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olo 大叔說會計原創首發 由于最近后臺詢問了比較多的問題,比如餐飲行業的內部招待要不要確認收入、實物返利如何開票和做賬等等,這些問題都涉及到一個會計知識——視同銷售。咱們這篇文章以增值稅為例,給大家講講視同銷售的情況分析,下次碰到類似的問題小伙伴們就能自己解決啦~ 如何理解視同銷售? 有了進項稅,就必須有銷項稅,這是國家稅收的規定。比如平時我們說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就是因為你沒有產生銷項稅,如果再讓你抵扣進項稅,那增值稅鏈條就不完整了。 同理,視同銷售就是指在你沒有真正發生銷售行為的時候,把你的非銷售行為當成銷售行為,產生的銷項稅減去你的進項稅,這樣既保證了增值稅鏈條的完整,也沒有增加企業稅負。 在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有這樣的規定: 我給大家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方便大家理解和記憶。
1
貨物來源特殊
相信大家對上面的規定一眼就能看出共同點:視同銷售大多數情況都是貨物來自于自產。所以:
A公司將自產的化妝品發放給員工,這種行為視同銷售;如果這些化妝品是A公司財務買回來的,作為福利發放給員工,此時就不是視同銷售,而是要做進項稅額轉出(也就是說,你交不了銷項稅了是吧?那就交進項稅吧,抵扣了的再轉出來)。
這一點大家可以想想負債類會計科目“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其中的原理是相通的。
這種視同銷售情況下,A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
貨物所屬主體變了
A公司生產的化妝品,委托B店鋪代為銷售,簽協議以代銷單來確認收入。此時A的委托行為和B的代銷行為,都視同銷售(注意,并非所有的委托代銷都屬于視同銷售,比如直接買斷行為就屬于正式的銷售);
A公司想入股B公司,除了投入相應的股本外,還投入自產的1000瓶化妝品作為投資,A公司這種投資行為也視同銷售;
A公司將自產的化妝品作為福利發放給員工,此時這些化妝品的所屬主體從公司變成了個人。往壞了想,公司把化妝品走福利的方式發給員工,私下讓員工拿去賣,錢歸公司,那這樣豈不是偷稅?不行,這種情況也視同銷售!同理,這些化妝品分配給投資者或股東、對外捐贈也視同銷售。
賬務處理分別為:
(1)A公司:
發出化妝品貨物時:
借:發出商品
貸:庫存商品
收到代銷清單作為記賬憑證:
借:銀行存款等
銷售費用(這屬于一些手續費,如果沒有手續費可以不用這一借方科目)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B公司:
收到A公司的化妝品時:
借:受托代銷商品
貸:受托代銷商品款
在銷售化妝品后: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受托代銷商品
借:受托代銷商品款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支付給A公司貨款時:
借:應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2)A公司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3)這一點的作為福利發放的會計分錄與前文“貨物來源特殊”一樣。
如果是發放給投資者或股東,則:
借:應付股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如果是對外捐贈,則:
借: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
貨物來源自產,但所屬主體沒變
這個情況只有一種,就是政策上的第四點。比如B公司屬建筑服務業,由于公司規模擴大,想要擴建辦公樓自用,拿自產的水泥等作為原材料,此時B公司的行為也作視同銷售,因為自產的原材料用在了非增值稅應稅項目了。
B公司賬務處理為: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互動
以上lolo對視同銷售情況的理解,大家有什么想問或者補充的嗎?來留言區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