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房顫抗凝可顯著減少卒中的發生率,但事實上,我國房顫患者服用華法林的依從性并不理想。
作者:河南省安陽地區醫院 陳瑞鋒
來源: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毫無疑問,抗凝是房顫患者預防卒中的核心治療,各國指南均將房顫抗凝寫在首要位置。但可惜的是,據來自GLORIATM-AF登記研究計劃的全球性數據顯示:在來自德國、西班牙、荷蘭、克羅地亞、黎巴嫩、土耳其、阿聯酋、中國和埃及9個國家共1063名伴有中至高度卒中風險的房顫患者中,中國房顫患者的華法林使用率最低。
眾所周知,房顫抗凝的主力軍非華法林莫屬,加強規范使用華法林對房顫患者具有重要意義。只是,這么好的東西為什么總得不到“重用”呢?
此前,《房顫抗凝,要勇敢對阿司匹林說“不”!》一文曾就此問題面向全體界友征集了臨床上遇到的常見阻力,單就投票統計結果而言,患者的依從性是個大問題!
(投票仍在繼續,您可下拉至本文文末參與投票,發表您的看法)
具體到臨床,本文作者將他的經驗總結如下:
1、不知者不“罪”
大部分患者由于知識水平的限制,對房顫的認識普遍不全面,對尚未出現的并發癥沒有深刻、理性的認識,從主觀上拒絕使用華法林。盡管醫生苦口婆心,但奈何咱們的患者,實在是太有“主見”了……
2、貴在堅持!
醫務人員對房顫抗凝的認識也很重要,如果醫生堅持,可能會增加房顫患者的抗凝比例,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據資料顯示,即使是華法林使用率最高的歐洲,仍存在較多“漏網之魚”,部分原因正是因為缺少醫生的堅持——在華法林使用率最低的中國,結果就更可想而知了……
3、出血!出血!出血!
華法令抗凝治療的主要并發癥是出血,包括腦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尤其在醫患矛盾尖銳的今天,可能正是因為規避風險的初衷,導致我國華法林的使用率“墊底”。
4、吃個藥,咋就這么麻煩?
華法林使用后需要監測凝血功能以減少出血和卒中的風險,此外,華法林口服后的有效區間窗較窄,需要患者頻繁監測INR以及時調整劑量。部分就醫不方便的患者復查代價大,基層醫院又往往不具備監測INR的條件,使得這部分患者“因噎廢食”。
5、吃藥忌口,“得不償失”
華法林有效性的影響因素較多,其中就包括常見的食物藥物在內,且華法林的治療窗較窄,有效抗凝和出血的劑量范圍很有限,因此,較多不確定性也是影響患者依從性的原因之一。
6、抗凝,還就非華法林不可了?
房顫要抗凝,阿司匹林不行、不行、不行!但仍舊有部分醫患對阿司匹林情有獨鐘,忽視了阿司匹林與華法林南轅北轍的抗凝機制差異,客觀上分流了部分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而新型口服抗凝藥由于其昂貴價格的限制也使得“曲高和寡”,鮮少有人問津。
除此之外,醫生們還這么說——
綜上所述,選擇合適的抗凝適應證,平衡華法林的抗凝獲益和風險比,加強醫患雙方的認識和溝通,優化INR的監測方法,降低新型抗凝藥物的費用等,都可增加房顫抗凝的比例、減少房顫造成的腦卒中,造福患者和社會。
房顫要抗凝,路漫漫其修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