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筋膜炎又稱腰部纖維組織炎、肌肉風濕癥,是腰部肌肉、筋膜、韌帶及皮下組織中容易發(fā)生的疾病,是腰部的慢性損傷性疾病。大多數(shù)患者有受涼、受潮濕或過分勞累的病史,但也有一部分人沒有任何原因,即所謂自然發(fā)病。臨床中以青壯年患者常見。
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劇烈,有燒灼感,腰部活動時癥狀加重,局部壓痛較顯著,多在病變肌肉的起止點處,有的病人體溫升高,血液檢查可見白細胞增高。急性發(fā)作后,少數(shù)患者可獲得癥狀完全消退,多數(shù)會遺留疼痛,或相隔數(shù)月、數(shù)年以后再次發(fā)作。慢性病例表現(xiàn)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發(fā)板,有沉重感,常在天氣變化時如陰雨天、夜間、或潮濕地域時疼痛加重,每天晨起腰部酸痛加重,稍加活動可緩解,勞累后又加重。腰部壓痛廣泛,多無局限性壓痛,腰功能活動可正常,但活動時腰部發(fā)板,酸痛明顯。
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1.腰肌筋膜炎的治療方法很多,理療可以不同程度地緩解癥狀或暫時消除癥狀,但易復發(fā)。手術(shù)治療只有在病情嚴重、痛苦甚劇、失去工作能力的情況下才進行。手術(shù)包括切除病變組織,分離因病變粘連的組織。
2.腰肌筋膜炎患者如何進行功能鍛煉?
腰肌筋膜炎的患者可做腰部風擺荷葉勢及鯉魚打挺勢鍛煉。
風擺荷葉勢:①兩足微開站立,兩手叉腰使軀干做前屈后伸動作,幅度由小到大,活動時腰肌要放松。②兩足微開站立,兩手叉腰軀干做左右側(cè)屈活動,活動幅度由小到大,至最大限度為止,活動時腰肌要放松。
鯉魚打挺勢:俯臥位,兩腿伸直,兩手貼在身側(cè),同時抬頭后伸,雙下肢直腿后伸,使腰部盡量后伸。
3.腰肌筋膜炎的手法治療有哪些?
腰肌筋膜炎常用以下幾種手法治療:
(1)扌袞法:在患者腰部沿骶棘肌纖維走行方向施以扌袞法,手法宜輕柔緩和,連續(xù)滾動8分鐘,再于患部施以分筋法,如有明顯的條索狀改變時,手法要略重,以手拇指沿肌纖維方向進行彈撥約2分鐘。
(2)掌揉法:醫(yī)者以大小魚際著力,在腰痛部位的軟組織上作環(huán)形揉動,自上而下,稍加一定的壓力,反復揉動7~8分鐘,再在腰背部做散法2分鐘,使局部血運改善,達到溫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
(3)膊運法:醫(yī)者以前臂的尺側(cè)面接觸病人的皮膚,作環(huán)形或半環(huán)形揉動,此法接觸面積較大,每次可治療5~7分鐘,然后再于局部施以順筋法,自上而下捋順肌肉,約5分鐘。
(4)按壓法:采用雙掌按壓,雙手相疊,用掌根魚際或全掌著力按壓,按壓時動作要持續(xù)緩和,按壓到一定深度時,可作旋轉(zhuǎn)性按壓,每次10分鐘左右。
4.如果得了腰肌筋膜炎,應付方法:
腰肌筋膜炎患者每天用一個枕頭(厚毛巾)墊著腰痛的地方躺15-20分鐘,一般三五天會好轉(zhuǎn)。(這是種力學療法,對腰腿痛效果很好,大醫(yī)院里治療腰腿痛通常會采用這個治療方法。這種療法給我簡化了,但效果是一樣的)
1) 睡硬板床
2)熱敷
3)推拿按摩
4)最重要一項:功能鍛煉(主要加強腰肌力量)
5.腰肌筋膜炎的原因很多,疲勞的積累、微細損傷、肌張力增高等都可以致病。還有人因為腰部扭傷沒有及時治療,未痊愈又參加運動;或者長期伏案工作,腰部肌肉持續(xù)靜力性收縮,局部血供和營養(yǎng)不良,肌纖維變性也使許多人發(fā)生本病。
患者腰部常常酸楚、發(fā)脹,早晨起床時癥狀加重,疼痛難忍,甚至彎腰也困難。經(jīng)過短暫活動可緩解癥狀。雖然本病通常不會造成脊柱活動障礙,但確實給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可以采取運動療法作為輔助手段。
1)俯臥兩頭起 俯臥于床上,雙手在后面互相握住。頭、頸、胸及雙腿同時用力,使上身和下肢同時抬起,并盡可能使他們遠離床面。還原后稍休息,反復做16~18次。
2)仰臥抱膝 仰臥床上,吸氣,雙腿彎曲,膝部上提,盡量靠近腹部,雙手緊抱膝,使腰背部肌肉盡力展開。停留幾秒鐘,還原。反復做16-18次。
3)拱腰塌背 以雙膝和雙手跪撐于床上,抬頭看前面,腰部塌陷。吸氣,低頭聳肩,腰部拱起,模仿貓的動作。停留數(shù)秒后,呼氣、抬頭,腰部塌陷,模仿馬的動作。反復做8~10次。
4)扶腰彎背 直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扶腰,吸氣,上身后伸。吐氣,緩慢的將上身下俯,至最大限度。吸氣,抬頭慢慢起身、后仰,至最大限度。反復做18~20次。
5)上下搓腎 坐位或站立,上身直立、放松,兩手分別放在后腰處,一上一下交叉搓腎。可反復做幾十次。取得明顯效果的標志是口中唾液增多。
腰部不適的病人,平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腰部受涼;坐位工作者每一小時應站起來活動活動。
腰肌勞損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以及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癥,從而引起腰臀部一側(cè)或兩側(cè)的彌漫性疼痛。本病又稱腰臀肌筋膜炎或功能性腰痛,祖國醫(yī)學稱為腎虛腰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見的疾病之一。
腰背部肌肉尤其是腰背部伸肌群具有等張收縮和等長收縮的雙重作用,前者產(chǎn)生或控制脊柱的運動,后者在任何位置(舒適站立和運動極限除外)均要拮抗重力的牽拉而維持軀干的姿勢和脊柱正常的屈度。由于腰部過度疲勞,如長時間的彎腰勞動致使肌肉、筋膜、韌帶持續(xù)牽張,使肌肉內(nèi)的壓力升高,血供受到影響而處于缺血狀態(tài),肌肉痙攣并產(chǎn)生大量乳酸,加上代謝產(chǎn)物(自由基、5羥色胺等)不能及時消除,積聚過多而引起水腫、粘連,久之可導致組織變性,形成慢性勞損。或由于腰部軟組織急性損傷后,未及時治療或治不徹底,使受損的腰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復,局部形成慢性無菌性炎癥,肌纖維變性或疤痕化,刺激神經(jīng)末梢而產(chǎn)生腰痛。此外,由于先天性病變?nèi)缪调净怪[裂,造成結(jié)構(gòu)上的不穩(wěn)定,部分肌肉和韌帶失去附著點,從而誘發(fā)勞損而產(chǎn)生腰痛。
一 注意事項: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潮濕,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大話,但也要盡量遵守,特別是不能讓腰部受寒受涼,有時需要熱敷或熱療。
2、站或坐姿勢要正確。正確的姿勢應該“站如松,坐如鐘”,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很難做到的一點,盡量做吧,特別注意不能做太久,多起來活動活動,得了這病沒什么辦法。
3、加強腰背部肌肉鍛煉。
這是很多人比較推崇的,不要因為疼就不動。鍛煉方法有很多,類似飛燕式、拱形式,腰部回旋運動,腰部前屈后伸運動,仰臥起坐(這個未知利弊),俯臥撐(個人感覺有用)等等,但注意適度,犯病嚴重時期應停止,臥床休息。
4、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配合專門的腰肌鍛煉,可進行游泳等一些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但強度要適當,不能使腰部勞累。
太極拳:很好的鍛煉方式,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游泳:最適合腰肌勞損患者的一項運動,但注意水中不要讓腰部受涼。兩位哪種泳姿合適,未知;
慢跑:未知;對脊椎有問題的應該不合適這個跳躍式讓腰部突然反復受力的運動,對腰肌勞損患者不知合適否;
騎行:注意騎行姿勢,特別是公路車的這種姿勢對腰部是否有影響,未知;
登山:負重過多肯定不合適,下山過快跳躍肯定不合適;
5、最好睡硬板床。
這點大家自己可以感覺,沒有福氣睡軟床了,不過對于我們硬板床睡的更舒服。
關(guān)于睡覺時再腰下墊東西,是否合適,未知;
睡覺姿勢是側(cè)臥合適還是仰臥,未知,但是我還是仰臥,舒服,但是時間長了腰部肌肉僵直也難受。
6、注意控制體重。避免身體過于肥胖,給腰部帶來額外負擔。
這個自不必說
7、避免負重。
這點醫(yī)生強調(diào)的最多。
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
背重物時,胸腰稍向前彎,髖膝稍屈,邁步要穩(wěn),步子不要大。
8、節(jié)制房事。
這點大家應該自己有感覺。“腰為腎之府”,房事過頻必然有損于腎,腎虧則腰痛。
二 治療方法:
慢性腰肌勞損雖然發(fā)生原因不同,但都應以加強肌力為主的綜合治療措施為佳。比較常見的慢性腰肌勞損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點:
(1)消除致病因素:如勞損原因為工作姿勢關(guān)系,應針對原因改變條件和改善勞動體位。
(2)加強鍛煉:增加有針對性的體育療法,如太極拳、保健體操等。
不妨試一下倒走
也可以做無實物模擬實驗,赤足或穿平底鞋,前腳掌踩一本20毫米左右厚的書,堅持直立,體驗時間越長越好,感覺一下,疼痛有無減輕。
如果疼痛能夠減輕,考慮到安全性和不容易堅持,可以穿一雙負跟鞋,鞋底是前高后低的,能強制人體重心后移,矯正腰部前凸和骨盆前傾的姿勢,和倒走的作用相同,也叫形體訓練鞋,穿著它正常行走就相當于倒走,但是更安全,鍛煉的總量更大,可以縮短康復時間,效果鞏固,樣子與正常的鞋接近,替代了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和按摩理療。
腰背部叩擊按摩保健法 :患者采用端坐位,先用左手握空拳 ,用左拳在左側(cè)腰部自上而下.輕輕叩擊 10分鐘后 ,再用左手掌上下按摩或揉搓 5分鐘左右 ,一日兩次.然后反過來用右手同左手運動法.自己感到按摩區(qū)有灼熱感 ,則效果更好 ,運動后自覺舒服無比.此運動法能促使腰部血液循環(huán) ,能解除腰肌的痙攣和疲勞 .
(3)休息與固定:腰骶部慢性勞損病人有劇痛時可臥床休息,也可用圍腰制動,或用寬腰帶加以保護。工作時可配圍腰,以減少腰肌牽拉,但每天必須解除腰圍,作腰背肌及腰肌鍛煉。
(4)改善血液循環(huán):利用按摩、中藥、局部透熱、離子導入、超短波、音頻等方法,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huán)。
(5)止痛:對有局限性壓痛點者,可用醋酸強的松龍或醋酸氫化可的松1ml,加1%普魯卡因5~10ml作痛點注射,5~7天1次,3~4次為一療程。
(6)中藥和針灸:中藥以祛邪扶正為主,尊補腎強肝、活血化瘀原則進行治療。針刺、拔火罐有一定療效,可緩解疼痛。
(7)止痛解痙藥:阿斯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在疼痛時可用,但勿長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賴或降低作用。
[相關(guān)研究]
慢性腰肌勞損是一種頑固性的勞損性疾病,推拿治療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難痊愈,關(guān)鍵應排除勞損的原因,加強預防措施。在進行推拿治療的同時,如能配合內(nèi)服補益肝腎、活血祛瘀、溫經(jīng)通絡的中藥治療,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康復鍛煉方法:
慢性腰肌勞損往往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例如,長時間的體力勞動或運動,可因腰部負荷過重而造成腰肌的損傷。長期缺乏體育鍛煉的胖子,站立時重心前移,也很容易引起腰部韌帶、肌肉的勞損。腰部長時間遭受風寒,也可以引起慢性腰背部僵硬、疼痛。急性損傷處理不當或治療不徹底,也會發(fā)展成慢性腰肌勞損。勞累后加重是慢性腰肌勞損的特點,下面介紹幾種效果可靠又簡便易行的康復鍛煉方法:
1.腰部前屈后伸運動
兩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兩手叉腰,作好預備姿勢。然后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后伸各四次,運動時要盡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2. 腰部回旋運動
姿勢同前。腰部作順時針及道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各一次,然后由慢到快,由大到小,順、逆交替回旋各八次。
3.“拱橋式”
仰臥床上,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后頭部為支點(五點支撐)用力將臀部抬高,如拱橋狀,隨著鍛煉的進展,可將雙臂放于胸前,僅以雙足和頭后部為支點進行練習。反復鍛煉20~40次。
4. “飛燕式”
俯臥床上,雙臂放干身體兩側(cè),雙腿伸直,然后將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關(guān)節(jié)屈曲,要始終保持伸直,如飛燕狀。反復鍛煉20~40次。
5.仰臥保健法
患者取仰臥位 ,首先雙腳、雙肘和頭部五點,支撐于床上,將腰、背、臀和下肢用力挺起稍離開床面,維持感到疲勞時,再恢復平靜的仰臥位休息。按此法反復進行10分鐘左右,每天早晚各鍛煉一次。
腰肌勞損的運動療法:
腰肌勞損其主要癥狀是腰部酸困和疼痛 ,腰痛較重者常伴有腰肌緊張性痙攣,腰部活動性受限,彎腰困難。嚴重者可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實踐證明,運動療法對其有較好的效果。
1、腰肌鍛煉保健法:仰臥保健法:患者取仰臥位,首先雙腳、雙肘和頭部五點,支撐于床上,將腰、背、臀和下肢用力挺起稍離開床面,維持感到疲勞時,再恢復平靜的仰臥位休息。按此法反復進行10分鐘左右,每天早晚各鍛煉一次。
2、俯臥保健法:患者采取俯臥位,將雙上肢反放在背后,然后用力將頭胸部和雙腿用力挺起離開床面,使身體呈反弓型,堅持至稍感疲勞為止。依此法反復鍛煉10分鐘左右,每天早晚各一次。如果長期堅持鍛煉,可預防和治療腰肌勞損和低頭綜合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3、腰背部叩擊按摩保健法:患者采用端坐位,先用左手握空拳,用左拳在左側(cè)腰部自上而下。輕輕叩擊10分鐘后,再用左手掌上下按摩或揉搓5分鐘左右,一日兩次。然后反過來用右手同左手運動法。自己感到按摩區(qū)有灼熱感,則效果更好,運動后自覺舒服無比。此運動法能促使腰部血液循環(huán),能解除腰肌的痙攣和疲勞,對防治中老年性腰肌勞損效果良好。
腰痛是人們經(jīng)常遇到的一種常見病,其中,腰肌勞損更為多見。
腰肌勞損,病位在肌肉。中醫(yī)認為脾主肌肉,所以用藥治療應健脾益氣活血,中成藥可用祛風舒筋丸、獨活寄生丸強腎片等配合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治療。湯藥可選用
黃芪 15g 黨 參15g 白 術(shù)10g
當 歸10g 陳 皮10g 柴 胡10g
升 麻10g 甘 草10g 秦 艽10g
川 芎109 桃 仁10g 紅 花10g
五靈脂10g 香 附10g 牛 膝10g
地 龍10g 土鱉蟲10g
水煎服。每日2次。
外用藥可用狗皮膏、武力拔寒散、萬靈筋骨膏貼于患處或穴位上即可。
長期凜受風寒濕邪是誘發(fā)腰痛的重要原因,寒冷季節(jié)要注意保暖,不要在潮濕的地板上躺臥,工作時要經(jīng)常變換體位,糾正不良姿勢。平時要加強腰背肌及脊椎間韌帶的鍛煉和保護,運動或抬重物前做好準備活動。腰為人體運動的樞紐,搖動、按摩腰部能夠健腰強腎,疏通氣血防治腰肌勞損。具體介紹二種方法 以供參考。
1. 轉(zhuǎn)胯運腰。站立姿勢,雙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中指按在腰眼部,即中醫(yī)所講的腎俞穴位上,吸氣時,將跨由左向右搖動,呼氣時由右向左擺動,一呼一吸為一次,可連續(xù)做8-32次。
2. 旋腰轉(zhuǎn)背。取站立姿勢,兩手上舉至頭兩側(cè)與肩同寬,拇指尖與眉同高,手心相對。吸氣時體由左向右扭轉(zhuǎn),頭也隨著向后扭動,呼氣時,由右向左扭動,一呼一吸為一次,可連續(xù)做8一32次。還可以經(jīng)常參加太極拳、五禽戲、健身操的鍛煉,這些傳統(tǒng)的健身方法對預防腰肌勞損都有益處。
仰臥位拱橋式鍛煉,俯臥位的飛燕式鍛煉,早晚各1次,每次各作20~30下。另外,減少彎腰頻率,拾撿物品時不要彎腰,盡量蹲下去拾取,減少彎曲度數(shù)。舉重物時不要彎腰提舉,要先半蹲后提舉,舉起時腰椎盡量向前凸,使腰椎受力均勻。
不知道你現(xiàn)在是做的什么工作,不過要注意選擇正確的工作姿勢,并應盡量避免長時間地用單一、固定的姿勢工作,而且要在工作中要經(jīng)常調(diào)整體位,尤其是經(jīng)常處于坐位的工作者,平時更要加強體育鍛煉,如經(jīng)常做腰背部的后仰運動、腰部的旋轉(zhuǎn)運動等,以此來增強腰背部肌肉的耐力。如果出現(xiàn)了急性腰痛或腰扭傷,應及時就醫(yī),防止因拖延使其轉(zhuǎn)變?yōu)檠趽p。患有本病者要隨時注意腰部保暖并減少負重,活動時可緊扎3~4寸寬的自制硬腰帶,要經(jīng)常變換姿勢,注意糾正姿勢不良。睡木板床,仰臥時腰部可墊枕頭,平時還應注意加強腰肌的鍛煉活動。這樣才能防止腰肌勞損加重。
腰肌勞損怎么辦?
腰肌勞損常見的治療方法:
1.避免過勞、矯正不良體位。
2.適當功能鍛煉,如腰背肌鍛煉,防止肌肉張力失調(diào)。
3.理療、按摩等舒筋活血療法。
4.藥物治療:目前治療腰肌勞損效果較好的是立正消痛貼,一般兩到三個療程可以徹底治愈。
5.封閉療法:有固定壓痛點者,可用0.5-1%普魯卡因5-10ml加醋酸強地松龍或醋酸氫化可的松0.5-1ml作痛點封閉,效果良好。
6.手術(shù)治療,對各種非手術(shù)治療無效的病例,可施行手術(shù)治療。
腰肌勞損的治療方法
腰肌勞損在臨床上僅是一個很籠統(tǒng)的概念,是一種自覺癥重而又無器質(zhì)性改變的慢性腰痛的總稱。腰肌勞損的治療,基本原則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科學地加強腰背肌、四肢肌的鍛煉,提高多方位的肌群運動的力度,增強其代償性,減輕其病損區(qū)域肌組織的負荷,便于損傷后的修復。其次,注意防寒防濕,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可服用一些怯風鎮(zhèn)痛活血化痰的中成藥。生活上堅持睡硬板床,睡覺時腰下墊一薄枕,原發(fā)腰部酸困空虛疲勞感可緩解或消失,次日起床腰部亦有明顯的解乏感。關(guān)于本病的治療,無論是理療、體療,還是推拿按摩或針炙均需要四個字,“堅持”和“信心”方能徹底治愈腰肌勞損。
腰背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病癥。引起種病的原因很多,如急性腰扭傷后沒有及時治愈,留下了慢性腰背痛的病根;長期彎腰工作腰肌過度疲勞,造成了慢性腰肌勞損;腰背部受到風寒潮濕,引起風濕性疼痛;脊柱骨質(zhì)增生,壓迫了周圍的神經(jīng);缺乏體育鍛煉,腰背肌肉過早萎縮退化等。
經(jīng)常腰背痛的人,吃藥、打針、針灸、理療等雖能減輕癥狀,但卻除不了病根。
而采用古老的團滾療法,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具體方法是:仰臥在床上,全身放松,兩眼看天花板,屈膝屈髖,兩大腿緊貼腹部。兩手十指交叉,抱住膝蓋下的兩小腿,并將兩小腿盡量向腹部壓擠。身體便成了像不倒翁一樣的圓團狀。然后用力向左滾動,以左側(cè)耳朵、肩膀、手臂挨床為止,再回轉(zhuǎn)身向右側(cè)滾動,以右側(cè)耳朵、肩膀、手臂挨床為止,如此反復滾動30~50次,即感到渾身輕松,腰背部的疼痛減輕。每天早晨起床時及晚上睡覺時各滾動一次,便可收到很好的療效。
韌帶勞損引起頸背酸痛治療應以加強肌力為主
解答: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針灸康復科脊柱關(guān)節(jié)門診主任醫(yī)師范德輝
名醫(yī)信箱:
您好!我今年24歲,經(jīng)常感覺到頸背部酸痛,曾被診為韌帶勞損,說是只能調(diào)養(yǎng)。也有人勸我試試中醫(yī)的按摩或針灸,不知是否可有效治療還是只能暫時緩解癥狀? 小張
頸背部酸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它一般多見于以下常見的疾病——
肌肉韌帶勞損:最常見的是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如長時間對電腦,很少轉(zhuǎn)動頭部而導致頸背部肌肉慢性勞損;還有就是睡覺用枕頭不當,致頸背部肌肉緊張,得不到充分休息。
頸胸椎錯位:長時間的肌肉緊張不能緩解,它所連接的骨容易在肌肉韌帶的張力下發(fā)生錯動,也就是常說的錯位。發(fā)生錯位后,頸部某個或多個方向的活動會受限,如果刺激頸神經(jīng),相應支配區(qū)(包括頭部、頸部、背部、上肢)會出現(xiàn)疼痛不適。
頸部椎間盤突出癥:椎間盤突出壓迫到頸部神經(jīng)根,多見于頸3/4椎間盤,刺激頸4神經(jīng),出現(xiàn)頸肩背部的疼痛。
頸背部肌筋膜炎:長時間吹空調(diào)、冷水浴等寒冷刺激往往是引起頸背部肌筋膜炎的原因。它主要表現(xiàn)為廣泛的疼痛,有一個點可激發(fā)大片的部位發(fā)生疼痛。
由此可見,你信中所提到的韌帶勞損只是頸背部酸痛的原因中的一種,對于這種類型的酸痛,治療方面應以加強肌力為主的綜合治療措施為佳。如果你的肌力強,組織健康,酸痛是由于不尋常外力的作用所致,則應在消除外因的同時采用理療、痛點注射、針灸和藥物治療。而若肌力差、韌帶彈性差者,則應在加強鍛煉的基礎上采用太極拳、理療、藥物等。治療時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消除病因:如勞損原因為工作姿勢關(guān)系,應針對原因改變條件和改善勞動體位。比如:坐有靠背的椅子,假使背部未受到適當?shù)闹危瑢⒃黾宇i背部的負擔,不僅加重原來的問題,還衍生新的麻煩。所以要坐有靠背的椅子。此外,當你坐著時,卷一條毛巾,將它靠在背的凹陷處,可幫助你的脊椎直立,并提供額外的支柱。
加強鍛煉:增加有針對性的體育療法,如太極拳、保健體操等,甚至不妨學習一些放松術(shù)(例如冥想),通過鍛煉盡量放松身心,減少因緊張與壓力引起的頸背部肌肉緊繃主疼痛。
及時休息:韌帶勞損病人有劇痛時應及時臥床休息。正如站立過久,需讓腳休息一會兒,當你坐太久,脖子也需要休息一下。人的頭部大約有3.6公斤重,這對獨自擔任此支撐工作的脖子而言,是頗大的負荷。因此,應適時地放下手邊的工作,起身走一走。坐在桌前工作或閱讀時,勿保持低頭姿勢過久,以免頸背部的肌肉緊繃。也可考慮利用按摩、牽引、局部透熱、離子導入、超短波、音頻等方法,緩解頸背部不適,改善血液循環(huán)。
針灸按摩:中醫(yī)按摩和針灸是通過將刺激作用于人體體表穴位,利用其對神經(jīng)組織的直接刺激,可以起到行氣活血,舒展經(jīng)絡之功效,并且可以改善局部血液供給和營養(yǎng),提高組織的活力,加速代謝廢物和炎性物質(zhì)的外排,達到消炎、消腫的效果;同時,還可誘發(fā)血清中嗎啡樣物質(zhì)內(nèi)啡肽含量增加,產(chǎn)生鎮(zhèn)痛作用;針灸和按摩不僅可以消除癥狀,改善功能障礙,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還可激發(fā)人體自身潛能,改善組織細胞供氧,達到強身健體、從根本上治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