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份國家發布的《關于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意見》轟動了整個醫療圈,“改革魄力是前所未有的!”不少業內人士給出了這樣的高評價。如今3個月過去了,這些舉措終于在北京落地。
醫師可全職或兼職開辦診所
北京市將鼓勵醫生兼職或者全職開辦診所。由市衛健委、市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制定的《北京市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實施方案》,將于9月底前啟動實施。醫療機構執業滿5年、取得中級及以上職稱資格的醫師,可以開辦專科診所或全科診所,共同為基層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
國家文件中關于醫師可全職或兼職開診所的措施同樣在北京落地。《方案》指出,鼓勵醫師舉辦診所。鼓勵在醫療機構執業滿5年,取得中級及以上職稱資格的醫師,全職或兼職開辦專科診所。鼓勵符合條件的全科醫師,或加注全科醫師執業范圍的專科醫師,全職或兼職開辦全科診所。兼職開辦診所的醫師要按照多點執業有關要求,與主要執業醫療機構通過簽訂協議等形式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對其在主要執業醫療機構的工作時間、任務量、服務質量和薪酬績效分配等提出具體要求,確保兼職開辦診所的醫師能夠完成主要執業醫療機構的工作。這項措施給廣大醫生在政策層面松了綁,也給兼職開診所提供了權威理由,隨著試點階段的成熟,兼職開診所將在更多地點落地實行。
同時,在開診所醫師的資質方面也秉承了國家文件的要求,即“取得中級及以上職稱資格的醫師”,看來在這方面不會降低要求。
為啥要鼓勵醫生兼職創業?
說白了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醫生應該是高收入群體,但目前體制內還不太可能實現,因此,讓醫生兼職拿到高薪也是一條出路;第二條就是更宏觀一些了,也是主要原因,就是國家要大力發展醫療健康產業,醫生們如果都還都圈在體制內,社會辦醫咋辦?國家的保增長、調結構、穩就業咋辦?
于是我們看到,在年初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十三五”全國衛生計生人才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未來將通過破除薪酬限制、可兼職兼薪等措施,提高醫護人員待遇。
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明確提出,將加大政策支持,對社會辦醫在基本醫保定點、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上與公立醫院一視同仁,使更多社會辦醫進入基本醫保和異地結算定點,帶動擴大診療量。
看清楚了,“帶動擴大診療量”。也就是說,目前國家層面對于社會辦醫的診療量還不夠滿意。
根據國家衛健委剛剛發布的《2018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雖然民營醫院數量已經在2018年底到達20997家,數量遠超公立醫院數量,但在診療量方面,2018年公立醫院診療人次為30.5億,占比85.2%,民營醫院為5.3億人次,占比僅為14.8%。
而且從診療人次的增長的數字來看,2018年公立醫院診療人次增加了1億人次,而民營醫院只增加了4000萬人次。
這樣的成績,和國家要把醫療健康產業做成我國支柱產業的期望還有較大差距。怎么辦呢?于是我們看到,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一方面繼續大力放開社會辦醫準入門檻,另一方面就是解放醫生,讓醫生參與到社會辦醫中來。畢竟沒有醫生深度參與的社會辦醫,最后往往淪落成了房地產項目,很難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