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冷不冷啊,我給你煮杯姜茶?
老板叼著一根煙,紅色的圍腰環(huán)在精瘦的身子上,顯得十分不和諧,眼神倒是極為專注的。
手一擰,大汽油罐里火苗嗖的往上竄。左手顛著烏漆嘛黑的鍋,右手一勺菜籽油滑入,豆瓣醬,小米辣,泡椒劃拉劃拉,紅油綠椒在鍋里噗吐噗吐的滾跟頭。
突然老板把煙吐了,腳尖滅了火頭,注意力專注起來。一大把嫩白色的細(xì)絲投進了火紅的油鍋里,白色煙霧瞬時升騰。火頭更大了,老板簡單翻了兩下,就把過了油的兔肉丁滑進鍋。沒幾分鐘,出鍋了。
自貢人吃仔姜兔肉,講究是仔姜要夠多,辣椒要新鮮,花椒要滿嘴噴香,兔肉得嫩滑爆汁。水水的仔姜一坨坨的蔫在盆里,這家館子沒幾個月必然倒閉。
每到初夏的六月天,仔姜甚至?xí)蔀樽载暼霜氁粺o二的“口中明珠”:那種辛辣但沒有纖維的脆嫩,滾在泡椒辣豆瓣里,是鮮上加鮮,直沖天靈蓋!而四川人愛的,就是那股萬事不屌的性子。
其實四川自古就產(chǎn)姜,本地的蜀姜是黃姜的一種,骨子里味勁兒就大于北方更常見的肉姜。
在辣椒還沒傳入中國的時日,姜就是蜀人“辣”的代表,尤其是深秋的老姜,辛辣夠味,怎么吃都爽。這點到今天都沒變,走進四川人家的廚房,姜幾乎是必須的存在。
自貢則更野。當(dāng)中國所有地方都把仔姜拿來腌時,自貢人直接把這口嬌嫩潑辣切成細(xì)絲,合著鮮椒豆瓣醬大火爆炒。肉是啥子都不重要,仔姜才是這道菜的重點。
第一口,舌頭尖尖開始打顫。
第二口,黃豆粒的汗珠子開始奔出。
第三口,內(nèi)心火辣辣的熱氣開始四躥。
再搭上一口小酒——你會瞬間明白自貢人的不羈根源于哪。
讓仔姜留在地里繼續(xù)長幾個月,就成了老姜。在浙江臺州,尤其是9月開漁禁的日子,正是老姜滿地開花的日子。
老姜
準(zhǔn)確的說,是老姜汁。
菜場隨處可見一瓶瓶250毫升塑料瓶裝,深黃色的老姜汁,一看就是自己榨的,夾在青菜西紅柿蘿卜中間,十分顯眼。
有的老板還會用牌子寫上“本地小蓮黃姜”,這是臺州人買姜汁的暗號,在他們看來,本地老黃姜味道更刺激,更辛辣。
臨海人尤愛這一口,尤其是早上。
臺州臨海人早起處理姜
合著深秋漸涼的空氣,在窗邊的廚房臺子上打散倆雞蛋。一比一的姜汁和水?dāng)嚲鶆颍偌右恍∑可w黃酒,一小勺糖,全部混入雞蛋液中。每一個原料的加入,都能讓胃感覺更暖了一層。
小店早上制作核桃姜汁調(diào)蛋
上鍋蒸的同時,切碎炒香的核桃仁和紅糖片,快蒸好前撒到蒸蛋表面。蒸鍋的余熱會把紅糖融化成焦糖。趁熱吃,口中的綿密會讓你感覺在吃姜汁布丁,片刻之后,火辣辣的熱力下肚,咀嚼之間還能吃到核桃的酥脆香。
核桃姜汁調(diào)蛋
你會分不清這到底是甜點,還是早餐。
但你會很想來一口。
“確定不用蒸?”
“不用” 老板娘用生硬的普通話回答,“不信我現(xiàn)做一個給你就是”。順手便從鍋里舀了一勺滾熱的牛奶,刷的倒進蓋了層淺黃色姜汁的瓷碗里。乳白色的牛奶傾瀉而下,那力道,姜汁瞬間魂飛魄散。
“你端過去,等10分鐘,就好了”,老板娘指了指旁邊的八仙桌,已經(jīng)有幾個客人吃起來了。
一分鐘,兩分鐘…十分鐘后,瓷勺下去。
真!的!凝!固!了!
凝固的姜撞奶
如果你是先知道臨海的姜汁調(diào)蛋,那么在面對廣東姜撞奶的制作過程時,很可能大型的懷疑人生。
廣東本地大肉姜新鮮榨汁,陳一點都不行,加上煮熟的新鮮水牛奶“撞”,才能做到姜撞奶的自然凝固。這其實是生姜蛋白酶遇到牛奶蛋白后的自然現(xiàn)象,但百年來,似乎只有廣東人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
姜撞奶的姜汁一定要新鮮
不要輕易在家嘗試,因為雖然乍一看很簡單,這一碗姜撞奶里彎彎繞的門道可不少。
首先是姜,并不是每種姜都可以做姜撞奶。白姜,仔姜的姜蛋白酶含量普遍偏低,只有習(xí)慣用黃姜沙姜,這種高姜蛋白酶含量姜的地方,才有機會瞥見大自然的這一秘密。
其次是奶,必須乳脂含量夠高,溫度要在80攝氏度左右,才是姜汁可以發(fā)揮自己神奇魔法的環(huán)境。
也只能說廣東人運氣好,耕種的水牛天然提供了高乳脂含量的牛奶,而廣東最常見的姜,就是高姜蛋白酶的老肉姜和沙姜。
沙姜嚴(yán)格意義上來說并不是我們常見的生姜,它像媽媽姐姐的女兒,我們的表姊妹,是一個比生姜更多一層樟腦風(fēng)韻的存在。
所以廣東人基本上拿沙姜就當(dāng)生姜用。大排檔也好,家里廚房也罷,這個白色圓坨坨的根莖狀物幾乎必然存在。
燉好了老火黃豆豬腳湯,豬腳拿出來,單吃沒味兒,這時候沙姜切碎,和著醬油麻油一起變成拌料,澆在煮的軟嫩的豬手上,餐桌瞬間就多了一道菜。
生姜不是不行,但沙姜那種獨特的樟腦香氣,總歸更獨特一些。
能當(dāng)醬汁的東西就能當(dāng)腌料,于是沙姜雞應(yīng)運而生。拿沙姜剁成泥,和鹽,胡椒粉一起抹勻一只雞的內(nèi)外,腌一段時間后,蒸出來的雞吸飽了沙姜自帶的芬芳,比澆上去的醬汁更具復(fù)雜氣息。而且令人意外的是,肉質(zhì)也格外鮮嫩。
以前人們只道沙姜雞好吃,并不知道原來鮮嫩也是沙姜的功勞。豐富的沙姜蛋白酶遇到雞肉以后,就像嫩肉粉一樣,深入肉質(zhì)纖維,切斷它的彈性,讓它們在高溫下無法熱脹冷縮,自然也就保存了肌理間全部的鮮嫩汁水。
所以一只優(yōu)秀的姜要怎樣煉成?
首先,要吸收所有的營養(yǎng),努力積攢自己的姜蛋白酶;其次,要擁有盡可能多的芳香物質(zhì),為未來的燉肉職業(yè)生涯添磚加瓦。最后,要擁有自信,無論年級長幼都能找到自己發(fā)光發(fā)熱的地方。
做不到怎么辦? 如果一只姜,既沒有太多蛋白酶,也沒什么辛辣味兒,你覺得它能怎么用?燒湯吧,起不了去腥的作用;嫩肉吧,也沒有特別神奇的療效。
在安徽銅陵,你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早起吃飯,家里媽媽會打開一個罐子,揀出兩塊晶瑩潔白的東西,配稀飯吃。老人晨練結(jié)束,回家泡杯茶,會打開這個罐子,揀出兩塊晶瑩潔白的東西,配茶吃。下午放學(xué)回家,小孩會打開這個罐子,揀兩塊晶瑩潔白的東西,砸吧砸吧嘴當(dāng)蜜餞吃。
這晶瑩潔白的東西,叫白姜,是銅陵最引以為豪的特產(chǎn)之一。
白姜并不是一個特別稀少的存在。中國種植生姜80多種,白姜雖然不是最多的那個,也還是可以找到的。
銅陵的白姜卻很神奇,這里種出來的白姜,幾乎沒有什么纖維,姜味也淡,對姜味不那么敏感的人甚至可以直接當(dāng)水果吃,可謂是"姜中小奶狗"。
這也就延伸出了本地獨具一格的吃姜文化。
一過初夏白姜豐收的季節(jié),家家戶戶就會坐在外面,用小鐵勺小心刮去白姜的皮,并用糖和白醋腌制細(xì)嫩的白姜。整塊腌也行,切成片腌也行。
腌好的白姜可不是日本壽司姜那種仍然腥辣的味道,更像是甜酸口的脆梨:一口一口又一口,特別是看書工作或看電視的時候,不小心打開一瓶,吃起來簡直讓人欲罷不能。
銅陵白姜:水果味兒,嘎嘣脆
一入深秋,氣溫驟降。每當(dāng)寒風(fēng)刮過臉龐,打一個凜冽的噴嚏,下意識的就會想到姜。姜茶雖暖,入口那股子辛辣還是讓人忍不住抗拒。但你也發(fā)現(xiàn)了,中國姜的種類,吃姜的方法數(shù)不勝數(shù)。
或許下周,咱們先從紅糖姜汁調(diào)蛋開始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