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學能力達不到要求,課堂不能“翻轉”。“翻轉課堂”的核心,就是先學后教。課堂要“翻轉”,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翻轉課堂”要求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先自學,同時還要整理歸納出存在的問題。如果學生自學能力較差,我覺得課堂“翻”不得。目前一些學校在高中階段推行“翻轉課堂”,這是因為高中段的學生已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故“翻轉課堂”在高中階段實施是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我們不能忽視那些課堂上教師盯著都學不好的學生,他們自制力較差,學習能力不強,若無人監管,效果可想而知。為此,對學習能力、學習內驅動力不強的學生,課堂不“翻”效果也許更好。
學生所處的學習環境達不到要求,課堂不該“翻轉”。我們不難發現,目前積極推行“翻轉課堂”的C20聯盟成員學校全部屬于國內著名高中。這些學生所處的學校環境并非一般的學校能夠相比。“翻轉課堂”得以實現,最基礎的保障是學生要擁有適合學習的微課。這樣的學習方式對學校、家庭的教育環境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師要能為學生學習提供高質量的微課。然而一般的學校要進行課堂的“翻轉”教學,大多需要教師個人錄制微課。好的微課有較高的要求,教師既要將知識點講述明白,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微課錄制不過關,起不到引領學生學習的作用,課堂不“翻”也罷。
適合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可以“翻轉”,相反可以不“翻轉”。目前,“翻轉課堂”在高中學段應用較廣,尤其是在理科學習中。理科學習或許更適合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相對于理科而言,比如說語文教學,要保留住語文課堂的語文味,少不了學生的朗讀,少不了教師引導和點撥。語文學習是在品讀語言文字中學習語言運用的過程,并不完全以探究問題為主,學生年齡段越低,越需要教師的引領。因此,適合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就“翻”,不適合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就沒有必要“翻”。
學生的學習受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課堂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學習模式是為了學生的有效學習發展而創造的。在我看來,“翻轉課堂”不需要一刀切,符合學習規律、適合學生發展的課堂就“翻”,不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沒有必要“翻”,也不需要千課一面。課堂“翻”與“不翻”應該由學生說了算。 (來源:智夫勤的博客—中國教育報 作者:山東省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凱小學 李玉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