 《法律》卷五:此方用六君子湯去白術之滯中,加柏子仁、郁李仁之潤下,少加麝香以通關竅,非不具一種苦心,然終不識病成之理,不知游刃空虛,欲以麝香開竅,適足以轉閉其竅耳。
【摘錄】 《準繩·類方》卷三
 
 
 
 
 
 
 
 
 
 
補不足。主腎間有水,使人耳聾
柏子仁湯
【處方】 柏子仁(酒浸1宿,曬干)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人參1兩半,白術(米泔浸1宿,銼,炒)1兩半,干姜(炮)1兩半,甘草(炙)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山芋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芎1兩半,芍藥1兩半,黃耆1兩半,磁石(煅,醋淬7次)1兩半,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
【功能主治】 補不足。主腎間有水,使人耳聾。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匕,先以水3盞,煮羊腎1只,取汁1盞,去羊腎,下藥,加生姜1棗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五
 
 
 
 
 
 
 
 
 
 
 
寧心安神,滋陰斂汗。主心肺陰虛,營虛不守,衛氣不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柏子仁湯
【處方】 柏子仁15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姜半夏6克,五味子10克,牡蠣20克,麻黃根10克,浮小麥15克,紅棗5枚。
【功能主治】 寧心安神,滋陰斂汗。主心肺陰虛,營虛不守,衛氣不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 周明道方
 
 
 
 
 
 
 
補天育麟丹
【方源】:《辯證錄》
【組成】:鹿茸1具,人參300克,山茱萸、熟地、肉蓯蓉、巴戟天各180克,白術、黃芪、淫羊藿、山藥、芡實各240克,當歸、蛇床子、菟絲子各120克,柏子仁、肉桂各90克,麥冬150克,五味子、鎖陽各60克,紫河車1個,膃肭臍1具,蛤蚧2條,黃蓮30克,砂仁15克。
【用法】: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3克,每日2~3次。亦可作湯劑,用量按原方酌減,水煎服。
【功效】:補氣養血,益精固腎。
【主治】:早泄。癥見頭暈耳鳴,神疲乏力,腰酸腿軟,精神萎靡,失眠,自汗或盜汗,或伴有精量少,不育、陽痿、舌淡、苔白,脈細弱。
【方解】:本方所治為腎精衰竭,氣血虧損,精關不固引發的之早泄癥。方中用了一些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補髓,滋補陰精;輔以補脾溫腎之品以達脾腎兼補之用。本方臨床上可用于陰陽兩虛之遺精、早泄等病癥。如無海狗腎可用大海馬2個代替。如不用蛇床子,可以用附子21克(用甘草9克煮湯浸制)代替。本方由于脾腎雙補,補氣安神,填精益髓,故對于虛勞體弱之人久服之,則可強身健體。
 
 
 
 
 
 
 
 
神經性皮炎
方: 上肉桂200克,米醋適量。用法:將肉桂研細末,用米醋調成糊狀,涂敷病損處,2小時后糊干即除掉。療效:治50例,均效,輕者涂藥1次,重者2-3次痊愈。用法:以溫水洗凈患處,拭干,貼上膏藥抹平。酸酒精后再貼上藥。療效:治19例,均愈。用法:藥焙干研末,加麻油適量調和,涂敷患處,日3次。療效:敷藥7天,可獲顯效。
 
 
 
 
 
 
 
 
 
 
尿血
身體出血都會引起人們的重視,然而,有一種出血,不僅會讓人覺得難受,還會覺得難為情,那就是尿血。血液從小便排出,尿色出現淡紅、鮮紅或者紅赤,甚至出現血塊,這種癥狀稱之為尿血。這種癥狀早在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有胞移熱于膀胱,則癃,溺血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的論述,但是沒有設置治療方藥;在《金匱要略》里指出熱在下焦,則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并指出可以使用豬苓湯作為辨證施治的方藥之一。
對于尿血來說,需要區分尿血與血淋兩種情況,如果排尿時不痛或者痛的不明顯,一般都是尿血范疇;如果是尿血的過程中伴隨著小便淋瀝澀痛的話,那就是血淋范疇。這在《丹溪心法》中就有相關論述,尿血,痛者為淋,不痛者為尿血。按照中醫傳統的理論來看,尿血的病位在腎與膀胱,主要病機是熱傷脈絡以及脾腎不固,熱傷脈絡分為實熱和虛熱的不同,脾腎不固又有脾虛與腎虛的區別,所以在治療上也會各有不同。
然而,在乾隆御醫黃元御眼里,尿血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兒。黃氏認為,水寒土濕,脾陷木郁,風動而行疏泄……水道不斂,則前淋于小便,按照黃元御的理論就是這個尿血取決于三個臟腑的功能失常,一個是腎虛水寒,一個是脾陷土濕,另一個是肝熱木郁。水的性能是蟄藏,木的性能是疏泄,土的性能是溫暖,這三個臟腑功能正常,自然不會尿血。
如果脾濕、腎寒,就會導致壬水之藏令不行也,于是就會出現水欲藏而不能藏,是以流漓而不止;木欲泄而不能泄,是以梗澀而不利的情況。而更為重要的是肝熱木郁的情況,正所謂木愈郁則愈欲泄,愈欲泄則愈郁,于是就成了郁生下熱,小便赤數,尿血就這樣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就出現在你的世界里。
那么對于尿血該如何治療,黃元御認為,瀉濕燥土,升木達郁,自是主法。古人認為,寒者溫之,熱者清之,所以治療時也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黃氏認為,這種疾病熱在肝木,而不在脾土,所以要清肝溫脾,并一再告誡,雖肝熱極盛,不可瀉其脾土也,于是創立了寧波湯
寧波湯究竟由哪些藥物組成呢?《四圣心源》記載,藥用甘草二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阿膠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梔子三錢,發灰三錢(豬脂煎,研)8味,煎服方法是將這些藥煎成大半杯之后,溫服。
那么,這個寧波湯的組方原理是什么呢?黃元御認為,溺血與便血同理,而木郁較甚,故梗澀痛楚,所以用茯苓、澤瀉、甘草三味中藥來培土瀉濕;用桂枝、芍藥兩味中藥來達木清風;而阿膠和發灰主要起到滋肝行瘀的作用;而梔子則可以利水瀉熱,尤其是瀉膀胱之熱。如果尿血中有瘀血,且呈紫黑色,累塊堅阻,就在本方的基礎上加上牡丹皮、桃仁之類的藥物就可以了。
 
 
 
 
 
 
 
 
 
 
 
 
萬能皮膚膏
一次見效,3-15次治愈,純中藥老少皆宜!
配方:苦參,升麻,蛇床子,蟬蛻,地膚子,白鮮皮,仙鶴草,五倍子,百部,土茯苓,七星劍,青黛,木賊,艾葉,紅花,水蛭等
皮膚外用,四季皆可,夏季必備!!
 主治:急慢性皮炎,濕疹,牛皮癬,香港腳,鵝掌風,爛腳丫,腳臭腳汗,手腳脫皮,體股蘚,龜頭炎,女陰瘙癢,痤瘡,痘印,毛囊炎,水泡,蚊蟲叮咬,痱子等皮膚不適。
百分百有效,民間古方。
禁忌:忌辛辣刺激海鮮食物,孕婦禁用,哺乳期慎用。
 
 
 
 
 
 
 
 
右歸飲
【方源】:《景岳全書》
【組成】:熟地黃6~30克,山藥6克,山茱萸3克,枸杞子6克,甘草6克,杜仲6克,肉桂6克,制附子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溫腎填精。
【主治】:腎陽虛衰,氣怯神疲,腰痛腰痠,肢冷脈細,舌淡苔白,或陰盛格陽,真寒假熱之癥。
【方解】:本方由腎氣丸衍化而來,也由八味藥構成。方中重用熟地甘微溫,滋腎填精,為君藥;山藥甘平,健脾補腎益精,肉桂辛甘大熱,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山茱萸酸微溫,補肝腎,澀精氣,附子大辛大熱,峻補元陽,益火之源,以上均為臣藥;枸杞甘平,滋養肝腎,補虛填精,杜仲甘溫,養肝腎,壯筋骨,益精氣,共為佐藥,炙甘草溫中健脾,調和諸藥,以為使藥。諸藥配伍,妙在陰中求陽,溫腎填精,能補右腎命門之火,使元陽得歸其原,故以右歸名之。
【加減】:如氣虛血脫,或昏,或厥,或汗,或運,或虛狂,或短氣者,必大加白術,人參隨宜用之;如陽衰中寒,泄瀉腹痛,加人參、肉豆蔻隨宜用之;如火衰不能生土,為吐噦吞酸者,加炮姜;如小腹多痛者,加吳茱萸;如血少血滯,腰膝軟痛者,加當歸;如淋帶不止,加破故紙。
【按語】:本方以肢冷、腰酸、神倦、舌淡脈沉細為辯證要點。現代常用本方治療高血壓、自身免疫力功能低下、造血功能障礙、系統性紅斑狼瘡、功能性低熱、性交不射精癥、更年期綜合癥、硬皮癥等。如見帶下淋漓,加補骨脂、芡實;眩暈,加磁石、鉤藤;氣虛,加人參、白術;血虛,加白芍、當歸;腹痛,加吳茱萸、小茴香。
【同名方】:《類癥治裁》右歸飲,本方由人參、山藥、白術、枸杞子、杜仲、山茱萸、炙甘草、炮姜、肉桂、附子、熟地黃構成。功能溫養腎陽。治病后腎虛呃逆。
 
 
 
 
 
 
 
 
 
 
贊育丹
【方源】:《景岳全書》
【組成】:熟地黃240克,白術240克,當歸180克,枸杞子180克,杜仲120克,仙茅120克,巴戟天120克,山茱萸120克,淫羊藿120克,肉蓯蓉120克,韭子120克,蛇床子60克,附子60克,肉桂6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服6~9克,日服1~2次,溫開水送服。亦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原方。
【功效】:補腎壯陽。
【主治】:陽痿精衰,精寒不育。
【方解】:方中肉桂、附子、蛇床子、韭子、杜仲、仙茅、巴戟天、淫羊藿、肉蓯蓉均屬溫補腎陽,填精補髓之品;山茱萸、熟地、當歸、枸杞,俱有滋陰補腎,養肝補血之品;白術健脾益氣,以達脾腎皆補之功。諸藥合用,俱有溫陽益腎益精補血以收培固腎中元陽之效。
【按語】:本方以腰酸膝軟、肢冷畏寒、性欲減退、精神痿軟、舌淡嫩苔薄、脈沉細無力為辯證要點。現代常用本方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癥、男性不育癥、女性不孕癥、更年期綜合癥、月經失調、席漢綜合癥等。如見小便自遺者,加益智仁、菟絲子;氣虛陽微者,加人參、鹿茸;少腹拘急疼痛者,加吳茱萸、小茴香;帶下色白而腥穢、腰背酸痛者、加益智仁、桑螵蛸、金櫻子;大便溏薄者,加補骨脂、淮山藥。
【附方】:加減贊育丹(《臨癥偶拾》),由本方去白術、枸杞、當歸、杜仲、韭子、蛇床子、肉桂、附子、加山藥、茯苓、菟絲子、陽起石、鎖陽、鹿角片構成。功能補腎壯陽。主治男子性功能障礙、陽痿、早泄。
 
 
 
 
 
 
 
 
 
 
 
白虎承氣湯
【組成】生石膏30 生錦紋(大黃)9 生甘草5 知母12 玄明粉5(沖服) 陳倉米30
 【功效】清泄胃腸結熱。
 【主治】胃腸實熱壅閉。證見大熱、大煩、大渴、大汗,神昏譫語,大便燥結,小便赤澀,舌質紅,苔質紅,苔黃燥,脈滑數。
 【點評】本方證以大熱,大汗,大渴,大便燥結為辨證要點。方中藥物由白虎湯合調胃承氣湯而成。本方證為陽明經盛與陽明腑實證并見。病在陽明。本方可用治乙型腦炎等急性傳染性熱性病過程中見大便燥結者。
 
 
 
 
 
 
 
 
 
 
治小兒囟門不合
柏子仁散
【處方】 防風 柏子仁各等分
【制法】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治小兒囟門不合。
【用法用量】 乳汁調涂囟門上。
【摘錄】 《嬰童百問》卷四
 
 
 
 
 
 
 
 
 
 
 
治產后元氣虛弱,瘀血停滯,妄言妄見
柏子仁散
【處方】 柏子仁 遠志(去心)人參(去蘆頭)桑寄生 防風(去蘆頭)琥珀(細研)當歸(銼,微炒)熟干地黃 甘草(炙微赤,銼)各15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治產后元氣虛弱,瘀血停滯,妄言妄見。
【用法用量】 每服以水350毫升,入白羊心1枚,切,先煎至250毫升,去滓和心,下藥15克,更煎至10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
 
 
 
 
 
 
 
 
 
 
中風失音不語
柏子仁酒
【處方】 柏子仁(生研)2兩,雞糞白(炒)2兩,桂(去粗皮)2兩,生姜(不去皮,切)1兩。
【制法】 上為粗末,共炒令焦色,乘熱投酒6升,候冷濾去滓。
【功能主治】 中風失音不語。
【用法用量】 每服71盞,空心、日午、夜臥服。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七
 
 
 
 
 
 
足跟痛中醫治療
治療方法
1.內服方:五加皮、薏苡仁各20克,丹參、牛膝各15克,淫羊藿、宣木瓜、入地金牛各10克,白芍8克,川芎、當歸、乳香、甘草、沒藥、骨碎補各5克。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
2.外用方:延胡索、川芎、天南星、蒼術、威靈仙、秦艽各30克,紅花、桃仁、乳香各20克,制草烏、制川烏各15克。
用法:水煎取汁15002500毫升,加入適量陳醋,倒入足浴桶,以藥液熏蒸患足,每次30分鐘,待藥液溫度適宜時用以泡腳,注意避免燙傷。治療1個月并進行長期隨訪。
 
 
 
 
 
 
 
 
 
 
變通大柴胡湯
【配方】
柴胡18克,生姜12克,大黃9克,半夏9克,白芍9克,郁金9克,黃芩9克,枳實9克。
【功能】疏肝利膽。
【主治】
急性膽囊炎證屬肝膽濕熱者。臨床表現為舌質紅苔黃膩、厭油、惡心、脅痛、發熱、便干、脈弦滑等特征。
【用法用量】每日1~2劑,水煎分服。
【方解】
1.柴胡味苦微辛,氣平微寒,具輕清上升、宣透疏達之性,長于疏泄肝膽之邪熱。現代研究表明,柴胡有解熱、抗菌、抗炎、利膽、護肝、鎮痛等作用;
2.黃芩能和解表里,清熱利濕,與白芍同用,能柔肝舒肝止痛。白芍有很好的鎮痛、抗炎等作用;
3.半夏、生姜化濕和中,降逆止嘔;
4.大黃、枳實瀉府清熱,利膽消炎。大黃亦有很強的解熱、抗菌、抗炎、利膽等作用;
5.郁金辛開苦降,性寒泄熱,入氣分行氣解郁,入血分涼血化瘀,為血中之氣藥,并有利膽之功;
6.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清熱利濕、通腑利膽之效。本方既能治”(抗菌、消炎),又能治”(止痛、退熱),誠為一首治療急性膽囊炎的有效方劑。
【注意事項】
由于本方多苦寒之品,故于脾胃虛弱、正氣不足之急性膽囊炎不相宜。臨證當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不可套用照搬,方能取得好的療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陽痿治療中藥方劑及驗方【收藏】
中醫經典摘錄(1201---1400)
上熱下寒,不用怕!咱老百姓有驗方
大眾醫藥網 - 文獻資料 - 十一 補益藥和方劑
治療邪留三焦的方劑
《性功能低下良方》(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云县| 游戏| 乌兰察布市| 手游| 平泉县| 梅河口市| 泰兴市| 宝山区| 志丹县| 大冶市| 翁牛特旗| 仁布县| 胶南市| 朝阳区| 舒城县| 和政县| 贺州市| 体育| 利辛县| 化州市| 游戏| 凌源市| 施秉县| 门头沟区| 宝清县| 丰顺县| 乌什县| 双桥区| 贡山| 肥西县| 淮阳县| 察隅县| 台中县| 五原县| 阿城市| 沛县| 延吉市| 溆浦县| 易门县| 延川县|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