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市印發《彰顯省會擔當 推進十大文化重點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南昌市將從2020年起,用一年時間,強力實施十大文化重點工程。
《方案》提出,南昌市將建立完善重點文化工程經費保障和穩定投入機制,積極爭取中央部委和省直部門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為工程建設再提速提供有效保障;采取聘用制、簽約制、合作制等“柔性”人才政策,吸引國內外優秀文化人才參與南昌市文化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市級文投公司、文化產業基金和“Ye南昌”文旅產業線上綜合服務等平臺建設,進一步增強市場綜合服務功能。
南昌的這些文化寶地
都將有哪些改變呢!
一起跟著宣傳君來了解下:
提升拓展滕王閣景區
資料圖
以滕王閣主閣為主體,北延南擴,東通西連,充分挖掘滕王閣文化精髓,創新表現形式,擦亮文化品牌,形成大滕王閣景區發展格局。北面,打造夜經濟綜合體,提升《滕王宴樂》夜游項目的科技含量與文化內涵,再現盛唐氣勢、滕王雅宴、王勃盛會;南面,加快推動南擴項目建設,利用省科技館建筑空間,發展VR交互式漫游體驗項目,打造沿江一公里文化長廊和文旅綜合體;西面,開發都市江景生態濕地,以滕王閣西面的江水、沙洲為依托,打造裘家洲江水濕地景觀。
建設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資料圖
通過對萬壽宮文化的挖掘,以江右商幫文化、道教文化為規劃主線,在建筑上突出清代建筑風貌,把歷史文化融入到建筑,特別是45棟歷史風貌建筑之中;保留完整的歷史街巷肌理,完整呈現南昌歷史演變、城市拓展、商業發展、歷史名人等;在業態上突出社會效益、文化效益,引入代表江西文化、南昌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文創產品,把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為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歷史文化街區——“贛鄱文化第一街”。
建設繩金塔歷史文化街區
資料圖
依托繩金塔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將文化、旅游、商業融為一體,充分借鑒成都寬窄巷子、錦里、上海新天地等國內知名成功文旅商業街區的案例,建設具有“唐風宋韻”的歷史建筑群,引進民俗文化體驗、公益博覽、娛樂休閑、情景再現等業態,最終的目標是打造展現南昌民俗文化的“情景式消費街區”,再現老南昌的唐宋文化記憶。
建設百花洲文化藝術街區
資料圖
深入挖掘百花洲歷史文化資源,采取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的方式,打造百花洲文化藝術集聚區。在點的層面,重點打造梁書美術館、貢院井景觀、百花洲大舞臺、百花洲藝術館、百花洲書院、沁廬旅生活廣場、東湖木刻坊、佑民寺歷史建筑、南湖杏花樓等;在線的層面,重點打造洪州禪文化、百花洲路、蘇圃路、環湖路文化藝術特色街區;在面的層面,引入高檔輕餐飲、咖啡館、書屋、面包坊、隱士文化民宿、茶樓、文創產品銷售作為街區的主要業態,參照杭州西湖周邊人文自然改造經驗,實施燈光藝術工程,最終的目標是將百花洲文化藝術集聚區打造成為江西乃至中部地區文化藝術特色亮點打卡地。
打造八大山人梅湖·象湖文化旅游區
資料圖
高起點、高水平進行整體打造,貫通梅湖象湖雄溪河水系,引入水上游船項目,打造象湖光影水舞秀(華僑城項目)。打造八大山人文化藝術節品牌,爭取國家層面支持,設立八大山人藝術獎并永久落戶南昌;同時,充分利用現有的景區內建筑,設立王陽明紀念館、傅抱石紀念館等一批南昌文化名人紀念館、美術館;優化調整梅湖景區花博園功能,整合八大山人紀念館、陳云舊居陳列館、程允賢雕塑藝術館、萬壽塔、彭友善美術館、個山園等文化場館資源,最終的目標是打造書畫藝術展示交易、創作交流基地和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
推動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開園
資料圖
加快推動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建設,主要包括“一館”(遺址博物館)、“一心”(游客服務展示中心及配套設施)、“一園”(劉賀墓園保護展示工程)、“一道”(海昏大道)、“一步”(遺址公園內部游步道)共五項工程,以及遺址博物館周邊環境整治和智慧公園(安防)兩項配套工程;加快遺址公園周邊房屋、道路沿線環境整治和綠化提升,實現遺址公園開園開放目標。同時,積極創建中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努力把遺址公園打造成為大遺址建設的“江西樣板”和江西文化“新名片”。
啟動市博物館(原省博物館)維修改造工程
資料圖
對現省博物館進行維修改造并陳列布展,開設基本陳列區、臨時展覽區、互動體驗區等三個功能區域,努力將其打造成集文物展示、社會教育、文創開發、休閑娛樂、公共服務于一體的重要平臺,使之成為展示南昌歷史發展進程、體現南昌文化魅力、對外宣傳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時,與滕王閣5A景區、“一江兩岸”深度融合,形成以點帶面、串點成線的南昌文化旅游新地標。
推進南昌軍事主題公園二期建設
資料圖
按照“公益類建設、市場化運營”的原則,在一期運營的基礎上,加緊推進項目二期的規劃建設。高質量做好軍事主題公園輕武器展示館的內部展陳,確保今年國慶節前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好中央軍委捐贈的1552件退役輕武器的國防和愛國主義教育作用。同時,編制二期項目的策劃方案,啟動項目二期的建設,推動中央軍委捐贈的第二批包括潛水艇在內的13件退役重武器接裝落地,并逐步完善園區內互動體驗、教育培訓、住宿餐飲等配套設施建設,最終的目標是打造集國防教育、青少年研學社會實踐、軍事文化培訓,以及軍事模擬體驗等為一體的紅色教育示范基地和紅色旅游打卡點。
舉辦中國·南昌城市雕塑藝術節
資料圖
與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中國美術館和全國城雕委等聯合舉辦中國·南昌城市雕塑藝術節,突出南昌歷史文化底蘊和城市特質,采取特邀參展和作品征集相結合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征集雕塑作品,并開展評獎和展示活動。同時,結合城市總體規劃,突出與城市環境相融,將所有獲獎作品放大并制作成硬質材料,永久性陳列于南昌城區內,形成獨具特色的雕塑文化線。
省市合作共建南昌交響樂團
資料圖
與江西文演集團合作,整合現有資源,采取政府支持、企業運作、社會參與的模式,省市合作共建南昌交響樂團,并選定江西藝術中心為掛牌地點和排練演出相對固定場所。同時,面向全球招聘藝術顧問(總監),選聘樂團首席和演奏員,深入發掘地方特色題材,創作編排一組體現江西、南昌特色的曲目,打造文化交流、城市營銷的藝術名片,進一步提升省會南昌城市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