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世襲罔替”的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

 

          導語: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如今,它成為中國反腐斗爭中的一個新熱詞。

          呂新華去年一句“你懂的”,回答了有關反腐的話題。3月2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呂新華回答“近期是否還有更大的‘老虎’落網”時,“任性”地表示,反腐斗爭絕不封頂設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我們深信,什么樣的老虎都是藏不住的”。

        鐵帽子王,他們不僅是皇帝的嫡系子孫,而且都曾對清朝開基創業或統一全國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為王爵的皇子皇孫那樣,后代每繼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個等級,而是無論承襲多少代,爵位永遠不降。清一代共分封過十二家鐵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在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

 

 

            愛新覺羅·代善(1583年8 月19 日-1648年11月25日),又稱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曾因作戰英勇賜號古英巴圖魯,1616年(天命元年)被封為和碩貝勒,參與國政,為四大貝勒之首,以序稱大貝勒。
           代善領滿洲兩紅旗(正紅旗、鑲紅旗),在征伐女真各部及蒙古與明朝的過程中屢立戰功。努爾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諸貝勒擁戴皇太極繼承汗位。1635年(天聰九年),代善被皇太極斥為輕視君上,貪財違法,虐待屬人。1636年(崇德元年),代善被封為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次年被太宗復斥為越分妄行,輕君蔑法,漸賦閑家居,不問朝政。代善終皇太極一朝,因其年長位尊而遭壓抑。
         1643年(崇德八年)皇太極逝世,為消弭內爭,代善擁戴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
          1648年11月25日(順治五年十月十一日)病死于北京,終年66歲 。賜祭葬,立碑紀功。1671年7月(康熙十年六月),追謚曰烈。1754年10月(乾隆十九年九月),入祀盛京賢王祠。1778年2月(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廟。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等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并獲得傳國玉璽。崇德元年(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次年正月,皇太極令多爾袞追擊朝鮮國王家屬。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錦之戰中立下卓越戰功。皇太極死后,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謚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兩個月后,于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剝奪多爾袞的封號,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為其平反,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愛新覺羅·多鐸(1614.4.2—1649.4.29),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滿洲鑲白旗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為和碩額真,旋封貝勒,統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封豫親王。崇德六年(1641年),參與松錦大戰,獲大捷。順治元年(1644年),以定國大將軍從多爾袞入關,擊敗李自成軍。旋揮師破揚州,殺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晉和碩德豫親王。
          順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鐸染天花死亡,年僅三十六歲,謚號“通”。乾隆年間詔配享太廟。一生戰功彪炳,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愛新覺羅·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之長子,母為皇太極第二任大福晉烏喇納喇氏。
努爾哈赤時期從征蒙古諸部因軍功授貝勒。崇德元年,以軍功封肅親王,掌戶部事。順治三年,掛靖遠大將軍印,平定四川張獻忠。次年,被多爾袞構陷,削爵下獄,不久死于獄中,年四十。順治八年,追復封爵。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廟,入祀盛京賢王祠。

           愛新覺羅·碩塞(1628-1655年)又名碩色,號霓庵,清朝宗室,滿洲鑲紅旗人,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順治元年,封多羅承澤郡王。姜鑲反叛期間,碩塞移師代州,解圍有功,晉升為莊親王。順治七年,降為郡王,八年,晉封和碩承澤親王。掌兵部、宗人府。十一年十二月初五,卒,子博果鐸襲爵。

          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和碩莊親王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第六子;己亥年十月初二日(11月19日)丑時生,母為舒爾哈齊五娶福晉烏喇納喇氏,布干貝勒之女。努爾哈赤之侄。
          濟爾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爾哈赤的宮中,由努爾哈赤加以撫養,所以他與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系很好,尤其是與皇太極的關系更是非同一般,這樣他才會在父兄反叛后依舊受到信任和重用。濟爾哈朗從青年時代起就追隨努爾哈赤南征北討,因軍功受封為和碩貝勒。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也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成為清朝歷史上除多爾袞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后入享太廟。

 

           愛新覺羅·岳托(1599年-1639年),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之長子,滿洲鑲紅旗人。岳托是清朝開國史上的一位重要將領,他在祖父去世后,以大局為重勸父代善擁立皇太極。岳托很早就投身戎馬,太祖朝,岳托攻遼沈,征蒙古,與父親代善同掌兩紅旗。岳托先被封為臺極、貝勒,后因軍功被封為親王,主管兵部。因其性情耿直,引起皇太極的不滿,動輒獲咎,屢遭貶斥至貝勒。1638年(清崇德三年)病逝于濟南。皇太極念其功績追封他為克勤郡王。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清政府為岳托立碑紀功。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使岳托配享太廟,入祀盛京賢王祠,并以克勤郡王之爵世襲罔替。

             愛新覺羅·勒克德渾(1619-1652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禮親王代善之孫、和碩穎親王薩哈璘的第二子,努爾哈赤家族的第四代,封順承恭惠郡王。做為努爾哈赤的子孫,他繼承了先輩們的勇猛果敢,在明清鼎革之際的烽火硝煙中南征北討,馳騁疆場,為滿清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

 

     除了這八位,清朝還有四位“鐵帽子王”,是因為與皇帝有著特殊親密關系而受封,屬于恩封。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1730年),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實為二十二子),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與雍親王胤禛關系最親密。胤禛繼位,封為和碩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雍正元年,命總理戶部。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
          雍正帝待他也非尋常,死后令享太廟,上謚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于謚前。為了紀念他的功勞,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滿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恭親王奕?,奕?為道光皇帝第六子。道光遺詔命皇四子奕詝入繼大統的同時封奕?為親王。咸豐即位后即封其為恭親王。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得到了奕?的支持配合。兩宮垂簾聽政任命他為議政王,后賜其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參與朝政。

          恭親王從小聰明過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賞識。但由于缺乏經驗,不善于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競爭中敗在了杜受田調教的咸豐皇帝的手下。老皇帝遺囑,封他為恭親王,使他得以在晚清的政治舞臺上一展才華。咸豐皇帝在位期間,由于南方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直隸也有少數農民起來響應,恭親王就擔當起了保衛京畿的重任。他善于謀劃,精于用兵,在咸豐五年,打敗了李開芳、林鳳祥率領的北伐軍。徹底肅清了直隸省的“叛黨”。
        咸豐帝去世后,恭親王與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打垮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大臣,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權。之后,由于他的老道與精明,慈禧太后決定吃掉這個政敵,但恭親王在朝威信很高,加之親信大臣與王室成員的支持,慈禧的計劃終究沒有得逞。同治七年,恭親王打敗了以張宗禹為首的西捻軍隊,再次保住了京師重地。
           恭親王不僅屢立戰功,還參與了洋務運動。他利用掌管總理衙門之便,全力支持李鴻章,張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員以強兵、富國為口號,學習西方先進科學的強國之舉。這次運動雖然沒有成功,但也算一次大膽的嘗試,并為國家培養了像詹天佑這樣的人才,也扶植起一批民族工業。

        愛新覺羅·奕譞(1840.10.16-1891.1.1),字樸庵,號九思堂主人,又號退潛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豐帝異母弟。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其大福晉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緒初年軍機處的實際控制者。
      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為醇郡王。咸豐帝死后奕譞配合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所以慈禧太后開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親王銜。
       同治十一年(1872年)晉封親王。光緒登基,他又被加封親王世襲罔替。他負責建設海軍的時候(李鴻章是會辦大臣),為了讓太后有個玩的地方,便將很大一部分海軍經費挪出來修建了頤和園。
        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薨,謚號賢。奕譞與側福晉所生的五子載灃則繼承醇親王封號,載灃的長子溥儀為清朝末代皇帝。

 愛新覺羅·奕劻(1838~1917年)晚清宗室大臣,滿族鑲藍旗人。清高宗弘歷曾孫,慶僖親王永璘孫,不入八分輔國公愛新覺羅·綿性子。1884年,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進慶郡王。1894年,被慈禧封為慶親王。1898年,成為鐵帽子王。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與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1903年,為首席軍機大臣,仍總理外務部。1911年,為皇族內閣總理大臣、弼德院總裁。清朝滅亡后,遷居天津。1917年1月29日病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
大清八大鐵帽子王是誰?最終都怎樣了?
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細數大清王朝的那些“超一品”
清朝的鐵帽子王都是什么來頭,號稱“硬核王爺”的他們結局如何
滿清坐擁赫赫權勢、世襲罔替的“十二大鐵帽子王”
清朝 鐵帽子王相當于什么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水市| 伊金霍洛旗| 宜君县| 常德市| 秭归县| 绍兴县| 惠水县| 阿鲁科尔沁旗| 马公市| 蓝山县| 昌江| 敦化市| 威远县| 久治县| 大同市| 双鸭山市| 清远市| 读书| 壶关县| 龙门县| 长宁县| 铜川市| 荔浦县| 林州市| 丁青县| 唐河县| 界首市| 滨海县| 黑河市| 通辽市| 河北省| 木里| 高要市| 宿松县| 开原市| 盖州市| 武安市| 岑巩县| 枝江市| 高碑店市|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