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唐紀三十六(三)--一代名將李光弼  
userphoto

2019.08.30

關注
   郭子儀和李光弼同是安思順副將的時候,兩人關系疏遠、互不交流,后郭子儀取代安思順的職位,李光弼求郭子儀要殺只殺他一人,不要禍及妻兒。郭子儀向李光弼表明自己沒有私心,勉勵李光弼忠君愛國,兩人合作無間。
  李光弼,營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長。父親李楷洛,開元初年任左羽林將軍同正、朔方軍節度副使,封薊國公,以驍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氣節,有品行,善騎射,能讀班固的《漢書》,年少從軍,有大將軍氣度,被提拔為左衛郎。天寶初年,升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護府都虞侯、朔方軍都虞侯。
  天寶五載(746),河西節度使王忠嗣任命他為兵馬使,兼赤水軍使。王忠嗣器重李光弼,說:“李光弼將來一定能接替我的官職。”李光弼戰功卓著,有“名將”之稱。天寶八載(749),擔任河西節度副使——邊境大軍區副司令員,封薊郡公。天寶十一載(752),被朝廷任命為單于大都護府副大都護。天寶十三載(754),朔方節度使安思順上奏朝廷,任命他為朔方節度副使,知留后事。安思順喜歡李光弼的才能,想把女兒嫁給他,李光弼托病辭官。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聽說這件事,上奏朝廷,李光弼被召回長安。
  安祿山謀反,注意扶植個人勢力。他手下高邈最有謀略,知道李光弼有將才,勸安祿山延請李光弼入幕,任命李光弼為左司馬。安祿山沒有采納高邈的建議,但不久便后悔了,安祿山為失去李光弼感到憂慮,常常憂形于色。后來,時間久了,安祿山安慰自己,雖然沒有得到李光弼,史思明也足以抵擋李光弼,心理上才找到一點兒平衡。在后來的戰爭中,李光弼與史思明的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各有長短,謀略相當。
  一、東出井陘關,收復常山郡
  安史之亂發生,封常清、高仙芝先后戰敗,被斬于潼關。朝廷又以哥舒翰統兵東征。不久朝廷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收兵河西。河東、河北方面迫切需要一名良將領兵,郭子儀向玄宗推薦了李光弼。天寶十五載(756)正月,朝廷任命李光弼為云中郡太守、河東節度副使。因為河東節度使乃親王遙領,所以節度副使就是實際上的河東大軍區實際長官。二月,轉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訪使,率朔方軍五千人與郭子儀會師,東出井陘關,收復軍事要地常山郡,切斷了占領洛陽的安祿山與范陽老巢的交通。安祿山急令史思明奪回常山。當史思明率數萬兵馬來救常山時,被李光弼擊敗,李光弼率軍乘勝收復藁城等十多個縣,南攻趙郡。朝廷任命李光弼為范陽長史,兼河北節度使。
  三月八日,李光弼又率軍攻克趙郡。從安祿山之亂發生,官軍與叛軍反復爭奪常山郡,這一帶不斷成為激烈的戰場,死人無數,遍布戰死、餓死者的尸體。李光弼祭奠那些陣亡的將士和餓死的百姓,把被敵人關押的人放出去,發誓平息叛亂,實現個人建功立業的抱負。六月,又與蔡希德、史思明、尹子奇等人在常山郡嘉山大戰,這些人都是安祿山手下的猛將,被李光弼打得大敗,史思明露頂赤腳而逃。這一仗殺敵上萬人,俘虜四千。河北十多個郡歸順朝廷。
  二、太原保衛戰顯威名
  李光弼本想進兵叛軍的巢穴范陽,因潼關失守,朝廷召郭子儀、李光弼從河北撤出,赴肅宗行在鳳翔。朝廷任命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此時河東兵力單薄,朝廷擔心叛軍進兵河東,命李光弼率兵增援太原。李光弼率景城、河間兩郡的軍隊五千人赴太原。
  起初,河東節度使王承業不作軍事防御和進攻的準備,政事也出現不少紕漏。朝廷派侍御史崔眾到太原,收回王承業的兵權,不久又派中使至太原,把王承業處死。崔眾看不起王承業,并侮辱其人格,李光弼一向看不慣,為王承業抱不平。現在,朝廷下敕崔眾,請他把兵權交李光弼,崔眾見到李光弼,禮數不周,又沒有按時交出兵權,李光弼大怒,收擒崔眾,要處死他。朝廷派來的中使趕到,要任命崔眾為御史中丞。中使懷揣著朝廷的敕書,問崔眾在哪,李光弼回答說:“崔眾有罪,已經抓起來了!”中使把朝廷敕令拿給李光弼看,李光弼說:“現在只是殺一個侍御史;你如果宣布朝廷的任命,那我就殺御史中丞;朝廷如果任命崔眾為宰相,那我今天就殺宰相。”中使害怕了,懷揣著敕書又回了長安。第二天,把崔眾斬首示眾,三軍震懾。
  至德二年(757),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巖、牛廷玠等率兵十多萬來攻太原,這些人都是安祿山手下猛將。李光弼手下精兵盡赴朔方,只有不滿一萬人的烏合之眾。李光弼指揮了著名的太原保衛戰,他以奇用兵,以少勝多,大破敵軍,殺敵七萬多人。在五十多天中,李光弼親臨前線,多次路過家門而不入,敵人退兵后三天,才回到家里看望家人。朝廷任命他為守司空,兼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封魏國公,食實封八百戶。太原保衛戰,讓史思明領教了李光弼的厲害,對李光弼善于守城的本事銘心刻骨。乾元元年(758),李光弼與關內節度使王思禮到長安朝見肅宗,肅宗命四品以上的朝廷官員都出城迎接,榮耀無比。在長安,升為侍中,改封鄭國公。
  三、代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
  乾元元年(758),肅宗令郭子儀等九節度使率20萬唐軍討伐逃往黃河之北衛州(今河南衛輝)一帶的叛軍首領安慶緒,叛軍大敗,逃往相州(今河南安陽)。郭子儀率軍進至相州西南的愁思岡,安慶緒將主力投入決戰,又被唐軍擊敗。安慶緒一邊龜縮相州城,一邊派部將薛嵩帶重金向駐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的史思明求救。史思明派部將李歸仁率軍一萬多人進駐滏陽待命。唐軍包圍相州城,北引安陽河水灌城。平地水深數尺,叛軍只能在房屋和樹木上起居。城中糧盡"易口而食,米斗錢七萬余,一鼠錢數千"。叛軍掏土墻上的碎麥秸,洗馬糞中的草屑喂牲口,但仍不投降。形勢危急。安慶緒再次向史思明求救,又派部將安太清將偽帝玉璽送給思明,并致書愿讓出帝位。史思明大喜,統八萬大軍救相州,與唐軍相遇于相州城北。
  朝廷怕郭子儀、李光弼功高震主,擁兵自重,便不立主帥,而任用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監軍。李光弼等數名唐將率先頭部隊與叛軍接戰時,突然狂風大作,飛沙揚石,遮天蔽日,樹連根拔起,白晝如同黑夜,對面不分物色。唐軍潰亂,向南逃奔。與郭子儀的后繼唐軍自相踐踏,輜械滿野,尸橫遍地。叛軍轉危為安。
  相州兵潰,各節度使引軍而退,潰逃路上剽掠百姓,只有李光弼和王思禮的軍隊沒有潰散,整軍而還。朝廷把郭子儀召回長安,任命李光弼代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元帥。乾元二年(759)七月,根據李光弼的請求,朝廷任命趙王李係為天下兵馬元帥,李光弼為太尉、副元帥,因為元帥是親王遙領,李光弼是實際上的全軍最高指揮。史思明殺安慶緒,自立為帝,率兵出范陽南下,攻克汴州,而后向西進軍。李光弼觀賊勢不可擋,棄洛陽而退守河陽,史思明得洛陽空城,因而不能住,駐扎白馬寺附近,南邊控制不過百里。
  四、宦官掣肘,邙山之戰失利
  因為李光弼駐守河陽,敵人不敢西向進攻長安。十月,敵人進攻河陽,李光弼大破敵軍,殺敵五千多人,俘虜五百余人,敵人大半淹死在黃河里。經河陽苦戰,敵人敗走。李光弼進軍懷州。史思明派來救兵,李光弼迎擊于黃河邊,又大敗史思明的援軍。敵將安太清固守懷州,李光弼攻打一個多月沒有攻下。李光弼命仆固懷恩、郝玉從地道入城,得到敵人的號令,登上陴城高呼,城外的官軍奮勇登城,于是攻克懷州,活捉敵將安太清、周摯、楊希文等,押送到長安。朝廷封李光弼為臨淮郡王,累加實封至一千五百戶。
  觀軍容使魚朝恩一再向朝廷上言,說消滅敵人的時機已經來臨,朝廷催促李光弼盡快收復東都。李光弼一再上表,說:“敵人尚有實力,請等待時機出兵,不可輕舉妄動。”仆固懷恩想敗壞李光弼的戰功,附和魚朝恩,也說與敵人決戰的時機已經到了,因此朝廷一再派來中使促戰,李光弼無可奈何,只好進軍,在北邙山下布陣。叛軍擅長野戰,出城對陣,官軍不如叛軍。敵人集中全部精銳的兵力接戰,官軍大敗,軍資器械全部被敵人繳獲,這時李抱玉也丟掉了河陽,李光弼渡過黃河保守聞喜縣。朝廷認為戰敗是由于李光弼與仆固懷恩意見不一致造成的,下詔征李光弼入朝,仍對李光弼進行表彰。
  五、出鎮臨淮,令名不全
  李光弼到長安,上表請朝廷處罪,肅宗下詔免罪。李光弼又懇切地辭掉太尉之職,朝廷雖然聽從了他的意見,但又任命他為開府儀同三司、侍中、河南尹、行營節度使等職務。不久又恢復了他的太尉之職,讓他擔任河南、淮南、山南東道、荊南等副元帥,出鎮臨淮。
  史朝義乘邙山之勝,進犯申州、光州等十三州,并親自率精銳騎兵包圍宋州。面對敵人的瘋狂反撲,李光弼手下將士都感到畏懼,請李光弼放棄河南各地,南保揚州。李光弼沒有聽從這種建議,他直接趕到徐州督戰,派田神功擊敗敵人,史朝義退走。漸東發生袁晁領導的農民起義,聲勢很大。此時浙東百姓不堪忍受沉重的賦斂剝削,紛紛加入起義的隊伍。李光弼將赴臨淮,路上患病,讓人抬著赴鎮。監軍使認為江淮地區正因袁晁起義而局勢不穩,李光弼兵力很少,勸他進駐潤州以避開袁晁的兵鋒。李光弼說:“朝廷把國家安危寄托給我,我不能畏敵不前。現在敵人雖然很強盛,但不知道我兵力多少,如果出其不意,敵人會不戰自潰。”于是直接趕到泗州前線,李光弼分兵討擊袁晁各地兵馬,各個擊破,使江南安定下來。
  田神功平劉展之亂后,逗留揚州,留戀當地風物,安于揚州生活,沒有及時返回河南;尚衡和殷仲卿在兗州、鄆州互相殘殺;來瑱在襄陽不聽調遣,這是當時朝廷最憂慮的幾件事。及至李光弼帶少量人馬趕到徐州,田神功急忙引兵返回河南,尚衡、殷仲卿和來瑱都對李光弼心存畏懼,先后到長安朝見皇上。寶應元年(762),李光弼進封臨淮王,朝廷賜鐵券,把他的肖像畫在凌煙閣上,作為中興名臣加以表彰。
  李光弼在徐州,只是用兵打仗的事親自裁決,其余事務全都交判官張傪處理,張傪處理官府事務非常干練,眾多事務到他手里都像流水一樣,區劃分明,井井有條。各位將領有事匯報,李光弼大多讓他們先與張傪商議。諸將像敬重李光弼一樣敬重張傪,奉張傪之命行事一如服從李光弼的命令。徐州軍中紀律嚴明,政務整然,東部地區迅速安定下來。田神功從一名裨將升任節度使,他辟請先前的節度使府中的僚佐在幕府里,例如判官劉位等人,都是頗有名望的人。田神功像接受那些武將們的拜禮一樣,接受這些文職僚佐的拜禮。及至在徐州看到李光弼與判官張傪平禮交拜,很不明白。回來問劉位等人:“我看到李太尉跟張傪平禮交拜,這是什么禮數啊?”大家告訴他:“判官是幕賓,是節帥的僚友,節帥不應該接受他們的拜禮。” 田神功非常吃驚,作為道歉,他把劉位等人拜了一遍,說:“我行伍出身,不知禮儀,各位為什么不早說,使我犯下這樣嚴重的過錯!真是得罪諸位了。”從李光弼身上,人們看到,即便是那些武夫悍將,也可用禮儀加以感化,重要的是居上位的人要以身作則,守禮重法。
  代宗廣德初年(763),吐蕃入寇長安近郊,代宗詔令天下各地兵馬入援京師。由于與程元振有矛盾,李光弼害怕入京遭致陷害,所以拖延日期,沒有奉命。十月,吐蕃的軍隊進犯長安,代宗駕幸陜州。朝廷把抗擊吐蕃的希望寄托于李光弼的入援,擔心因此造成誤會和嫌隙,因此多次下詔問候李光弼的母親,但李光弼對朝廷的險惡心存畏懼,始終沒有奉命進兵,使朝廷很感失望。
  吐蕃退兵以后,朝廷任命李光弼為東都留守,以考察李光弼對朝廷的態度。李光弼知道朝廷的用意是奪其兵權,又擔心一旦失去兵權,更成為程元振的俎上肉,始終借故推托,說他一直等待朝廷的敕命,但敕命久久未到,沒有至東都赴任。他自己卻到了徐州,想得到江淮的租賦供給自己的部隊。代宗回到長安,一方面派中使到徐州慰問李光弼,傳達朝廷對李光弼及其將士的關心。一方面設計把李光弼的母親控制起來,當時李光弼的母親在河中郡,朝廷命郭子儀把他的母親秘密接到長安,作為控制李光弼的手段。李光弼的弟弟李光進本是禁衛軍將領,和李輔國一起掌握禁軍,朝廷一直把他看成心腹膀臂。現在朝廷把李光進調任為太子太保,兼御史大夫,封為涼國公,擔任渭北節度使,解除了他禁衛軍的兵權。但依然對他很器重,給他優厚的待遇。
  六、悽涼的最后時日
  李光弼害怕權閹的陷害,不敢入朝,令朝廷深感失望。當李光弼與朝廷發生矛盾后,田神功那些將軍們都不再服從他的命令,李光弼感到慚愧和恥辱,因此得病,他寫下一封遺表,派衙將孫珍送到朝廷,以表明自己的心跡。廣德二年(764)七月,李光弼死于徐州,終年五十七歲。
  代宗聽說李光弼去世,三日沒有上朝,贈李光弼太保,謚號為武穆。當李光弼病重時,將吏們問他死后的安排,李光弼最感到內疚的是生前沒有對母親盡到孝心,他說:“我常年在軍中,一直忙于打仗,沒有能夠孝養母親,成了一個不孝之子,還有什么要說的呢!”他讓手下人拿出自己封存的三千匹絹布、三千貫文錢,分給將士們。他的部下把他的靈柩護送到長安,代宗派宦官魚朝恩到他的府上吊唁,慰問他的老母;又命第五琦負責他的喪事。這年十一月葬于三原,詔令宰相百官為他送葬,一直送到延秋門外。
  在用兵方面,李光弼與郭子儀齊名,郭子儀以寬厚得人心,這方面李光弼不如他;但李光弼治軍嚴肅,敵我雙方的將領們都畏服他的威名,每當申明號令時,將領們不敢仰面看他,因此能做到令行禁止,這一點郭子儀不如他。史書上把李光弼與古代的名將孫武吳起、韓信、白起等人相比,認為李光弼“雄才出將,軍旅之政肅然;以奇用兵,以少敗眾,將今比古,詢事考言,彼四子者,或有慚德”。就是說在用兵打仗方面,古代這四位有名的將軍有時還比不上李光弼。人們對他的結局也深表惋惜,認為“邙山之敗,閫外之權不專;徐州之留,君側之人伺隙。失律之尤難免,匪躬之義或虧,令名不全,良可惜也”。
 

 
       上皇加上尊號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郭子儀還東都,經營河北。

       崔器、呂諲上言:“諸陷賊官,背國從偽,準律皆應處死。”上欲從之。李峴以為:“賊陷兩京,天子南巡,人自逃生。此屬皆陛下親戚或勛舊子孫,今一概以叛法處死,恐乖仁恕之道。且河北未平,羣臣陷賊者尚多,若寬之,足開自新之路;若盡誅,是堅其附賊之心也。書曰:"殲厥渠魁,脅從罔理。"諲、器守文,不達大體。惟陛下圖之。”爭之累日,上從峴議,以六等定罪,重者刑之于市,次賜自盡,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貶。壬申,斬達奚珣(達奚珣,玄宗時人,安史之亂前任吏部侍郎。安祿山兵興范陽,達奚珣以河南尹的身份協助封常清抵御叛軍,兵敗被俘,后降。安祿山成立偽燕國,達奚珣任丞相。安史亂平,以從偽國罪被殺。)等十八人于城西南獨柳樹下,陳希烈(陳希烈(?-758年),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唐朝宰相。陳希烈早年因精通道學受到唐玄宗器重,歷任秘書少監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門下侍郎,后兼任崇玄館大學士,封臨潁侯。李適之罷相后,陳希烈被李林甫舉薦為宰相,初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升任左相,兼兵部尚書,封潁川郡公,又進封許國公。他任相期間,先后依附李林甫、楊國忠,唯唯諾諾,毫無作為,后罷為太子太師。安史之亂爆發后,陳希烈被俘,并投降叛軍,被授為宰相,兩京收復后被朝廷賜死。歐陽修、宋祁在編撰《新唐書》時,將其列入《奸臣傳》)等七人賜自盡于大理寺;應受杖者于京兆府門。

       上欲免張均、張垍死,上皇曰:“均、垍事賊,皆任權要。均仍為賊毀吾家事,罪不可赦。”上叩頭再拜曰:“臣非張說父子,無有今日。臣不能活均、垍,使死者有知,何面目見說于九泉!”因俯伏流涕。上皇命左右扶上起,曰:“張垍為汝長流嶺表,張均必不可活,汝更勿救。”上泣而從命。

    安祿山所署河南尹張萬頃獨以在賊中能保庇百姓不坐。頃之,有自賊中來者,言“唐羣臣從安慶緒在鄴者,聞廣平王赦陳希烈等,皆自悼,恨失身賊庭;及聞希烈等誅,乃止。”上甚悔之。

    臣光曰:為人臣者,策名委質,有死無貳。希烈等或貴為卿相,或親連肺腑,于承平之日,無一言以規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茍容以竊富貴;及四海橫潰,乘輿播越,偷生茍免,顧戀妻子,媚賊稱臣,為之陳力,此乃屠酤之所羞,犬馬之不如。儻各全其首領,復其官爵,是諂諛之臣無往而不得計也。彼顏杲卿、張巡之徒,世治則擯斥外方,沈抑下僚;世亂則委棄孤城,齏粉寇手。何為善者之不幸而為惡者之幸,朝廷待忠義之薄而保奸邪之厚邪!至于微賤之臣,巡徼之隸,謀議不預,號令不及,朝聞親征之詔,夕失警蹕之所,乃復責其不能扈從,不亦難哉!六等議刑,斯亦可矣,又何悔焉!(唐朝政仍然混亂,是非不分,難以復興

    故妃韋氏旣廢為尼,居禁中,是歲卒。

    置左、右神武軍,取元從子弟充,其制皆如四軍,總謂之北牙六軍。又擇善騎射者千人為殿前射生手,分左、右廂,號曰英武軍。

    升河中防御使為節度,領蒲、絳等七州;分劍南為東、西川節度,東川領梓、遂等十二州;又置荊澧節度,領荊、澧等五州;夔峽節度,領夔、峽等五州;更安西曰鎮西。

    肅宗干元元年(戊戌,公元七五八年)

    春,正月,戊寅,上皇御宣政殿,授冊,加上尊號。上固辭“大圣”之號,上皇不許。上尊上皇曰太上至道圣皇天帝。

    先是,官軍旣克京城,宗廟之器及府庫資財多散在民間,遣使檢括,頗有煩擾;乙酉,敕盡停之,乃命京兆尹李峴安撫坊市。

    二月,癸卯朔,以殿中監李輔國兼太仆卿。輔國依附張淑妃,判元帥府行軍司馬,勢傾朝野。

    安慶緒所署北海節度使能元皓舉所部來降,以為鴻臚卿,充河北招討使。

    丁未,上御明鳳門,赦天下,改元。盡免百姓今載租、庸。復以載為年。

    庚午,以安東副大都護王玄志為營州刺史,充平盧節度使。

    三月,甲戌,徙楚王俶為成王。

    戊寅,立張淑妃為皇后。

    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李嗣業屯河內。癸巳,北庭兵馬使王惟良謀作亂,嗣業與裨將荔非元禮討誅之。

    安慶緒之北走也,其平原太守王暕、清河太守宇文寬皆殺其使者來降;慶緒使其將蔡希德、安太清攻拔之,生擒以歸,冎于鄴市。凡有謀歸者,誅及種、族,乃至部曲、州縣、官屬,連坐死者甚眾。又與其羣臣歃血盟于鄴南,而人心益離。慶緒聞李嗣業在河內,夏,四月,與蔡希德、崔干佑將步騎二萬,涉沁水攻之,不勝而還。

    癸卯,以太子少師虢王巨為河南尹,充東京留守。

    辛卯,新主入太廟。甲寅,上享太廟,遂祀昊天上帝;乙卯,御明鳳門,赦天下。

    五月,壬午,制停采訪使,改黜陟使為觀察使。

    張鎬性簡澹,不事中要,聞史思明請降,上言:“思明兇險,因亂竊位,力強則眾附,勢奪則人離,彼雖人面,心如野獸,難以德懷,愿勿假以威權。”又言:“滑州防御使許叔冀,狡猾多詐,臨難必變,請征入宿衛。”時上以寵納思明,會中使自范陽及白馬來,皆言思明、叔冀忠懇可信,上以鎬為不切事機,戊子,罷為荊州防御使;以禮部尚書崔光遠為河南節度使。

    張后生興王佋,纔數歲,欲以為嗣,上疑未決,從容謂考功郎中、知制誥李揆曰:“成王長,且有功,朕欲立為太子,卿意何如?”揆再拜賀曰:“此社稷之福,臣不勝大慶。”上喜曰:“朕意決矣。”庚寅,立成王俶為皇太子。揆,玄道之玄孫也。

    乙未,以崔圓為太子少師,李麟為少傅,皆罷政事。上頗好鬼神,太常少卿王玙專依鬼神以求媚,每議禮儀,多雜以巫祝俚俗。上悅之,以玙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贈故常山太守顏杲卿太子太保,謚曰忠節,以其子威明為太仆丞。杲卿之死也,楊國忠用張通幽之譖,竟無褒贈。上在鳳翔,顏真卿為御史大夫,泣訴于上,上乃出通幽為普安太守,具奏其狀于上皇,上皇杖殺通幽。杲卿子泉明為王承業所留,因寓居壽陽,為史思明所虜,裹以牛革,送于范陽,會安慶緒初立,有赦,得免。思明降,乃得歸,求其父尸于東京,得之,遂幷袁履謙尸棺斂以歸。杲卿姊妹女及泉明之子皆流落河北;真卿時為蒲州刺史,使泉明往求之,泉明號泣求訪,哀感路人,久乃得之。泉明詣親故乞索,隨所得多少贖之,先姑姊妹而后其子。姑女為賊所掠,泉明有錢二百緡,欲贖己女,閔其姑愁悴,先贖姑女;比更得錢,求其女,已失所在。遇羣從姊妹及父時將吏袁履謙等妻子流落者,皆與之歸,凡五十余家,三百余口,均減資糧,一如親戚。至蒲州,真卿悉加贍給,久之,隨其所適而資送之。袁履謙妻疑履謙衣衾儉薄,發棺視之,與杲卿無異,乃始慚服。

    六月,己酉,立太一壇于南郊之東,從王玙之請也。上嘗不豫,卜云山川為祟,玙請遣中使與女巫乘驛分禱天下名山、大川。巫恃勢,所過煩擾州縣,干求受贓。黃州有巫,盛年美色,從無賴少年數十,為蠹尤甚,至黃州,宿于驛舍。刺史左震晨至驛,門扃鎖,不可啟,震怒,破鎖而入,曳巫于階下斬之,所從少年悉斃之。籍其贓,數十萬,具以狀聞,且請以其贓代貧民租,遣中使還京師,上無以罪也。

    以開府儀同三司李嗣業為懷州刺史,充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

    山人韓穎改造新歷,丁巳,初行穎歷。

    戊午,敕兩京陷賊官,三司推究未畢者皆釋之;貶、降者續處分。

    太子少師房管旣失職,頗怏怏,多稱疾不朝,而賓客朝夕盈門,其黨為之揚言于朝云:“管有文武才,宜大用。”上聞而惡之,下制數管罪,貶豳州刺史。前祭酒劉秩貶閬州刺史,京兆尹嚴武貶巴州刺史,皆管黨也。

    初,史思明以列將事平盧軍使烏知義,知義善待之。知義子承恩為信都太守,以郡降思明,思明思舊恩而全之。及安慶緒敗,承恩勸思明降唐。李光弼以思明終當叛亂,而承恩為思明所親信,陰使圖之;又勸上以承恩為范陽節度副使,賜阿史那承慶鐵券,令共圖思明,上從之。

    承恩多以私財募部曲,又數衣婦人服詣諸將營說誘之,諸將以白思明,思明疑未察。會承恩入京師,上使內侍李思敬與之俱至范陽宣慰。承恩旣宣旨,思明留承恩館于府中,帷其床,伏二人于床下。承恩少子在范陽,思明使省其父。夜中,承恩密謂其子曰:“吾受命除此逆胡,當以吾為節度使。”二人于床下大呼而出。思明乃執承恩,索其裝囊,得鐵券及光弼牒,牒云:“承慶事成則付鐵券;不然,不可付也。”又得簿書數百紙,皆先從思明反者將士名。思明責之曰:“我何負于汝而為此!”承恩謝曰:“死罪,此皆李光弼之謀也。”思明乃集將佐使民,西向大哭曰:“臣以十三萬眾降朝廷,何負陛下,而欲殺臣!”遂榜殺承恩父子,連坐死者二百余人。承恩弟承玼走免。思明囚思敬,表上其狀。上遣中使慰諭思明曰:“此非朝廷與光弼之意,皆承恩所為,殺之甚善。”

    會三司議陷賊官罪狀至范陽,思明謂諸將曰:“陳希烈輩皆朝廷大臣,上皇自棄之幸蜀,今猶不免于死,況吾屬本從安祿山反乎!”諸將請思明表求誅光弼,思明從之,命判官耿仁智與其僚張不矜為表云:“陛下不為臣誅光弼,臣當自引兵就太原誅之。”不矜草表以示思明,及將入函,仁智悉削去之。寫表者以白思明,思明命執二人斬之。仁智事思明久,思明憐,欲活之,復召入,謂曰:“我任使汝垂三十年,今日非我負汝。”仁智大呼曰:“人生會有一死,得盡忠義,死之善者也。今從大夫反,不過延歲月,豈若速死之愈乎!”思明怒,亂捶之,腦流于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郭子儀的故事
圖說中國歷代君主帝王165唐朝—— 唐肅宗李亨
郭氏家族文化之郭氏歷史名人(續二)
歷史上最有可能滅掉大唐的武將竟是個大忠臣!
二十六史精選故事461、忠武雙全郭子儀
話說隋唐六十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阳市| 洛浦县| 东光县| 军事| 甘泉县| 大兴区| 辽阳县| 资中县| 乾安县| 富源县| 辰溪县| 松滋市| 乐都县| 土默特左旗| 嘉定区| 遵义县| 安平县| 海盐县| 望谟县| 阿克陶县| 松滋市| 南康市| 六盘水市| 桂林市| 志丹县| 宜宾县| 蒙自县| 武功县| 林周县| 西乡县| 新泰市| 莆田市| 都昌县| 江山市| 浙江省| 灌云县| 五莲县| 密云县| 资阳市| 卢龙县| 大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