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該空腹吃還是飯后吃?其實還有這幾種情況不用吃!
攝影:商榷說到阿司匹林,這是上百年的老藥了,最早是作為解熱鎮痛藥物來用,當時用的劑量比較大。
當然隨著制藥工業的發展,許多更新、副作用更小的解熱鎮痛藥問世,阿司匹林的這種作用已經慢慢的淡化了。后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小劑量的阿司匹林(75~100mg)有抗血小板的作用,在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有很好的效果,于是開始在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大展身手,而事實證明,規范的治療效果相當不錯。在不斷的研究應用中,阿司匹林又不斷地被賦予了新的任務和功效,包括對腸道腫瘤的輔助治療,甚至曾經有人當做延年益壽的神藥來服用,沒病沒災的也吃一粒阿司匹林,當然這種人畢竟是少數。攝影:商榷我國的阿司匹林治療一般遵循指南的規定,但是很多患者對阿司匹林了解不足,要么就是畏之如虎不敢使用,要么就是不顧病情隨意服藥。臨床上經常可以遇到有患者道聽途說擅自服用阿司匹林的例子,其中不少是沒有必要的濫用,而有些真正需要服藥的卻常常沒有服用。目前阿司匹林主要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指已出現冠心病、腦梗等)治療,對于一級預防(指有危險因素,但還沒有出現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病)有著一系列嚴格的要求,掌握好服藥的適應癥,既可以減少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又可以減少隨意應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對于已經出現冠心病、心肌梗死、腦中風等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阿司匹林的二級預防治療,這是沒有爭議的,是各國指南一致推薦的。
符合以下條件的ASCVD高危人群可以進行一級預防。
(1)40~70歲成人;
(2)缺血風險增高:初始風險評估時ASCVD的10年預期風險≥10%,且經積極治療干預后仍然有≥3個主要危險因素控制不佳或難于改變(如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3)血脂異常:總膽固醇≥6.2 mmol/L或LDL-C≥4.1mmol/L或HDL-C<1.0 mmol/L;(5)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級親屬發病年齡<50歲);(6)肥胖,體重指數(BMI)≥28 kg/m2;(7)冠狀動脈鈣化評分≥100或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狹窄(<50%)。攝影:商榷知道了什么情況下應該用阿司匹林,那么吃的方法是否有什么講究呢?
在臨床上,我發現很多病人服用阿司匹林的時候,都是在飯后服用,雖然我們的醫囑上已經寫明了是飯前服用,藥房打印的服用方法也清楚的標明了這點。但是仍然不少人認為,阿司匹林對胃有損傷,所以應該放在飯后服用,甚至還有病人問我是不是醫囑寫錯了。的確,阿司匹林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出血,發生的幾率約1.6%,尤其是胃出血,或者各種消化道的不良反應,當然也可能出現皮膚或者其他部位的出血。我們現在所用的小劑量阿司匹林,基本上都是阿司匹林腸溶片,在胃中溶解率小于10%,所以在胃里面留存的時間越短,對胃的損傷越小,也就是要讓阿司匹林快速通過。?空腹服用的話,胃里面的酸性環境不利于阿司匹林的溶解,釋放的少,而且胃里沒有東西,很快就能通過,到達腸道。
?但如果飯后服用的話,胃內本來酸性的pH值發生了變化,阿司匹林釋放增多,而且大量食物在胃內的留存時間比較久,阿司匹林自然在胃內待的時間也會比較長,對胃粘膜的刺激就更大。
所以對于阿司匹林腸溶片來說,一般我們都建議空腹服用,也就是飯前半個小時服用。如果服用后的確有胃的不舒服,那么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制酸保護胃粘膜的藥物。另外,不需要吃阿司匹林的人也不要太積極主動,首先要弄明白自己該不該吃。
1. 年齡>70歲或<40歲的人群:目前證據尚不足以做出推薦,需個體化評估。2. 高出血風險人群:包括正在使用抗血小板、抗凝、糖皮質激素、非甾體抗炎藥物等增加出血風險的藥物,胃腸道出血、消化道潰瘍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年齡>70歲,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嚴重肝病,慢性腎病4~5期,未根除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壓等。阿司匹林這種藥片雖然小,但是它的功效卻很大,然而只有正確的把握了它的適應癥,才能既能治病,又能減少它的副作用。參考文獻: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中的應用中國專家共識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