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由于冬季漫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收入有限,北方城鄉居民都有儲存冬菜的習慣。
冬季儲存的蔬菜種類是有限的,主要有大白菜、土豆子、大蘿卜等。
那時,普通老百姓家庭中的冬季儲存的蔬菜的種子還不夠科學,成熟期較長,成熟的都比較晚,常常都是在每年的十月末的前后才能上市。
那時,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家庭家家戶戶都準備冬儲菜。
那時購買冬儲菜是千家萬戶一年中的大事,但各單位又不給假,大家只好請事假,排著大長隊購買冬儲菜。
那時,每年購買冬儲菜都有幾起打仗的事兒發生 : 質量好的菜,走后門賣出去了,老百姓白白地請了一天假,白白地起了個大早排著大長隊 ……
那時,一個菜點每天來白菜、土豆等冬儲菜都是有數的,每天也就來三、四輛汽車的菜,所以每人都是限量五百斤,所以那時每家都是出來兩三個人排隊買菜,這樣才能購得一兩千斤菜 ……
那時,常常因排隊而吵架罵大街,而大打出手,造成一個個菜沒買到,卻鼻青臉腫的 ……
那時,來了三四輛汽車菜的質量非常不好,但菜價又很高,常常因此而與菜點理論,常常導致矛盾激化而吵架、打架 ……
那時為了當天能買到菜,很多人吃完晚飯就出來排隊,整整排了一夜,可是到了第二天卻沒買到,能不來氣嗎!
那年月,很多有大汽車的大單位都自己但鄉下購買大白菜、大土豆子、大蘿卜,回來時再賣給家屬們,這樣避免了很多啰嗦事兒 : 請假,排隊,罵大街 ……
但這樣的好單位、大單位,在一座城市里畢竟是少數啊,大多數居民還是必須要貪大黑、起大早來排長隊購買冬儲菜的。
那時,入冬前“冬儲菜”是每家每戶一筆很大的開銷,很多家庭為此而需要提前節衣縮食來準備出這筆錢來。
那年月冬儲菜的儲量畢竟極為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大白菜需要不斷清理腐敗的葉子,很多土豆子發芽了、霉變啦,需要不斷地清理、淘汰一些,很多大蘿卜糠了無法吃了只能扔掉 ……
那時,家家戶戶都購買兩、三千斤左右的冬儲菜,除了吃掉的,其中有很多是白白爛掉的!
那時的老百姓是真心疼啊,但又毫無辦法。
那時,幾乎家家戶戶都五、六個孩子 ……
五、六個孩子,那就是五、六張嘴啊 ……
那時,家家到了秋末一般都是購買兩、三千斤左右的大白菜,都是購買五、六百斤的土豆子,購買二、三百斤左右的紅皮大蘿卜 ……
那時的土豆子,大多都是紅皮土豆,現在這種土豆卻很少見到啦。
那時,農村幾乎家家都有菜窖,菜窖的存儲菜時間較長,效果較好 ……
但菜窖存儲菜需要時常通風,也必須定期清理腐爛菜 ……
那時,城里大多數人家都沒有菜窖,住在樓里的人家,也沒地方挖菜窖啊。
那時,城鄉百姓家,家家都有兩三口腌制酸菜的大缸。
冬季很漫長,人們在準備冬儲菜的同時又腌制大量的咸菜 : 咸茄子、咸辣椒、咸芥菜疙瘩 ……
有些人家入秋后還積極地曬一些干菜過冬 : 黃瓜干兒、茄子干兒、地瓜干兒、蘿卜干兒、豆角干兒、土豆干兒 ……
這樣,冬季到來,老百姓生活得踏實啊!
感恩一九七七年開始的改革,讓老百姓冬季也能吃上大黃瓜、大茄子、大柿子 …… 老百姓再也不用在冬季前儲存大白菜,大土豆,大蘿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