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斗客?什么是煙斗客?就是抽煙斗的人。煙斗——人類最古老的,也是相對而言對人體危害最小的吸煙方式,這幾年似乎又火了起來。選擇煙斗的人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為了戒煙,為了嘗試新味道等等。今天趁著單位休假,我也在這里簡單寫寫那些與煙斗有關的事兒。
時至今日早已從最大眾的吸煙方式轉化為最小眾吸煙方式的煙斗也被貼上了很多新的標簽,往往和“優雅、文化、格調、態度”等等詞匯關聯起來,成為了復古文藝風的一個典型。與廉價的快餐式的卷煙;需要放在桌子上玩的阿拉伯水煙;昂貴又需要精心養護但是只能獲得一次性快感的雪茄相比,煙斗大約可以說有以下幾點與眾不同:
其一是煙斗絲的口感獨具一格,不僅僅是更加香醇、更加純粹。而且煙斗絲口味多變,不僅僅是有不同類型的調配口味煙草可選,與雪茄一樣,一斗煙絲在從上至下的緩慢燃燒過程中,也會出現“前段、中前段、中段、中后段、后段、尾段”等少則三兩次,多則七八次的口味變換。與雪茄那樣具有一定規律的前段各種微甜,中段各種焦香,后段各種苦辣相比,煙斗絲的味道變幻則更加莫測隨性,更加豐富。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雪茄與煙斗絲有非常非常多的相通點,也有很多的不同點。
其二是一斗煙的持續時間非常非常長,一斗煙草少則兩三克,多則四五克。大概就是2根到5根卷煙的煙草重量,但是可以持續品吸一到兩個小時。雖然雪茄的品吸時間也普遍在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但是雪茄的煙草重量可就不止三四克了。雖然一斗煙絲可以分多次品吸完,甚至分兩三天品吸完畢,不過想要品吸最佳狀態的完整的一斗煙絲,當然最好一次性享受完整個過程。因此煙斗才往往與閑適、優哉等詞聯系起來。
其三是煙斗與卷煙、雪茄都不同,它在抽吸過程中是不需要煙灰缸的。大部分的煙灰都會安靜的積攢在斗缽里,少部分會隨著煙霧徐徐飄散在空氣中成為所謂的“PM2.5”。干凈、清潔、沒有煙蒂,不亂掉煙灰。所以煙斗往往會被形容為內斂的紳士,有優雅的氣質。
其四是煙斗對于環境有一定的要求。因為要持續品吸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所以煙斗客往往會選擇一些令人愉悅舒適的環境,聽點歌,品點酒,或者找一本書看。故而煙斗往往是總是離不開“格調”二字的。
其五是煙斗作為手持把玩之物,除了作為煙具之外,本身也有一定的藝術追求。一把優秀的好煙斗在注重抽吸質量的同時,也必然會在形制、做工、顏色等各方面有相當的追求。
(上圖三把煙斗依次為:丹麥PJ大師IDA3等級手工隨形斗--黑骨瓷缸左側;史丹威DC機制斗--花梨木架中間;拉特雷42號銀圈半手工斗--黑骨瓷缸右側)
如果打開淘寶搜索煙斗兩個字的話,會密密麻麻跳出一大堆“煙斗”,比較搶眼的就是各種“名貴黃花梨、紫檀木、黑檀木斗”還有各種黃銅旱煙袋套上一層木皮弄出來的所謂“煙斗”,煙斗的材質、大小、品牌、形制也千奇百怪,讓人根本無從下手。 我們還是從煙斗與旱煙袋的差異說起吧:旱煙袋現在的95后00后可能都沒怎么看過了(有也應該是在電視劇和電影里偶爾能看見一點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但是70后、80后和90后們,特別是在農村長大的,大多都在小時候見過村里老人抽吸旱煙袋(也叫銅煙鍋)。確實,旱煙袋和煙斗長得非常相似,但是卻有很多不同。
其一是構造和用料有所不同——旱煙袋分為三段式結構,第一段是銅煙鍋,第二段是木制煙桿、第三段是各種材質的煙嘴兒。煙斗則分為兩段:一體化的斗缽和斗柄(多為木制或海泡石制,偶爾也有陶瓷制),與可替換的插入式斗嘴。
其二是煙草選用的不同——旱煙袋是將煙草磨碎成末,要求用曬干的處理的干燥的烈性煙草,又辣又嗆。煙斗則使用發酵陳釀的半濕潤煙絲。另外旱煙煙絲一般構成都是單一的中國產弗吉尼亞煙葉,而煙斗絲的構成則復雜得多。
其三是抽吸方式的不同——旱煙袋也被稱為“一口煙”點燃之后猛烈抽吸幾口,煙草末就燒干了。煙斗的抽吸則是一門很重要的技巧,如果按照旱煙袋的方式來玩,那你只會把你的煙斗點燃成一個火炬。
所以無論如何,千萬不要買那些銅斗缽套木腔體的所謂“名貴木料煙斗”。那些木料往往極易自燃,而且和真正的煙斗相去甚遠。更不可以把旱煙袋和煙斗視為同一種東西。另外諸如紫檀木、黑檀木、黃花梨等制成的煙斗更不能用,它們普遍不耐灼燒極易引燃或被燒穿,容易開裂、變形、積水。
選擇煙斗,往往會被所謂“紫檀木、黑檀木”所迷惑,特別是很多無良商家自己也不懂煙斗,只會胡謅。在材質上,經過數個世紀的探索,全世界的煙斗客和制斗工匠總結了制作煙斗需要的材質的幾個必備特性:耐灼燒——煙絲要燒,煙斗萬萬不可被引燃,或被灼燒開裂;吸水性——煙絲的冷凝水和煙斗客的唾液必須被以最快的速度吸收疏導;透氣性——這個透氣性是只要能夠在抽吸完畢之后盡快把吸收的冷凝水散發出去恢復干燥狀態;膨脹系數穩定——要盡量保持溫度變幻中熱脹冷縮的均勻,不能因為溫度驟變就扭曲變形或者開裂;強度與密度的平衡:因為每次清理煙斗時都要磕煙灰,而且煙斗又是要叼在嘴里的,所以煙斗的材質必須兼顧強度與密度的平衡。
因此在漫長的摸索中,主要有以下材質最適合制作煙斗:1.石楠木根瘤;2.海泡石;3.橡木化石;4.棗木等硬果木;5.陶瓷;6.玉米芯。具體的就不詳細展開了,各有優缺點,個人比較推崇石楠木和橡木化石。
另外選擇煙斗最重要的其實還是“眼緣”,如果你一眼就看中了,那么再去考慮它的性價比和抽吸體驗吧,如果一眼看不中,那再怎么看也沒用了。建議新人可以直接從600-1500價位的煙斗開始入手一支主力斗,另外再配一把一兩百的練習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放在煙斗客的世界里而言,指的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兩到三把煙斗而已(為什么是兩到三把呢,稍后會說)。它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一些必備裝備:煙斗包、煙斗架、磕灰軟木及專用煙缸、三合一煙斗工具(通棒、壓棒、煙斗刀)、火柴或煙斗專用火機或雪松木片、煙道刷、煙嘴通條、醫用酒精、煙斗蠟、拋光布、煙斗濾芯、電子稱、開斗用的洋酒和蜂蜜、積碳層修剪刀、煙草儲藏罐、煙草加濕片、濕度計和溫度計……
是不是有點頭暈?那一個一個來說吧。先說說“開斗”和開斗酒水+蜂蜜的套裝。
寶劍要“開鋒”煙斗也要“開斗”,所謂開斗就是指在煙斗內壁積累出一層2MM左右厚度的積碳層或者“炭餅層”,這層積碳層可以用來阻止煙草燃燒過程中對煙斗本體的進一步灼燒。當然,積碳層并不對所有材質的煙斗適用。陶土、海泡石等耐高熱材料制作的煙斗以及超級便宜的玉米芯做的煙斗都不需要開斗或者沒有開斗的價值。需要開斗的材質就是石楠根、橡木化石、果木斗等木制煙斗。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在朗姆酒、威士忌、白蘭地中選取一種自己喜歡的高甜度洋酒,與天然蜂蜜調和,然后均勻的涂抹在斗缽內壁,等待24小時自然風干成為一層預先附著的糖衣。然后裝填煙草,點燃你的第一斗煙。當然單純的使用蜂蜜或者使用洋酒開斗也是可以的。因為糖更容易碳化,也容易附著碳層。而且這樣開出來的煙斗會有一股子淡淡的香甜。
點煙斗當然要用火,但絕不能夠用一塊錢的那種普通火機因為他們會嚴重灼燒煙斗的口部,將煙斗點燃或者把煙斗口熏黑。所以我們當然要用專門為煙斗設計的打火機,或者最古老的點火工具——火柴。講究一點的人會嫌棄火柴有一股子白磷味道,打火機則有煤油味都會降低煙草的口感(HIFI圈里有金耳朵,煙斗圈里當然有金舌頭)所以講究一點的人會選擇點雪茄用的西打木片(雪松木片)來點燃煙斗。
上圖左下是普通煤油打火機、右下是煙斗專用火機,高希霸紙盒里的就是雪松木片了。煙斗專用火機和普通火機的區別其實顯而易見,煙斗專用火機的出火口中間有一個洞,傾斜90度點火后將煙斗口放在打火機下方輕吸煙斗,你就會發現打火機的火苗被你從打火機里吸了下來,輕輕灼燒著你的煙絲。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點煙體驗,當然也是抽卷煙的家伙們永遠都不會體驗到的。點煙斗是一門技術活,裝填煙草更是,所以下面單獨開一個部分來講。
煙斗不但是外形不同,本身構造上面也分多種流派和形制。煙道,也就是煙桿中空的部位的直徑一般來說分為3MM最細直徑、6MM中等直徑、9MM最大常規直徑,以及大氣室特殊直徑。其中3/6/9三種直徑煙道都可以配煙氣濾芯濾芯的出現其實既有煙斗客的客觀需要,也有政法因素影響(因為部分歐洲國家法律規定煙斗中必須裝填濾芯才可以抽吸)。當然,如果你是一名資深的煙斗客,其實除了9MM之外,3和6mm煙道的斗都是可以不必安裝濾芯的。濾芯除了有直徑差異之外,形狀、結構、用料也大不相同。常見的濾芯包括:3MM長條中空紙制濾芯;3MM金屬濾芯;6MM/9MM活性炭濾芯;6MM/9MM輕軟木濾芯。我個人喜歡使用紙制濾芯和輕軟木濾芯。史丹威研發的輕質軟木過濾芯可以說是目前最頂級的濾芯之一。
濾芯在煙斗中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吸收水蒸氣和部分口水、阻擋煙草渣末、過濾部分焦油、降低煙氣溫度和辛辣感。當然濾芯也有可能會讓你覺得抽吸不順暢,煙斗易熄火等問題。我個人偏好在9MM煙道的煙斗上使用濾芯,3MM的除了特殊辛辣的煙草之外,一般很少使用。
吞云吐霧了一兩個小時之后,我們就要對煙斗進行日常清潔工作了,就和洗澡一樣,維護煙斗的清潔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切忌在煙斗還溫熱的時候就對煙斗進行清潔,因為這樣會嚴重損害煙斗本體。一般來說我們在抽吸完畢一斗煙之后要靜置煙斗4個小時以上,夏天甚至12個小時左右,才會開始對煙斗進行清潔工作。煙斗的清潔也分為日常小清潔和徹底清潔以及所謂的“翻新式”清潔。
清潔的常規用料是醫用酒精、棉簽、煙道刷、通條、紙巾、煙斗蠟、拋光布。必要的話還要動用三合一工具中的金屬通棒以及煙斗積碳層修剪器、大米、食鹽、拋光砂紙。
因為這次只是簡單入門科普所以就不討論如何使用食鹽配合酒精與大米、砂紙等進行翻修了。先說說每次抽完一斗之后的最簡單清理——只需要使用煙斗刀、餐巾紙和通條就夠了。首先當然是這樣在軟木塞上嘗試磕掉煙灰(如下圖所示)
因為一般來說有經驗的煙斗客是不抽吸煙草最后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所以最最下面的一點煙草要用煙斗刀摳出來就像下圖所示。從煙斗中摳出剩余的煙絲要用煙斗刮刀貼著斗壁輕柔刮下,然后在軟木上磕一磕,就完全弄出來了。(下圖為擺拍,真正的刮刀使用手法是捏住刮刀來輕輕的刮和摳)
、
全摳出來之后,普通的煙斗清理方法是用餐巾紙包住手指,沾點口水,伸進煙斗中擦拭一圈,把粘附的煙葉和一小部分新生的積碳擦掉。然后使用通條從煙斗嘴伸尾部伸進去通一通煙道。
而更復雜一些的日常維護一般是在煙斗使用了五六次之后,需要拔掉煙嘴,使用酒精和煙道刷進行比較復雜的清潔工作。
把斗嘴拔出,用一團餐巾紙沾一點酒精,均勻擦拭斗壁并塞住斗缽。然后使用煙道刷沾滿醫用酒精,從尾部深入開始輕柔的洗刷煙道如下圖所示。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千萬要避免酒精接觸煙斗外立面,因為它會把你煙斗的漆面給腐蝕掉哦!刷干凈之后,倒置一小會兒如下圖示
然后拔出這坨紙巾,并且抽空使用通條來通一通煙斗嘴。你猜我們看見了什么!不要被顏色嚇到了:
之所以是這個顏色,一方面是煙道里積存的一些焦油被洗刷出來的結果,另一方面是一部分積碳層被擦拭粘附在紙上,還有煙道內的油漆溶解了一部分,所以顏色雖然很深但是并不都是焦油。做到這一步,清洗工作就都完成了該上蠟拋光啦!曬個洗剪吹器具的全家福,右邊的就是煙斗蠟。
煙斗上蠟其實就是普通的木質器具上蠟的流程,棕櫚蠟非常適合手涂,涂滿全身然后等一段時間再拋光就好了。
清理完畢的煙斗就放在一邊讓它休息12小時以上,內部干燥并恢復狀態即可。木質煙斗是嚴禁頻繁抽吸的,會損傷木質。這也是為什么煙斗客會持有多只煙斗的原因。
說了那么多了,還沒有到裝填煙草與點燃煙草的關鍵環節。煙草的裝填決定了一斗煙草是否可以抽吸順利,而點燃煙草的手法則非常影響第一口煙草的口感。
紅酒愛好者都知道除了新世界酒區的部分紅酒之外,大部分紅酒開瓶倒入酒杯之后都要經歷一個“醒”的過程。煙草也是一樣,除了個別被吐槽為“藥房煙”的使用大量人工添加劑的煙草外,大部分煙草都需要一個“醒草”的過程。一般來說一斗煙草的量在4到5克左右,因為煙草的發酵手法不同、成分不同、濕度不同、切割手法不同所以配備一個電子稱來進行稱量是十分有必要的。
就以一款典型的弗吉尼亞原味煙草——登喜路的伊麗莎白為例,我們稱取大約4克的煙絲,并將它們揉散,輕輕按摩煙絲的同時找到里面長度大于2CM的,將它們撕開。揉散的煙絲會變成一大坨就像下圖
等待大約10分鐘到15分鐘,即可進行裝填。裝填煙斗的手法主流一些的分為瓶塞法和三段法,個人非常偏好瓶塞法。反正不論如何裝填,最終的目的都是使得煙草被裝填的上緊下松,并且還具有彈性,而非裝成死死的無法抽吸。
第一層:輕輕地把煙草揉灑進斗缽,直到自然溢滿缽面為宜。然后使用“孩子的手力”(Child's Hand),溫柔地用手指壓至半斗滿(使用手指是能更好地感知和控制力度,這是用壓棒等死物所不能達到的)。
第二層:揉灑煙草,添至滿溢,然后使用“女人的手力”(Woman's hand),壓至 2/3 到 3/4 斗滿。
第三層:揉灑煙草,添至滿溢,然后使用“男人的手力”(Man's hand),緊壓表層。
最后,用指頭測試裝填好的煙草是否有“彈性”,如果按下后毫無生氣,表示填塞得太緊;如果一按即塌,則表示太松。最后,在點火前試抽幾下,看是否感受到用吸管喝飲料那種阻力。感覺不對頭的話,只好把煙草倒空重裝了。
由于三段式的裝填很難掌握力度,所以最近十多年來,瓶塞法裝填煙草的手段最為盛行,比三段法裝填煙草更加簡單容易上手,而且裝填的煙草普遍比三段式的手法更容易抽吸。瓶塞法裝填煙斗的流程大概如下:
第一步:一開始最好是用任何你喜歡的煙斗,但斗缽的大小要適中,太寬、太大、太小、太窄、太深都不好。當你熟練后,你就可以輕松地應用于你的任何一款煙斗,不論大小。片狀煙斗必須全部摩擦才能配合這種技巧。
第二步:可以用斗缽舀進(適合較碎的煙絲)或撒進(適合條狀煙絲)煙絲,但不能把煙絲壓進去。間斷地從側面用手指輕敲斗缽,使煙絲下落。裝填之前可將煙絲弄散或弄碎,方便這一步的進行。你需要一個平臺,主要是防止煙葉溢出。
第三步:假如你前兩步正確的話,你的煙斗應該是這樣的:在重力裝填的作用下,煙葉已經裝到了頂部。
第四步:左手拿煙斗,并且左手的大拇指要空出來,因為它要在下一步固定頂部的煙葉。
第五步:利用右手四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拇指),用合適的量裝填煙斗,至少要裝滿它。假如煙葉的數量看起來要全裝進煙斗是不可能的,那你可能數量對了。多了比少了好。這種方法是不分層的,因此,請確保有足量的煙葉方便地裝填進煙斗。
第六步:如圖示,在空余的那只手的四指間握一大撮煙葉,這撮煙葉的底部要有一個直徑較大的平板,這個平板通常接近圓形,應比斗口直徑大1/3,我稱其為“香檳塞”。你可以在桌子上輕輕的按壓這撮煙葉底部,使它底部成為“平板”(這張照片拍得不好,湊合能看明白)。
第七步:這撮煙葉或稱為瓶塞現在可以輕輕的放在斗部的頂端,不要按壓。做得正確的話,它們是裝不進去的。左手空余的拇指,堵住這個塞子使右手逐漸脫離。小心力度,且使煙葉的位置不變。
第八步:用左右手拇指把凸起的煙草坨坨從兩邊往中心擠壓,最終全部擠壓到煙斗內部,完成后就如下圖所示
在完成裝填之后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第一次點火,第一次點火的目的是為了灼燒出一個在煙草表面的燃燒基層,第一次點火的目的也不是直接進行抽吸。點火的手法是使用火源以煙斗口圓心為中心,在煙草表面畫圈圈灼燒,當然這個步驟中我們也是要配合進行一些抽吸動作的。
當我們在表面燒出這樣灰黑色的燃燒層之后就要動用壓棒將煙草輕輕按壓成中間凸周圍凹的凸形,準備開始第二次點火。第二次點火就是正式開始品吸煙草咯。
這時的煙草平面應該低于煙斗口3MM到5MM左右。這次點火就需要配合深深的吸一口,燒個滿堂紅。然后進入品吸環節,享受一個多小時的悠閑時光。品吸煙斗與卷煙截然不同,與雪茄也大不相同。不過與雪茄類似的是品吸煙斗當然也是極為注重節奏和品吸方式。雪茄講究的是不過肺、每一口的間隔至少30秒以上,吸一口快速吐出,品味雪茄的味道。而煙斗不但強調抽吸的節奏,還要注意輕吸慢品的同時,不僅僅是抽吸,還要吹氣。刁住煙斗嘴向煙斗中輕柔的呵氣,氣息要穩定綿長不能過于用力或者過于急躁。一般來說講究的是“吹二口品一口”或者“吹三口品一口”。用煙斗吹煙圈也是一個很好玩的事兒。這也是為什么說煙斗是沉穩、優雅、并且富有格調的品吸煙草的原因。
煙草按照大類分,分為調味煙和原味煙。如下圖所示的煙草,其中兩個方盒子以及軟包里的都是調味煙草。調味煙草是以弗吉尼亞煙絲為基礎,使用人工香味素進行味道調配,或者自然界存在的花、蜂蜜、自然香料以及酒水等等參與到煙草的發酵陳釀過程中得到的煙絲。
而原味煙草當然也含有弗吉尼亞煙草作為基本主料,但是選擇使用特殊腌制或者特殊培育的特種煙絲進行調味。一般來說根據是否含有具有強烈刺激性的拉塔基亞煙葉,原味煙可以分為不含拉塔基亞的'V草'以及含有拉塔基亞的“L草”。兩種類型中往往都不止含有一種煙葉,所以仔細去區分的話,V草還能細分為純V,VP,VPB,VB,VF,FVF等等。至于B草和F草又是什么,我真的展開不動了。
簡單粗暴的來說,V草更加酸甜,L草燃燒起來有一種燒皮革的味道,但是緩慢充分燃燒的L草有一種獨特的甜味。因此L草也類似于煙草中的榴蓮,你們懂的。然后回歸到煙草的貯存的問題——已經開苞的煙草需要在大約15度左右溫度,70度左右濕度,并且盡量隔絕外界空氣的情況下進行儲存,煙草本身的濕度應該控制在40左右。
因此我們會去購買專用的煙草加濕片和儲藏罐,平民點的方法也可以選用新鮮橙皮放入來進行保濕。但是特別要注意的是必須提防煙草發霉!否則就徹底完蛋啦!所以我往往會定期把煙草拿出來搖晃搖晃并觀察發霉情況。而且一般來說我使用自家的地下室把煙草與酒儲藏在一起。
另外通常來說,V草適合使用斗壁厚,矮胖型,斗缽半徑大的煙斗;L草需要斗缽深,長,高的煙斗。關于煙斗,值得了解的內容還有太多太多,這里就簡單總結一下自己的一些經驗,歡迎各位小伙伴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