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張先生,29歲,在宜賓一家事業單位上班,妻子27歲,在市內一公司上班,兩人的月收入加起來有5000元左右,每月家庭開支2500元左右,兩人的單位都幫他們買了五險一金,兩人有一套已付清全款價值25萬元的住房,有一個五個月大的女兒,目前兩夫婦的存款有7萬左右。張先生和妻子商量,打算利用這7萬元錢,一方面做一些投資,另外一方面,隨著女兒的長大,想為女兒以后的大學教育金作一些規劃(預計18歲的時候讀大學,屆時需資金20萬元)。
中國農業銀行宜賓分行的理財師戴波告訴記者,在與張先生的溝通過程中,了解到張先生在投資過程中希望本金盡量安全,收益能夠比較穩定,不愿投資于高風險產品。
一、家庭財務分析
家庭收入支出情況固定稅后月收入:5000。家庭固定支出:2500。月儲蓄:2500。 資產負債情況。 總資產:32萬。住房:25萬。 銀行存款:7萬。負債:0萬
戴波說,從張先生家庭目前的實際狀況來看,夫妻雙方的工作及收入均比較穩定,當前月收入5000元,支出2500元,每月儲蓄金額約2500元,儲蓄率50%左右,儲蓄率高,目前的資產構成主要由固定資產及部分銀行存款構成,即住房一套,價值25萬元,銀行存款25萬元,家庭無負債,資產負債率為0;目前張先生夫妻雙方單位均為其辦理了五險一金,但其家庭成員未購買任何商業性保險,家庭應對突發風險的能力較低。
二、理財目標
戴波說,張先生主要理財目標一是在18年后有20萬元資金用于女兒大學教育;二是其余資金用于投資,在兼顧安全性的情況下獲取較高收益。同時,他建議張先生夫婦尚需考慮其余理財目標:家庭應急支出和家庭成員保障。
三、理財規劃
目前張先生夫婦可用于規劃的資金為7萬元的銀行存款和每月2500元儲蓄額,且張先生夫婦風險承受度低,對于張先生夫婦主要和其他理財目標,戴波建議按下列順序達成:
1、家庭成員保障:作為家庭經濟支柱,首先建議張先生夫婦互保保額為20萬,期限20年的定期壽險,家庭年支出約1000元,互為受益人,增強夫妻雙方應對風險的能力;另外在購買分紅險時以女兒為被保險人,附加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險。
2、應急準備金:13000元。從當前銀行存款7萬元中直接提取,可根據需要采用活期或貨幣型基金的方式進行配置。
3、女兒大學教育金:將從銀行存款扣除定期壽險和應急準備金后剩余的56000元投資于債券型基金,同時在每月凈儲蓄中每月以定投方式追加400元于債券型基金,預期年收益率3%,18年后教育基金合計約為210408元,能滿足女兒屆時讀大學開支需要。
4、其余資金投資:在達成上述規劃后,剩余可投資基金為每月凈儲蓄2100元,年凈儲蓄額為25200元,可采用按年期繳的方式投資于分紅型保險,并以女兒為被保險人,附加重大疾病和以外傷害險,此類產品風險低,且在獲得保障的同時能獲得較好的收益。
戴波特別提醒說,在方案執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預期數據發生變化的情形,當偏差較大時,應對理財規劃進行合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