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性勸酒要擔責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多數情況下應由發生人身損害的飲酒人自負責任。但是,如果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的強迫性勸酒行為,如野蠻灌酒、言語要挾、刺激對方、不喝就糾纏不休等,只要主觀上存在強迫的過錯,此時對于損害后果的發生,勸酒人應當承擔相應的過錯賠償責任。當然,此種情況下,醉酒人自身也有一定的過錯。因為這種強迫并非是暴力性的,故應當減輕勸酒人的賠償責任。
明知不宜飲酒仍勸酒要擔責
是否知道對方的身體狀況,成為同飲人是否承擔過錯責任的前提。如果同飲人不了解,在勸了少量酒的情況下,誘發對方疾病,此時同飲人無需承擔過錯責任。但依據《民法通則》中的公平責任原則,同飲人應承擔一部分賠償責任。因為,在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無過錯的,即不能適用過錯責任要求致害人承擔責任,但對遭受損害又得不到補償顯失公平的情況下,適用公平原則合理分擔損失是最合理的。如果明知對方身患疾病不能飲酒,仍再三勸酒,勸酒者的過錯由此加深,則需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承擔侵權過錯責任。
酒后駕車需勸阻 不聽勸阻可免責
我國《刑法》規定,醉酒駕駛作為危險駕駛罪被追究駕駛人刑事責任。因此,首先共同飲酒人要極力勸阻醉酒人酒后駕駛,以免發生觸犯刑事責任的行為,同時阻止酒后駕駛也可避免危害行為的發生。其次,對于開車的朋友,在其屬于醉酒狀態時,如果未加勸阻就有可能承擔由此引發的相應法律責任。因為此時共同飲酒人應對醉酒的人負有加以阻止的義務。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醉酒人不聽勸阻,同飲人則可以免責。
酒后要盡到照顧和護送義務 明知有危險而放任要擔責
對于那些喝多了已經喪失自我照顧能力了的人還要自行回家的情況下,共同飲酒人就要在酒后盡到勸阻、照顧、護送和通知義務,如果明知其獨自回去會有危險而放任該行為發生,那么在主觀上存在一定的過錯,應承擔相應的過錯賠償責任。怎樣做到合格的監護照顧義務?比如,最好照顧到酒醒,使他恢復自我行為能力,或者直接送至其家人、親屬身邊,也可以電話通知家人過來接送,當然要陪同到家人、親屬到來方可離開,醉酒嚴重者要及時送醫院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