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徐渭有一副家教奇聯:
好讀書不好讀書
好讀書不好讀書。
此聯妙在一個“好”字的讀音不同,語意雙關,耐人尋味。
父母總是期望兒女能成才,有所作為的,為此,明代作家馮夢龍在《醒世恒言》中寫道:
明代進士孫升,官至禮部尚書,他的三個兒子坐享榮華富貴,沉迷酒色,不學無術。
清代有個姓潘的山東人在江南某地當縣官,他上任之初,其父撰書一聯相送:
一副家教對聯。他教育子女精讀一些好書,做像新竹那樣蓬勃向上、虛心而耿直的人。
聯句教育子孫做人要像竹子一樣虛心有節、剛直不阿,寄寓了殷殷期望。
此聯意思是:人沒有天生的低天分,一個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為自己少讀書的緣故,由此勉勵兒孫要多讀書。
這幅對聯告訴人們:一個好的家庭,除了勤以耕作,惠以為人,還需要讀書求學,更新知識。
清代另一學者孫寄圃,曾給兒孫撰寫一聯,要他們堅守廉潔、清貧,努力提高品德修養,其聯云:
清末著名的禁煙政治家、民族英雄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是一個窮秀才,但是他為人正直,對子女要求極嚴格,他曾撰聯勉勵子女,聯曰:
此聯是林則徐祠中寫的一副對聯,其對子女“薄錢財而重德才”的教育思想可謂光耀于世。說明林則徐不愿后代在自己營造的“安樂窩”里坐享其成,而是希望他們艱苦奮斗,自強自立,成為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