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卷之七 孽嬖傳 魯桓文姜
userphoto

2022.07.29 江西

關注

       文姜者,(齊文姜是當時聞名的絕色美人。魯桓公夫人齊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風流韻事,轟動了天下各國,人們一面諷刺她的蕩婦淫亂行徑,一面又歌頌她的絕世艷麗,《詩經》上就留下許多有關文姜的篇章,有毀有譽。)齊侯之女,(齊僖公(?―公元前698年),一作齊厘公,姜姓,呂氏,名祿甫,齊前莊公之子,春秋時期齊國國君,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是春秋三小霸之一。齊前莊公六十四年(公元前731年),齊前莊公去世,祿甫繼位,是為齊僖公。 齊僖公在位時期,多次主持多國會盟;平息宋國與衛國之間的爭端;以宋國、郕國不向周天子朝覲而出兵討伐;平定許國、宋國的內亂;與鄭國擊敗狄戎;使齊國形成小霸局面。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去世,其子諸兒繼位,是為齊襄公。)魯桓公之夫人也。(魯桓公(約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4年),姬姓,名允 (《世本》作名軌),魯惠公嫡長子,魯隱公之弟,春秋時期魯國第十五位國君,謚桓。公元前712年,魯隱公被殺,魯桓公即位,后來娶齊襄公的妹妹文姜為夫人,公元前694年,發現齊襄公與文姜通奸,被齊國公子彭生殺死于齊國,嫡長子魯莊公即位。)內亂其兄齊襄公。(齊襄公(?―公元前686年),姜姓,呂氏,名諸兒,齊僖公長子,齊桓公異母兄,春秋時期齊國第十四位國君,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在位。齊襄公在位期間,荒淫無道,昏庸無能,與其異母妹文姜亂倫,派彭生殺害妹夫魯桓公,而后再殺彭生以向魯國交代。當時齊國國力漸強,齊襄公曾出兵攻打衛國、魯國、鄭國。公元前686年,齊襄公遭連稱、管至父、公孫無知等人所殺,公孫無知自立為君。公元前685年,雍廩襲殺公孫無知,齊襄公之弟公子小白即位,是為齊桓公。)桓公將伐鄭納厲公,既行,與夫人俱將如齊也,申繻曰:“不可。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且禮婦人無大故則不歸。”桓公不聽,遂與如齊。(違規在桓公)文姜與襄公通,桓公怒,禁之不止。(不是禁止,而是堅決休棄,中醫治不了,得外科手術。)文姜以告襄公,襄公享桓公酒,醉之,使公子彭生抱而乘之,因拉其脅而殺之,遂死于車。(無道德底線的人,必有殺人和殺身之憂)魯人求彭生以除恥,齊人殺彭生。( 齊人。齊襄公四年(公元前694年)即魯桓公十八年春,魯桓公與夫人訪問齊國。齊襄公原來與魯夫人私通。魯夫人是齊襄公的妹妹,自膽釐公時嫁給魯桓公為妻。等到魯桓公來齊國,齊襄公又與她私通。魯桓公知道了,向夫人發怒。夫人告訴齊襄公。四月丙子,齊襄公宴請魯桓公飲酒,把他灌醉了,派公子、大力士彭生抱他上魯桓公車,命令彭生摺魯桓公脅骨。魯桓公下車已死。魯人責備齊國。齊襄公又殺彭生向魯國謝罪。魯國立太子同為莊公。莊公母夫人因此留齊,不敢歸魯。    齊襄公十二年冬十二月,齊襄公游齊地姑棼,就在沛(貝)丘打獵。突然,一只豬躥出來,隨從者說:“公子彭生廠以為是彭生之鬼改形為豬。襄公發怒:“射它!”豬像人一樣立起來,還啼叫。襄公恐懼了,從車上墜下,腳受傷,丟落了鞋子。他反而把掌管鞋子的茀鞭打三百。回宮后,公孫無知等人聽到他受傷,率眾襲擊宮廷。茀反而與宮中人及襄公的幸臣一起,攻打無知等人,結果打不勝,全部戰死。無知入宮,找不到襄公。有人見到門戶下有人腳,無知拉開一看,就是襄公,于是將他殺了。無知自立為齊國國王。     彭生受齊襄公之命殺了魯桓公,冤死之后,據說又托化為豬形驚嚇齊襄公,前后導致魯、齊兩國君主更換,他成了風云一時的人物。 《左傳·莊公八年》載:“冬十二月,齊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于車,傷足,喪屨。”公孫無知等人乘機率人襲擊襄公,于是襄公被殺。《史記·齊太公世家》、《管子,大匡》記載與《左傳》略同。看來,彭生替罪被殺的確死得冤屈,也確實得到了當時人們的普遍同情,以至于賦予神異色彩,讓他死后還能向襄公表現他的冤屈和仇恨。    其事主要見于《左傳》之《桓公十八年》、《莊公八年》與《公羊傳·莊公元年》、《管子·大匡》及《史記》之《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等。)詩曰:“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此之謂也。(《詩經》《瞻卬》禍亂不是從天降,出自婦人那一方。)

       頌曰:文姜淫亂,配魯桓公,與俱歸齊,齊襄淫通,俾厥彭生,摧干拉胸,維女為亂,卒成禍兇。(丑事不事張揚,文章短,缺細節

       譯   文姜,是齊侯的女兒,魯桓公的夫人。在齊國時與她的兄長齊襄公私通。魯桓公將要討伐鄭國,送鄭厲公回國,已經前行,準備和夫人一起將到齊國去。申繻說:“不能這樣,女人有丈夫,男人有妻子,不要互相輕慢和褻瀆,便是有禮儀,改變這個,一定會敗事。且按照禮儀,婦人沒有大的變故不回娘家。”桓公不聽。于是和夫人一起進入齊國。文姜又和她的哥哥齊襄公私通,魯桓公雖然發怒生氣,但禁止不了她。然而,文姜卻把這事告訴了齊襄公,襄公設酒席宴請魯桓公,把他灌醉后,讓公子彭生抱住他上車,趁機折斷肋骨殺了他,于是魯桓公便死在車上。魯國人請求抓住彭生來消除恥辱,齊國人便殺了彭生。《詩經》中說:“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說的便是這個啊。頌文說:文姜是一個淫亂的人,配給了魯桓公,魯桓公和她一起回齊國,齊襄公與她淫亂私通,派去大力士彭生,折斷魯桓公的肋骨,這個女子的淫亂,最終惹出禍端。

   析   這則故事中的文姜,除了《列女傳》所記載的事情外,其實還有很多故事,下面對其大致情況再做一些補充說明:

  文姜是齊僖公的女兒,據說她美麗且很有才華,本來先許給了鄭國的公子忽,鄭國人還為她寫過一首表達企盼之情的詩,現在收錄在《詩經》中,其詩云: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這首詩從她的美貌和德行兩個方面對其進行贊美。但是,最后鄭公子忽以齊國是一個大國,自己是個小國,以“齊大非偶”而退了這門親事。其實退親的原因并不是這個,而是因為文姜和她的哥哥諸兒(后來的齊襄公)從小一起長大,他們不顧倫常,亂倫私通。之后,齊侯才又將文姜嫁給了魯桓公,魯桓公對文姜寵愛有加,但是文姜與哥哥諸兒的舊情不斷,于是便發生了《列女傳》這所講的這段事情。

  魯桓公死后,文姜便留在了齊國,一直與哥哥齊襄公淫亂。魯國在辦完魯桓公的喪事后,在申繻的主持下,擁立了文姜的兒子為國君,這便是魯莊公。魯莊公知道母親和舅舅的關系,也知道他們聯合殺了父親,但最終還是堅守孝道,準備接母親魯國。在接文姜時,走在半道上一個叫禚的地方,這里即不是魯國,也不是齊國的地方,文姜便決定在這里住下來,一方面和魯國聯系,另一方面又和齊襄公在這里幽會。所以,當時有很多諷刺這件事情的詩歌,僅《詩經》里記載諷刺文姜的詩便有《齊風·猗嗟》《齊風·南山》《齊風·敝笱》《齊風·載驅》等。

  從《列女傳》的故事來看,魯桓公之死,則完全是因為文姜,她為了滿足自己亂倫的欲望,不顧念夫妻之情,與昏庸的齊襄公合謀殺了丈夫,之后還與哥哥淫亂不止。這樣的女人,的確令人無法理解,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別的個例,要說她是一個壞女人,似乎并不冤枉她。

     賞    不知羞恥

齊女嫁魯,姻親相爭


      公元前七〇九年九月,魯國北部邊境的讙邑突然熱鬧起來。當時中原最有威望的“小霸”國君齊僖公不辭勞苦,把他的女兒從齊國都城一直送到了讙邑,交給即位不到三年、正急切地想通過聯姻與齊國交好的魯桓公。
       齊僖公這樣做,已經嚴重違反了春秋時期的禮制。按規矩,即使是嫁女兒給周天子,國君也只是派上卿去送。魯國相對齊國是小國,齊國派個上大夫送女已經足夠了。沒有誰會無緣無故地違背禮制,違禮背后,必有問題。問題的核心就是,這個女子是一個非常需要男人寵愛的“尤物”。爸爸寵女兒也就算了,可是,她哥哥對她的寵愛已經越過了兄妹的界限。這個女子,就是在《春秋》里“上頭條”次數最多的國君夫人——魯桓公夫人文姜。      “姜”是她的姓,而“文”是她的謚號。要注意的是,“文”可是當時君主和貴族能夠獲得的最美好的謚號,如周文王、晉文公之類,也就是說,這位夫人的一生絕不只是輔佐夫君、治理后宮那么簡單。
      文姜嫁到魯國之后,肚子很爭氣,三年后就順利生下太子同,也就是日后的魯莊公。也就是說,她本可以像絕大多數國君夫人一樣,撫養太子,管理后宮,就這么一直養尊處優、歲月靜好地過下去。然而,此時她的夫君魯桓公胸懷大志,想要抓住齊僖公、鄭莊公這兩個“小霸”國君先后去世的機會,參與中原“小霸”競爭,而他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正是文姜的那位哥哥,也就是齊襄公。

  魯國故城遺址平面圖 (《中國考古學·兩周卷》,2004年)

       比如說,當時魯桓公努力在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希望通過外交斡旋、引入周王干預等政治手段阻止齊國吞并東邊的近鄰紀國,而對于齊國來說,不吞并堵在紀國,就不能向東開疆拓土,這豈是想要繼承父親稱霸遺志大干一場的齊襄公能夠答應的?
      當然,齊國吞并紀國的公開理由可是正義凜然的,那就是要為西周時被紀侯誣陷害死的先祖齊哀公報仇。吊詭的是,另一部解釋《春秋》的儒家經典《春秋公羊傳》竟然認可了齊國這個說法,對齊襄公的復仇行動大加贊揚,說什么不僅像齊國這樣相隔九世仍然應該報仇,就是隔一百世報仇也不晚,這段“點贊”齊襄公的文字奠定了“大復仇”這一春秋大義,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
       到了前六九五年夏天,齊軍入侵魯國邊境奚地。邊防軍隊拿捏不準抗擊齊軍的政治后果,于是派人到國都向魯桓公匯報情況。魯桓公很硬氣地指示邊防軍隊:沒事不要挑事,事來了不要怕事,對待侵略就要堅決回擊!于是魯軍很硬氣地打退了齊軍。魯桓公從當時的常理出發考慮問題,自認為在處理齊軍入侵事件上有理有據、不卑不亢,應該會讓齊襄公更加敬重自己。然而,后來事態的發展證明,這是對齊襄公思維方式和行事風格的嚴重誤判,而這一誤判的后果是致命的。


兄妹重逢,魯桓殞命

       到了前六九四年的春天,魯桓公去齊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此次訪問齊國,魯桓公竟然帶上了文姜同行。在古代,國君夫人的職責就是管好后宮,讓夫君能安心在前朝治國理政,陪同夫君出訪簡直是“豈有此禮”。還是那句話,違禮背后,必有問題。魯大夫申繻就在自己朋友圈里發了這么一個內涵帖:“女的已經有夫家了,男的也已經有妻室了,就不要再見面做不可描述的事啦!”估計當時魯國貴族圈子里已經在傳這么一條勁爆的小道消息:齊襄公在文姜出嫁前就和她兄妹通奸,這回估計是齊襄公主動要求魯桓公帶上老婆一起去,至于為什么,你懂的。
        到達齊國都城之后,已經多年沒有見面的齊襄公和文姜舊情復熾,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住在國賓館的魯桓公聽聞了消息,知道自己綠帽子戴定了,情緒失控,把平時一直供著捧著的文姜給罵了一頓。向來備受父親和哥哥寵愛的文姜哪受得了這個氣,于是轉頭把魯桓公罵自己的話轉告給了齊襄公。闡釋《春秋》的《公羊傳》還很八卦地記載了文姜最為勁爆的一句話:“我老公罵我說:'太子同不是我的兒子,而是你哥的兒子吧!’”不過,從太子同后來的行為來看,這句話可能真的只是魯桓公的一句氣話,并沒有實錘。
       就這樣,魯桓公在一個錯誤的地點(齊國都城),以一種錯誤的方式(破口大罵)表明了自己無法容忍齊襄公和文姜的奸情。從私人情感論,齊襄公為了表現出對妹妹兼情人文姜的疼愛,必須要給魯桓公一個像樣的教訓;從稱霸事業論,魯桓公這個不好惹的競爭對手已經被激怒,“放虎歸山”必然會讓齊國西進中原爭霸的事業面臨更大的挑戰。公私兩方面的考慮疊加,促使齊襄公決定抓住時機,痛下殺手。
       夏天四月十日,齊襄公設享禮款待魯桓公。在賓館門口上車的時候,車上的陪乘齊公子彭生是個大力士,他伸手拉魯桓公上車,一不小心“用力過猛”拉斷了魯桓公的脊椎,魯桓公當場就死在了車里。魯人隨即向齊國提出強烈抗議,說魯桓公就這么在齊國不明不白地死了,在天下諸侯間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希望齊國嚴懲殺人兇手公子彭生。齊襄公二話沒說,馬上殺了彭生來應付魯國。
       魯桓公在齊國暴斃,魯國只要求齊國懲處彭生這個干“臟活”的小嘍啰,而不敢興師問罪揪出幕后真兇,這已經充分表明魯國實力不及齊國,無法支撐魯桓公積極進取的政治抱負。齊國稱霸道路上的又一個重大障礙被掃除了。

  魯桓公時期的齊魯地區,包括齊、魯(列國);紀(小國);讙、奚。(《春秋左傳精讀》,2014年)

夫人外交,對齊親善


      魯桓公死后,文姜有一段時間沒敢回國。前六九三年正月,年僅十三歲的太子同正式即位,就是魯莊公。當時他的父親離奇死亡,母親躲在娘家不回來,即位典禮也沒辦,魯莊公心里有多苦,想想就知道。
       魯莊公即位后,文姜曾經短暫地回過魯國,不知為何到了三月份又再次出逃到了齊國。可是,文姜并沒有從此一直躲在娘家,她在前六九二年又回到了魯國。在此以后,這位背負著害死親夫罵名的先君夫人好像變了一個人,她沒有選擇安分守己地呆在魯國后宮了此殘生,而是開始了她開掛的人生下半場。
       前六九二年冬十二月,孔子根據魯國國史編修的《春秋》記載:“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這是夫君暴斃之后,文姜與齊襄公第一次見于史冊的會面。禚是齊國城邑,附近有可供狩獵的山林。文姜在齊國會見齊襄公,目的是什么呢?闡釋《春秋》的《左傳》給出的答案是“奸也”,也就是說,文姜在沒有了丈夫的管束之后,更加肆無忌憚,專程跑到齊國,和她的奸夫齊襄公見面做不可描述的事情去了。注解《左傳》的先賢們還腦補說,由于會面的地點在齊國,可見這次欲望比較強烈的是文姜。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由于《春秋》體現孔子的微言大義,所以先賢們還推測說,《春秋》記載了這件事,這本身就有微言大義,那就是把奸夫淫婦不可告人的幽會故意用一種莊重的方式寫出來,相當于是“書面游街”,諷刺文姜和齊襄公的奸淫丑態。不僅是這次,之后文姜的所有外交活動,先賢們也都是基于“文姜一直是個淫婦”的思維定勢來進行解讀。
       不過,如果我們能跳出儒家先賢的思維定式,對這件事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種解讀。首先,《春秋》稱文姜為“夫人”,這說明她作為魯國先君夫人的地位并沒有改變。更重要的是,《春秋》記載此事的體例和語氣,與記載兩國君主會面的體例和語氣完全一致,這說明夫人姜氏此時很可能具有以一種攝政君的身份,或者至少具有一種全權代表的身份。從后面的事情發展可以看出,這種解讀可能是更加接近真相的。
       在這種新的解讀框架下,文姜這次代表魯國來與齊襄公會面,應該是商量如何改善跌至冰點的齊魯關系。現在魯國內部應該有一派政治勢力試圖與齊國修復由于魯桓公暴死而破裂的齊魯關系,假如我們稱這派為“對齊親善派”的話,文姜無疑是他們的核心人物,而齊襄公領導下的齊國則是他們的強大外援。至于說,她和齊襄公見面時是否還會做不可描述的事情,那就要看她的動機了:若為救贖,則不應再做;若為內應,那就不好說了(分析詳見最后一節)。
       此次齊魯會面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一個月后,也就是前六九一年春正月,魯卿公子溺就率領魯軍會同齊軍共同討伐衛國,試圖將流亡在外的衛國君主衛惠公送回國復位,不過并沒有取得成功。送衛惠公復辟是齊襄公作為“小霸”管控中原國際秩序的“重點項目”,文姜希望魯國能跟著齊國重新回到國際舞臺,并在合作中逐漸實現齊魯關系的正常化。
       當然,《左傳》及注解《左傳》的先賢們對此次齊魯聯合軍事行動的解讀是完全不同的。他們認為此次是公子溺在沒有任何上級命令的情況下私自帶兵去參與討伐衛國的行動,而《春秋》將此事記載成“溺會齊師伐衛”,省去了“公子”二字,正是要表達孔子對公子溺的痛恨。


文姜強勢,魯莊隱忍

       文姜在為齊魯關系正常化而積極奔走,那么她的兒子魯莊公是怎么想的呢?前六九一年秋天,魯桓公當年想要力保的紀國由于抵擋不住齊襄公的巨大壓力,內部發生了分裂,國君紀哀侯的弟弟紀季帶著最靠近齊國的紀國酅邑歸附了齊國,成為齊國的一個附庸國。
就在紀國發生分裂之后,年輕的魯莊公率領軍隊來到靠近鄭國的滑邑,派人邀請當年與魯桓公在國際事務中通力合作的鄭厲公來會面,想要謀劃如何能將紀國從被齊國滅亡的邊緣拉回來。毫無疑問,此時拯救紀國,就是跟齊襄公直接作對。
       不湊巧的是,如今鄭厲公可沒工夫念及與魯桓公的舊交情,他腦子里盤算的頭等大事是如何從他所占據的櫟邑殺回鄭國都城,除掉被權臣擁立的鄭子嬰,奪回他的君位。而鄭厲公要想復辟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獲得敢下狠手的“小霸”齊襄公的支持。因此,思路清楚的鄭厲公拒絕了魯莊公的會面請求,魯莊公無功而返。
       從魯莊公的這次失敗的行動我們可以看出,魯國內部還有另一派政治勢力,他們認定齊襄公就是殺害魯桓公的幕后真兇,主張對齊國采取強硬態度,并且繼承魯桓公的遺志繼續參與稱霸競爭,我們可以稱這派為“對齊強硬派”,而這一派的核心人物無疑就是少年魯莊公。然而,此時這一派沒有任何強大的國家作為外援,在力量上應該是處于下風。
       雖然兒子在搞事,文姜仍然堅持不懈地全力推進“齊魯親善”大業。前六九〇年春二月,文姜在魯邑祝丘舉辦通常用于接待最高級別的享禮,隆重款待前來魯國訪問的齊襄公,兩人第二次見面。如果說在齊國禚邑的會面還可以被先賢們YY成幽會的話,那么這次設享禮的祝丘之會除了解讀為公開的外交活動,實在沒有做其他解讀的空間。此次會面應該是達成了兩項成果:第一,魯國承諾不再干預齊國吞并紀國的行動;第二,“對齊親善派”將約束魯莊公,不讓他再跳出來救援紀國,并將在近期把魯莊公拉到齊國開展高層交流活動,爭取能早日做通魯莊公的思想工作。
      同年夏天,齊襄公、陳宣公、鄭厲公在衛國垂地會面,在會上,齊襄公就即將吞并紀國一事向陳、鄭兩國君主說明情況,取得諒解。隨后,實在繃不住的紀哀侯把國家政權讓給住在酅的弟弟紀季,自己則棄國出走,不知所終。齊襄公最終以“報先君大仇”為名吞并了紀國,又對紀國先君遺孀以禮相待,進一步抬高了自己“恩威并施”的“小霸”光輝形象。
同年冬天,根據文姜-齊襄公祝丘之會的安排,魯莊公在齊國禚邑與“齊人”(有人說是齊襄公,有人說是齊國大夫)一起狩獵。挑選禚邑這個文姜與齊襄公在魯桓公死后首次公開會面的地方作為狩獵地點,很可能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可以想見,當時魯莊公應該是被迫參加的。
      前六八九年夏天,齊襄公率軍向西進發與諸侯會合,此時,文姜離開魯國,前往齊軍營地,與齊襄公舉行了第三次會面。冬天,魯莊公參與齊、宋、陳、蔡聯軍討伐衛國,這應該是落實本年夏天齊襄公與文姜在軍中會面時達成的共識。魯莊公很可能是懷著一種復雜的心情參與此事:一方面他不得不與內心認定的殺父仇人齊襄公為伍,但另一方面他可能也想通過參與類似國際政治軍事行動來鍛煉和提升自己。
前六八八年夏天,以齊襄公為首的諸侯率軍隊將衛惠公送回國都。衛惠公把國內的反對派殺的殺,流放的流放,然后坐穩了君位。平定衛國內亂,是齊襄公取得的又一項“小霸”重要成就。這年冬天,在文姜的請求下,齊國人將一部分從衛國獲得的寶物送給魯國,以謀求進一步改善齊魯關系。
       前六八七年春,文姜與齊襄公在魯國防邑舉行了第四次會面;同年冬天,兩人又在齊國谷邑舉行了第五次會面,這兩次會面商定,魯莊公將在明年率領魯軍與齊軍一同討伐郕國。
       至此,文姜和齊襄公在六年間見了五次,每次會面之后,齊魯之間必有實質性聯合行動,充分體現了文姜“積極務實”的行事風格。
然而,年輕氣盛的魯莊公可不愿意就這樣被他的母親壓制住。前六八六年春正月,魯莊公帥軍隊在郎地等待陳軍、蔡軍,應該是想要甩開齊國,轉而與陳、蔡兩國一同討伐郕國。然而,陳、蔡最終沒來,魯莊公只得按原計劃在夏天與齊軍共同討伐郕國。
      令人郁悶的是,郕國求和之后,只向“小霸”齊國投降,完全把魯國當空氣。當時魯莊公的兄弟公子慶父請求討伐齊國軍隊以表示抗議。魯莊公倒是很淡定,他說:“不行。是我缺乏德行,齊國軍隊有什么罪?被郕國蔑視的罪過是由于我才產生的。《夏書》說:'皋陶勉力培育德行,德行具備,別人自然降服。’姑且致力于修治德行來等待時機吧!”秋天,魯國軍隊低調回國。很巧的是(也可能并不是巧合),沒過多久,魯莊公所說的“時機”就真的來了。


文姜退隱,魯莊折騰

       前六八六年冬十二月,齊國發生內亂,齊襄公被殺,他的堂兄弟公孫無知篡奪了君位。前六八五年春天,公孫無知又被他舊日的部下所殺,齊國陷入無君狀態,一路高歌猛進的稱霸事業有中途崩潰的危險。此時,齊襄公有兩個弟弟在國外,一個是魯國女子生的公子糾,是君位第一順位繼承人,當時正在魯國,他的師傅是管仲、召忽;另一個衛國女子生的公子小白,是公子糾的弟弟,當時正在莒國,他的師傅是鮑叔牙。
      在母親文姜的壓制下隱忍已久的魯莊公得知公孫無知的死訊后,立即行動起來,要把自己掌握的公子糾送回齊國即位。與此同時,齊國上卿高氏、國氏也馬上派密使前往莒國,召他們所器重的公子小白回國即位。
       對魯莊公而言,如果此次武力干預齊國內政的行動得手,他將得以洗刷君父魯桓公被齊人害死的奇恥大辱,讓魯國在齊、魯競爭中一舉成為占上峰的一方。由此可見,魯莊公心里一直燃燒著繼承父親桓公遺志的火焰,他表面上低調積德,先前還與齊人共同狩獵、共同伐衛,而實際上一直在等待時機“翻盤”制服齊國,進而爭霸中原。于此同時,以文姜為首的“對齊親善派”由于失去了齊國的外援,已經處于下風,最明顯的標志就是,文姜從這時起的六年里都沒有在魯國的政治生活中露過一面。
      魯莊公首先在魯國蔇地召集會議,與傾向于擁立公子糾的一批齊國大夫結盟,然后一面親自率領軍隊護送公子糾進入齊國,一面派公子糾的師傅管仲率軍奔赴齊、莒交通要道堵截小白。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鉤,小白順勢倒在車中裝死。在管仲離開后,小白馬上換乘封閉式臥鋪車加速前行。管仲將小白已死的消息快馬加鞭回報給魯莊公,魯國送公子糾的隊伍因此不急不忙地趕路,花了六天才到達齊國都城附近。此時小白已經搶先進入了國都,在以上卿高傒為首的一批齊國卿大夫們擁立下即位為君,就是齊桓公。

  齊國故城遺址平面圖 (《中國考古學·兩周卷》,2004年)

       齊桓公即位之后,立即派出軍隊與入侵的魯軍在國都附近的干時交戰。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魯軍大敗,魯莊公丟下自己的戰車,坐著另外一輛快車逃回魯國。齊桓公趁熱打鐵,馬上派親信鮑叔牙率領齊軍兵臨魯國城下,逼迫魯國殺死了公子糾,并設計要回了管仲。管仲回到齊國后,得到齊桓公的重用,開始大刀闊斧地推進內政改革。
       前六八四年春天,政局基本穩定的齊國正式派軍隊討伐魯國,逼迫魯國承認錯誤,放棄對抗,與齊國講和修好。然而,魯莊公不甘心就這樣服輸,他不顧朝堂上那些理性的“肉食者”卿大夫的反對,大膽任用低級士人出身的曹劌作為軍師,在魯地長勺抵抗齊軍取得了勝利。后來,打了“曹劌戰法”強心針的魯軍又主動入侵宋國,并且先后在魯地乘丘、宋地鄑打敗了前來報復的宋軍。然而,魯國對齊戰事在長勺之戰后就急轉直下,魯國三戰三敗,丟失了汶水以北的大片土地。前六八一年,魯莊公被迫在齊國柯邑與齊桓公結盟,魯莊公繼承父親遺志繼續爭霸的行動徹底失敗。
      隨后,前六七九年春天,在衛國鄄邑舉行的諸侯大會上,諸侯表示愿意尊奉齊桓公為霸主。這是齊桓公稱霸的階段性勝利,為后來周王室正式承認他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國際民意基礎”。


文姜復出,齊魯聯姻

       柯之盟以后,“順服齊國”成為魯國基本外交戰略,而先前一直在為齊魯交好而奔走的文姜則成為首席外交使者的不二人選。前六七九年夏天,自齊襄公去世之后一直沉寂的文姜“重出江湖”,前往齊國,應該是代表魯國與齊桓公會面,商議進一步改善齊魯關系的具體舉措,其中很可能就包括了魯莊公迎娶齊女、重修兩國婚姻之好的相關事宜。此次之后,文姜又在前六七五年、前六七四年兩次前往莒國,也都應該是出于外交目的,而不是像先賢堅持不懈地腦補的那樣,又是去做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前六七三年七月,文姜去世。文姜葬禮完全按照先君夫人之禮進行,并獲得了“文”的謚號。文姜按禮下葬,并獲得第一等的美謚,應該都與魯莊公想要討好齊桓公有關。
       到了這時,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已經穩固無疑,魯莊公決定抓住上一輩恩怨的當事人(齊襄公、魯桓公、文姜)都已去世的時機,放下過去,歸服齊國。前六七二年春正月,魯國大赦。正月二十三日,安葬先君夫人文姜。秋七月,魯國大夫和齊正卿高傒在魯國防邑結盟,應該是商定了兩國聯姻事宜。冬天,還在母親喪期內的魯莊公親自去齊國送訂婚的財禮。按照禮制的規定,送財禮這件事本來是不可能由君主親自來做的,母親文姜喪期內也不應該圖謀娶新婦之事,但是,魯莊公如此熱切地謀求與齊國交好,這應該是他母親在天之靈愿意看到的。

  魯莊公時期的齊魯地區,包括齊、魯、宋(列國);紀、郕、莒(小國);禚、酅、祝丘、防、谷、郎、蔇、干時、長勺、乘丘、鄑、柯。(《春秋左傳精讀》,2014年)

救贖vs內應?動機成謎

       文姜應該是有傳世文獻記載的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家。如果中國古代有因公護照的話,文姜也應該是護照上出入境記錄章最多的一位國君夫人。如何看待文姜在其夫魯桓公死后的政治人生?簡單說,有兩個可能性:
       一、將功贖罪。也就是說,文姜為自己犯下的罪過感到悔恨,在魯莊公即位后經過短暫的猶豫之后,決定回到魯國將功贖罪,勇敢地挑起了首席外交使者的重擔,在認清魯國不可能勝過齊國的現實前提下,通過堅持不懈的外交努力,最終促使齊魯關系恢復正常,重修姻好。
       二、執行任務。也就是說,文姜在前六九二年從齊國回到魯國,并不是想要將功贖罪,而是受她的哥哥兼情夫齊襄公指派,成為魯國內部“對齊親善派”的核心人物,執行齊國的對魯戰略,那就是馴服魯莊公,使魯國成為齊國的“小弟”,助力齊襄公成就霸業。按這種思路,文姜在前六八七年復出,自然也是為齊桓公的稱霸戰略服務。
       行文至此,筆者不禁想代表千百年來為這段歷史感到困惑的讀書人,向文姜夫人發問:文姜夫人,兩千多年前,到底是什么樣的信念,促使你走出深宮,風塵仆仆地在齊魯大地上奔走?收到請回答!

附    文姜亂魯的真實原因是什么?

       魯國和齊國在周代都是周王朝最重要的封國。魯之始封者為周公姬旦之子伯禽,是姬姓大國;齊之始封者為師尚父姜尚,是姜姓大國。按照周代的傳統,異姓諸侯和姬姓諸侯都世代保持著通婚關系,所謂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魯、齊二國地位相當,因而世代聯姻,或齊主娶魯女,或魯主娶齊女,往來不絕。除了同姓不婚的原因外,更重要的還有政治和軍事上的原因。齊、魯皆為當時力量較為強大的諸侯,雙方聯姻,更是互相尋找一種政治依靠。但這種聯姻有時也會帶來嚴重惡果。

       周桓王十一年(前709年)正月,即位剛剛兩年多的魯桓公姬軌和齊僖公會于嬴(在今山東萊蕪縣西北)。齊僖公要將女兒文姜許配給魯桓公。年輕的魯桓公不知就里,便答應下來,并行納A之禮,訂下這樁婚事。同年秋天,魯桓公派公子翚到齊國去迎文姜完婚,齊僖公親自把女兒送到灌(今山東寧陽縣北)。這個行為不符合周代傳統的禮節。因為按照周禮,嫁女于異姓諸侯,若是姊妹,則派上卿送之;若是女兒,則派下卿送之。如果對方是大國,也只能派上卿相送。即使是嫁女兒給周天子,諸侯也不必親自送行。齊僖公此行,遭到了魯國人的非議。但事情不久便平息了。

        魯桓公雖娶文姜為妻,對文姜本人的品德卻不甚了解。他不知道,文姜在出嫁之前,早已和自己的哥哥、后來即位的齊襄公亂倫私通。在魯桓公與文姜成婚以前,齊僖公曾想把文姜許配給鄭國的太子忽,但太子忽辭掉了。別人問起緣故,太子忽解釋說:“人各自有自己相當的配偶。齊為大國,而鄭為小國,不適合娶齊女為妻。”后來,太子忽率領鄭國軍隊和齊國軍隊一起對戎人作戰。擊敗戎人之后,齊僖公又對太子忽提起這件事,太子忽仍然不肯答應。別人問起緣故,太子忽推托說:“沒有為齊國做什么的時候,我都不敢這樣想。如今我奉君命幫齊國打戎人,要是答應這件事,別人會說我出兵是為迎娶妻子了。”實際上,太子忽固辭齊婚另有緣由。就是文姜品德不淑。

       文姜歸魯后,為魯桓公生了太子同。在以后的十幾年中,倒也相安無事。但文姜不德之事,還是傳了出去。到魯桓公十八年(前694年)春天,已經即位多年的齊襄公請魯桓公攜文姜到齊國去作客。魯桓公答應了。魯大夫申繻予感到事情不利,便勸魯桓公說:“男人各有自己的妻子,女人各有自己的丈夫,應界限謹嚴,不得輕易地褻瀆它。能夠這樣做,才算是符合禮儀。否則,必然身敗名裂。”但桓公根本不聽,還是和齊襄公在濼(今山東濟南市西北)相會。隨后,帶著文姜到齊國去了。

        文姜到齊國以后,和齊襄公舊情復發,重又私通。但不久,這件事被魯桓公發覺。魯桓公十分惱怒,狠狠地指責了文姜。文姜不但不思改悔,反而把桓公發覺的事告訴了齊襄公。齊襄公心狠手辣,為達到和文姜長期通奸的目的,便決定殺死魯桓公。

       同年四月的一天,齊襄公設宴招待魯桓公,把桓公灌得大醉,連車都上不了。宴會結束時,齊公子彭生在齊襄公的指使下,裝著幫助魯桓公登車,乘機把魯桓公勒死…

       桓公被殺的事情傳回魯國。攝于齊國強大的國力,魯國雖然君主被殺,可也不敢兵戎相見。但也不愿善罷甘休。魯國派遣使者到齊國去,對齊襄公說:“我們的君主因畏您的威嚴,不敢寧居,這才到齊國來修齊、魯兩國之舊好。可是,禮辦成了,人卻沒回來,這讓我們追究誰的責任?又怎么向諸侯解釋?請除掉彭生,為我君報仇。”齊襄公自知理虧,便推卸責任,殺掉了彭生,以此向魯國道歉。

       魯桓公雖然冤死,但并未阻止文姜和齊襄公亂倫之事。桓公死后,齊襄公干脆就把文姜留在了齊國。有時,把文姜送到齊、魯兩國接壤的邊邑,時時相會,往來不絕。文姜也覺得無顏返魯,便干脆留了下來。魯莊公即位之后,為父親的冤死而悲憤,痛恨母親文姜做出這種下流之事,便和文姜斷絕了母子關系。但這件事并沒有對齊、魯兩國的關系產生太大的影響。而齊襄公由于作惡多端、反復無常,幾年之后,被叛亂的大臣殺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一個女人的韻事
齊僖公的女兒齊文姜:史上“破鞋”稱號第一人
【老秦人的故事】4、小白前事
春秋故史(10)不倫之情
梅軒讀《史記》:不作不死的齊襄公
嫁女兒親自送上門 十年后知道真相的女婿崩潰了 – 鐵血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仁县| 宁陕县| 合肥市| 荣成市| 苍溪县| 邹城市| 车险| 陵川县| 德安县| 颍上县| 东宁县| 汤原县| 南涧| 长岭县| 东港市| 永寿县| 海南省| 温州市| 麟游县| 儋州市| 宝鸡市| 旅游| 辽宁省| 青神县| 乐亭县| 厦门市| 兴文县| 玉溪市| 内丘县| 二连浩特市| 额尔古纳市| 年辖:市辖区| 龙岩市| 缙云县| 长春市| 广州市| 富平县| 临沧市| 清镇市| 弥勒县|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