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是金。記住這句話,很多時候,沒有比緘默更寶貴、更恰當與更有效了。你或許與許多家長一樣,對沉默的概念不大能接受。因為過去30年來我們不斷重復,應該要和孩子溝通,因此沉默的觀念,似乎有些奇怪!
為了建立紀律,與避免沖突
沉默是父母擁有最具威力的管教工具之一。在沖突發生時,它甚至是第一道防火線。如果你不愿開戰,就保持緘默。在缺乏對象的狀態下,這樣的爭辯就會變短。
家長通常以為,不論狀況如何,必須長篇大論地解釋,提供合乎邏輯的說法來說服孩子。然而,孩子最討厭被大人“教訓”。更何況家長在說教時,還怒不可遏,小孩就更是充耳不聞了。
溝通當然很重要,但它需要適當的時間與氣氛。在孩子口無遮攔,出言挑釁,甚至臟話連連時,你沒有義務作回應。對一場沒有意義,且你想快速終結的沖突來說,我最好的建議就是保持沉默。之后孩子也會閉嘴,人人都回歸冷靜。
什么情況下,沉默最有用呢?就是當孩子一直針對某件事吵,而你又不肯答應時。當你已經解釋、承諾、展現出同情心了。接著,就閉上嘴,多說無益。
當聽眾,而非顧問
在和孩子討論時,你應該經常保持沉默,或至少在表達你的想法時,要特別謹慎,會有助于親子溝通。父母通常會想以成人的方式跟孩子討論,或希望提出的意見可以影響他,但這么做常會適得其反。當孩子經歷一件可怕的事,或成為大人負面情緒的受害者時,不馬上去拯救他、安慰他,似乎很困難。但比起給建議,孩子更需要你的傾聽。“沒關系,你看,明天就好啦!”“我會打電話給爸爸,我們以后再談!”
為什么?
即使你的介入出自好意,但孩子不但不接受建議,反而讓他不想再告訴你秘密。在此情況下,你等于是在阻礙他學習管理痛苦的情緒,與獨立發掘解決方法的機會。一方面,你的建議很可能不適當。孩子并不需要顧問,他需要的是聽眾!
有時家長也要克制住老想直接回答孩子問題的沖動,讓他自己找出答案,以“傾聽”取代“回答”,超越語言的層次。(安妮·芭居絲)
﹌﹌﹌﹌﹌﹌﹌﹌﹌﹌﹌﹌
“沉默是極鮮麗的花朵。我非常喜歡這句諺語。在沖突的時刻,沉默通常有益,因人們忍住沒脫口的話,往往比沉默還要傷人。
——一位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