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人體生成和排泄的尿酸量處于平衡狀態。
如果尿酸值長期升高,滯留在體內,會誘發多種并發癥。
很多人都覺得喝酒才會誘發尿酸升高,只要我不喝酒就高枕無憂了。
其實,酒精刺激只是其中一個因素,飲食不恰當也是促使尿酸飆升的一大主因。
凌晨,一輛救護車拉著一位中年男子匆匆進了醫院。
患者已經陷入深度昏迷中,醫生趕緊為他做了檢查,結果顯示,男子尿酸值高達810μmol / L,尿蛋白異常,血壓升高,確診高尿酸引發的腎臟衰竭。
經過3個多小時的搶救,患者總算脫離了生命危險,但還需長期透析治療。
家人不解的問:他從來不喝酒為什么會尿酸高呢?
原來,患者今年40歲,每天早上都會去同一家早餐店喝羊肉湯。時間長了,他總覺得腰疼的厲害,本以為是太累了也沒在意。
誰知這天,男子腰痛的直不起來,還沒等救護車來就暈倒在地。
醫生直言:患者愛吃的這個早餐是禍根啊。
羊肉湯雖然美味,但是是典型的高嘌呤食物。
每百克羊肉中含嘌呤含量高達300mg,在熬制的過程中,肉中的嘌呤易溶于水,導致湯汁的嘌呤含量遠高于肉。
湯汁越白、越鮮美,油脂含量越高,對于血液代謝來說負擔過重,會加速尿酸的生成和升高。
除此之外,還有3種食物也是造成尿酸升高的“催化劑”,少吃
食物1:動物內臟
動物內臟屬于代謝毒素的器官,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和重金屬。
而且嘌呤含量非常高,以豬腰子為例,嘌呤含量高于150mg/g,過量食物會導致嘌呤代謝尿酸增加,不利于尿酸的平衡。
食物2:豆類
黃豆等豆類的嘌呤含量約120mg/g,不管是煮黃豆還是腌漬黃豆,對于高尿酸患者來說都是不可多吃的食物。
但是豆漿、豆腐等豆制品,在制作的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水分,嘌呤含量大大降低。適量食物,并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影響。
食物3:海鮮
沿海地區之所以高尿酸的發病率比內陸高,很大的原因就是海鮮食用過多。
海鮮中嘌呤含量大多遠高于200mg/g,過量食物,尿酸會飆升。
特別注意:海鮮醬、蠔油等調味料,以海鮮為原材料,嘌呤含量也非常高,最好少吃。
尿酸升高,身體會出現5種異常,需警惕。
1、關節疼痛:尿酸結晶達到飽和度會析出尿酸結晶,沉淀在關節處引發關節腫脹、疼痛。
2、痛風石:大量的尿酸結晶沉淀在關節腔,會形成痛風石,刺激關節變形。
3、血糖升高:尿酸濃度升高,會降低人體對葡萄糖的利用,影響胰島素正常功能的發揮,胰島功能下降,血糖就會升高。
4、腰痛:尿酸結晶沉淀在腎臟,會損傷腎功能,引發腰酸背痛。
5、排尿障礙:腎小管一旦被尿酸結晶堵塞,會引發尿頻、尿不盡等排尿障礙。
日常降尿酸,堅持“一補、一戒、一控”,遠離并發癥。
一補:補充黃酮類化合物
缺少黃酮類化合物是尿酸鹽形成的重要因素。
體內黃酮類物質含量過少,會加速嘌呤代謝尿酸的進程。
而一旦尿酸值過高,就會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骨、軟組織和腎臟中,導致關節腫大,引發痛風,甚至腎衰。
補充黃酮類化合物,說白了就是補充抑制尿酸鹽形成的物質,有助于減慢尿酸鹽形成,保護關節及腎臟組織。
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玲瓏懷菊、苦蕎不僅富含黃酮,還含有茶多酚。其中玲瓏懷菊含量最高,每天6朵烹茶、煮粥,有利于輔助降低血尿酸值,減少痛風發生幾率。
一戒:戒酒
一旦確診高尿酸,首要任務就是遠離酒精。
酒精會刺激乳酸的出現,抑制尿酸的正常排泄,延長尿酸在體內堆積的時間,促使尿酸結晶形成。
特別是啤酒,含有分解嘌呤核苷酸的“催化劑”—維生素B1,這兩者之間的化學反應會使尿酸水平升高。
一控:控體重
一般情況下,肥胖者的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人。
若痛風者伴有肥胖,還可影響藥物效果,降低藥物敏感性。
所以,尿酸高,就一定要控制體重,避免肥胖,管住嘴,邁開腿。
科普小常識:尿酸值多高才算高?
一般來說,人體尿酸的正常范圍為:
男:149~416umol/L、女:89~357umol/L
一旦超過這個數值,不管有沒有出現不適反應,都應該積極接受降酸治療,以免病情加重,增加誘發痛風、腎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