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怡雜談2020-01-08 21:58
“任時光匆匆離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氣息。人生幾何能夠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如果說,《甜蜜蜜》太甜膩,《你怎么說》太直白,《美酒加咖啡》太有風情味,那么這首《我只在在乎你》,便是鄧麗君當之無愧的代表作了。
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首《我只在乎你》,其實原曲是鄧麗君的在日本發行的單曲《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即“任時光匆匆流去”。
日本|初出道
1973年,那時的鄧麗君歌壇上小有成就,不僅在紅遍臺灣,還當選香港地區的“十大最受歡迎歌星”,去東南亞演出也是場場爆滿,還時不時地演演電影、兼唱主題曲、舞臺劇里擔任主演,星途一片大好。
但鄧麗君不是那種會被眼前暫時的“璀璨”沖昏頭腦的人,她意識到了自己在演藝之路上大概是無法突破了,但歌路也受限:總是一些情歌小調,格調不高,也沒有突破。
那突破在哪里呢?很快,渡邊公司的一紙合約給她的一條嶄新的道路。
渡邊公司是日本頂級的經紀公司,推出過無數大牌藝人,日本許多憧憬著娛樂圈的少男少女上趕著要跟渡邊公司簽約,渡邊公司都不收,為什么跑到臺灣簽一個華人呢?
其實這就要說到當時的日本歌壇了,七八十年的日本經濟騰飛,娛樂行業亦是發展迅猛,涌現了一大堆偶像,如70年出道的天地真理、南沙織、小柳留美子,73年出道的森昌子、櫻田淳子、山口百惠(這是大家最熟悉的日本藝人吧)……
不僅如此,71年,來自臺灣的歐陽菲菲憑借單曲《雨中徘徊》在日本一炮而紅;72年來自香港的陳美齡在日本出道,次年就得了最佳新人獎,以鄰家少女的形象風靡日本,成為當之無愧的一線偶像、公司搖錢樹。
那既然華人歌手能賺錢,當然如法炮制啦。這便是渡邊公司簽下鄧麗君的原因。
鄧麗君在日本出道時,已經21歲了,其他的偶像歌手都是16、17,甚至13、14歲出道,鄧麗君明顯成熟了一點,因此第一支單曲《今夜或明天》走的可愛偶像路線便行不通,再加上她日語還在學,也沒辦法在綜藝打歌的時候和主持人、別的嘉賓互動,因此這張單曲沒有獲得想象中的成功。
直到第二張單曲《空港》(中文譯為“機場”)才大紅,一舉拿下“唱片大賞新人歌手賞”、“新宿音樂祭銅獎”和“銀座音樂祭熱演賞”。
多年以后,鄧麗君在接受采訪時仍然說,自己人生中最激動的事情是《空港》熱賣拿下新人獎。
其實完全可以理解,孤身一人,遠在異國,語言不通,發展不順,新人獎的人可不僅僅是工作上的認可,更是精神上的安慰。
其實現在看來,這首《空港》的日語發音仍然有些別扭(所以伯德小姐推薦大家去聽到她八十年代重唱的版本),但這種演歌風味(類比中國的民歌,演歌歌手演唱時多穿和服)十分合適她的聲音,高音部分也完美的體現了她出色的唱功和柔媚中又有力量感的音色。
此后的幾支單曲都走了這個路線,雖然無法復制《空港》的輝煌,但總體來說,鄧麗君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她的日語也越來越好,時不時在節目上教其他明星嘉賓說中文,和山口百惠、歐陽菲菲、陳美齡等人也私交甚篤,還能與演歌天王傳個緋聞什么的。
同時,她也沒有放棄華語樂壇,該發片發片,臺灣廣播節目里有她,演唱會也開到了香港。
直到79年在日本爆發了“假護照”事件,這才離開日本,前往美國進修。也就是在此時,她遇上了成龍。
鄧麗君對這一段情不愿再提起,但成龍事后倒是坦誠過:是他負了鄧麗君。
日本|重新開始
79年到83年,鄧麗君人不在日本,爭議不斷,公司也給她發過單曲、精選,銷量慘淡。
但再度歸來的鄧麗君此時在華語歌壇已是當之無愧的天后,日本方面怎么會放過這塊香餑餑?于是這次金牛角唱片公司簽下了她,并給了她相當大的自由權。
第一支單曲《つぐない》就在84年1月21日發售了。
這首歌是荒木豐久作詞、三木剛作曲,川口真編曲,個個都是名家,歌曲采用的是開創性的“流行演歌風”,通俗中又帶著古典,這樣的歌曲全日本也就只有鄧麗君詮釋得最好了。
剛發售時,這種風格的曲子沒有大火的先例,宣傳也沒有跟上,在日本唱片公信榜上排名很低,但隨著聽過的人的口口相傳,口碑起來了,點播率也居高不下,一句闖入了唱片公信榜前列,成為當年最長銷的單曲。
85年,《愛人》發行,詞曲都是老班底,風格也延續了前作,點播量、傳唱度也延續了前作的輝煌。
更有重要的是,鄧麗君因此第一次登上了日本紅白歌會的舞臺——這就相當于日本的春晚,是對一個歌手的無上認可。
到86年,《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一經發行就風靡日本,不僅再次把鄧麗君送上了當年底的紅白,多年后還入選日本人選出的“感動日本的100首歌曲”。
此時,鄧麗君儼然成為金牛角公司的當家藝人,公司一般的收入都來自她的唱片和演出。
87年,《別れの予感》發售,再次延續了前面的輝煌——但也是最后的輝煌了。
84到87年的這四首單曲,加上從前的那首《空港》,常年掛在日本卡拉OK點唱榜前列,而鄧麗君此后再發行的的《戀人たちの神話》、《香港~Hong Kong~》、《涙の條件》等曲目都無法再現輝煌。
一支單曲賣不動,又賣不動……慢慢大家也就覺得,這位歌手算是過氣了,下一曲方方面面的宣傳投入都會逐漸減少,宣傳一少,下一曲賣得就更少,這樣惡性循環,歌手再難有翻身的機會了。
鄧麗君那時也是半隱退的狀態了,幾乎很少回日本做宣傳,像“上綜藝爆紅再帶動歌曲暢銷”這樣的“曲線救國”路線也走不通。
直到93年,發行了在日本的最后一首單曲《あなたと共に生きてゆく》,即“與你共度今生”,次年意外去世。
說起來,這首傷感中帶著希望的歌曲,卻是著名的“魔歌”,因為演唱者去世后,作詞者坂井泉水(ZARD樂隊主唱,曾演唱過《名偵探柯南》、《灌籃高手》、《中華小當家》主題曲)多年后也翻唱過此曲,不久后也去世了。
一首歌曲,串聯起兩位傳奇歌手的人生,也是唏噓。
歌姬|“復活”
17年,日本音樂節目采用全息投影技術,讓鄧麗君“復活”在熒幕上,引起了轟動。
即使知道這只是幻影,但當看到熟悉的一顰一笑、聽到熟悉的歌聲時,是否覺得仿佛又回到了她絕代風華的年代?
“所以我,求求你,
別人我離開你,
除了你我不能感到,
一絲絲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