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人,只要大盤指數一漲,就象打了雞血,興奮得臉紅脖子粗,成天叫喚大牛市來了!他們判斷牛市的最大依據,就是指數創新高。
銀行反復上漲,指數創新高很容易。銀行股都是大盤股,杠桿力強,四兩撥千斤。但滿打滿算,滬深兩市近2500只股票中,銀行股只有16家。不到A股股票的百分之一。據2012年的三季報統計,16家銀行上市公司的盈利總和,占了近2500家上市公司盈利總和的50%以上!從這個角度看,銀行股上漲漲得有理。在短短兩個月時間里,這些大盤銀行股股價有的創了歷史新高,有的股價翻倍了!即使這樣,銀行股的平均市盈率,目前仍然是行業板塊中最低的,其上漲仍屬價值投資!
銀行股持續大漲,帶動與之沾親帶故的金融概念股大幅上漲,證券、保險、信托等。形成了金融板塊的強勢格局。比如券商股,眾所周知,近年持續熊市,券商屬重災區,虧多賺少,降薪減員,人才流失,分析師出走,研究員改行,公募基金經理跳槽干私募,總經理辭職,管理層大換血。這在券商行業司空見慣,不是新聞。如果誰券商在去年的股市中賺了大錢,這才是新聞。就這樣苦熬苦撐過日子的券商們,最近卻因為銀行股走強,跟風紛紛強勢上漲。但至今少有人提及目前券商類股票的市盈率。使得這輪以價值投資以壯聲威的超跌反彈行情,也日益受到市場質疑。
這輪行情,與以往的反彈行情相比并無特別之處。無實質性政策利好背景下,資金推動仍然是這輪行情的主線。有限的資金,一直執著于銀行股,就象一群不動聲色的鱷魚,經過充分的準備、潛伏,現在終于咬住了獵物。它們狂歡著,撕咬著,扭動,旋轉著強勁的身體,撕扯分裂它們口中的獵物。動靜整大了,驚濤拍岸!引來無數圍觀者,滿眼盡是羨慕嫉妒恨!這輪銀行股行情,是資本大鱷們的饕餮盛筵。眾多投資者,大多只能隔岸觀“火”,少數膽子大的,想從狂歡的鱷魚嘴中分點食物,就象聞腥而至的禿鷲,小心翼翼,在大鱷們的搏命撕扯中尋找空隙,撿食一些猛獸吃剩的零星骨肉。
資本嗜血,本能與天性所使然。所謂的價值投資,在很多時候,往往是以捕獵為生的資本大鱷們走夜路吹口哨,虛張聲勢而已!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手握重金的機構投資者成天高喊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其實他們更擅長索羅斯的短線投機行徑。他們摟草打兔子,在執著追捧銀行股的同時,也將業績大幅下降,甚至虧損的券商股順帶著大幅拉升……
我認為:在股市打什么旗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順勢而為賺到錢。大盤是否牛市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踏準節奏,跟對方向,讓自己的投資資金跟隨大盤指數上漲而增值更重要!這輪行情到現在,指數創新高容易,投資者受傷則更容易。參與者是盈是虧,并不取決指數是否上漲,是否真的牛市,而取決于你選股、持股并波段操作。在我看來,這輪銀行股強勢上漲行情沒有結束,銀行股結束的標志,可能就是銀行股漲得讓很多人受不了了,一哄而上,哄搶銀行股的時候。也是提前介入的機構資金酒足飯飽、悄然而退的時候。
很多人說,銀行股行情結束,可能也是這輪行情結束的時候。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價值投資,是機構介入市場的理由。但賺錢才是目的。筆者對銀行股大漲并無疑義,只是想提醒這輪行情與以往牛市行情的最大區別,在于以往的牛市行情,至少在大盤上漲過程中,多數人是賺錢的,多數股票也是有機會上漲的。但這輪行情,可能從始至終,都只有少數人賺錢!其他人或賺指數不賺錢,或一直虧錢。如果沒有政策明確引領,這輪行情,很可能是以少數股票持續上漲,并以多數股票持續滯漲為代價。這種風險不能不防!
銀行與地產,輪動上漲形成強勢。因政策調控,銀行股怎么漲似乎都合理,都是價值投資。但地產股上漲,卻總伴隨著加大調控的“緊箍咒”。但地產股的行業景氣度,人氣基礎,公司業績以及現有股價,都具明顯優勢。也因為政策原因,地產股波段性上漲特征更趨突出。今天,銀行股在連續拉升、出現回調之際,率先回調的地產板塊揭竿而起,特別是深圳本地地產股表現更突出。深長城重組復牌輕松漲停,中糧地產、泛海建設等低價重組型地產股漲停!金地集團創新高。考慮到近期在深圳特區的“土地”改革,前海金融改革,國資委主導下的深長城股權重組轉讓效應等題材推動,與之相對應的深圳本地中低價地產股,值得中長期,波段式跟蹤關注。
選對介入方向,波段操作。認清指數創新高容易,但投資者受傷更容易的殘酷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