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模式,是管理學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盈利模式指按照利益相關者劃分的企業的收入結構、成本結構以及相應的目標利潤。盈利模式是對企業經營要素進行價值識別和管理,在經營要素中找到盈利機會,即探求企業利潤來源、生成過程以及產出方式的系統方法。還有觀點認為,它是企業通過自身以及相關利益者資源的整合并形成的一種實現價值創造、價值獲取、利益分配的組織機制及商業架構。
盈利模式是在給定業務系統中各價值鏈所有權和價值鏈結構已確定的前提下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利益分配格局中企業利益的表現;
盈利模式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形成的企業特有的賴以盈利的商務結構及其對應的業務結構。
企業的商務結構主要指企業外部所選擇的交易對象、交易內容、交易規模、交易方式、交易渠道、交易環境、交易對手等商務內容及其時空結構,企業的業務結構主要指滿足商務結構需要的企業內部從事的包括科研、采購、生產、儲運、營銷等業務內容及其時空結構,業務結構反映的是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情況,商務結構反映的是企業內部資源整合的對象及其目的。業務結構直接反映的是企業資源配置的效率,商務結構直接反映的是企業資源配置的效益。
任何企業都有自己的商務結構及其相應的業務結構,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盈利,因而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贏利模式。
人類營銷發展史上,盈利模式經歷了如下三個階段:
產品推銷階段:賣產品特點 (USP理論:讓顧客買有特點的)
品牌營銷階段:賣心理附加值 (定位理論:讓顧客多掏錢購買)
商業模式階段:羊毛出在牛身上 (錯位理論:讓顧客少掏錢購買)
盈利模式分為自發的盈利模式和自覺的盈利模式兩種,前
者的盈利模式是自發形成的,企業對如何贏利,未來能否贏利缺乏清醒的認識,企業雖然盈利,但贏利模式不明確不清晰,其贏利模式具有隱蔽性、模糊性、缺乏靈活性的特點;后者,也就是自覺的贏利模式,是企業通過對贏利實踐的總結,對贏利模式加以自覺調整和設計而成的,它具有清晰性、針對性、相對穩定性、環境適應性和靈活性的特征。
在市場競爭的初期和企業成長的不成熟階段,企業的贏利模式大多是自發的,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的不斷成熟,企業開始重視對市場競爭和自身贏利模式的研究,即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找到贏利模式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