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的意義
1.閱讀教學是識字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提高識字質量。
閱讀必須以識字為基礎,反過來,閱讀促進了識字。在閱讀的過程中,學過的字反復再現,就能得到鞏固,防止“回生”。防止“回生”有兩種做法:
(i) 把學過的字詞單獨重現,令學生復習。
(ii) 以舊帶新,復習時加入新的成分。如:“果”可以通過“課、顆、棵”等合體字重現,也可以組成“水果、蘋果、結果”等詞語在閱讀教材中出現。
一篇新的課文對小學生來說是具有新奇感的刺激物。他們為了了解文章的內容,會自覺主動地聯系上下文來揣摩生字詞的意思,查閱字典尋求解答,從而提高識字能力。
2.閱讀教學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聽話和閱讀是語言的理解和吸收過程;說話和作文則是語言的表達、運用過程。要更好地表達語言,必須依靠生活的積累和語言的修養。閱讀教學能使學生掌握大量詞匯、各種句式和表達方法,形成正確的思想觀點、遣詞用句、布局謀篇的能力,為說話和寫作打下了基礎。閱讀為寫作提供了模仿的范例。學生可通過模仿一篇篇形象直觀、容易捉摸的范文,逐步摸到寫作的門徑。
3.閱讀教學能夠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認識。
由書面語言組成的閱讀教材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使人們可通過閱讀縱覽古今,坐觀中外,開闊視野。 由于小學語文閱讀教材的題材廣泛,學生可通過閱讀豐富各方面的知識,并且從中學習作者觀察、分析的方法,提高認識能力。閱讀教學的每一項訓練,都離不開思維的參與,也離不開觀察、注意、記憶、想象等諸多因素的參與。因此,閱讀教學也是發展學生思維、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手段。
4.閱讀教學能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
小學語文閱讀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文質兼美。 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讀者必須透過語言文字,發生感情的共鳴。 在潛移默化中,讀者受到辨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教育,逐步加深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課文中文學作品的教學要從藝術形象入手,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引導學生領略作品的意境美、人物美、結構美以及語言美,讓學生在審美過程中受到崇高的心靈美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