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安玉坤 來源:中國鄉村發現網 點擊數:68 時間:2011-12-7 錄入:何冰 ]
設施棚、合作社成為農民致富的代名詞
這幾天,天鎮縣谷前堡鎮谷后堡村菜農趙二平特別忙,他家的10個設施大棚中,黃瓜、西紅柿、青椒均已開花坐果,為了搶在蔬菜旺季前上市,他雇了四個人忙了近兩個禮拜。“一座大棚就是一家小銀行,政府為咱指明了致富的道路,還幫咱貸款,給咱補貼。一個棚少說也能掙一萬多,兩三年后我就有錢給兒子娶媳婦了。”趙二平激動地說。近年來,天鎮縣以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為契機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截止目前共建設各類設施蔬菜大棚10861棟,已投入使用2872棟。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445個,注冊資金2.07億元,參與成員3900多人,帶動農戶1.6萬戶。在該縣,設施棚、合作社儼然已成為農民致富的代名詞。
天鎮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農業資源得天獨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面積達到58萬畝,占到全縣農作物種植面積的95%以上,30個農產品獲得國家、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名列全省現代農業核心示范縣、全省北部設施蔬菜優勢區,又是山西的東北門戶所在,比鄰京津地區,國道、省道穿縣而過,交通便利。但是由于受傳統農業意識的束縛,該縣的農業長期停滯在自給自足的層面上,市場意識差,品牌意識差,導致該縣的農副產品市場競爭不強,價格低廉,農戶的直接經濟效益不高,形成了“一流的品質,二流待遇,三流價格”的被動局面,全縣農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嚴重挫傷了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如何把地域、資源優勢轉化為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優勢,成為“十一五”建設中的一項重大課題擺在縣委、縣政府面前,該縣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打出“設施農業”牌,把設施農業作為改造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的突破點,幫助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按照“政府引導、農民參與、發揮優勢、壯大基地”的思路,立足縣情、民生,依托市場導向,鼓勵和支持農民組成農民專業合作社,合理地進行土地流轉,大大提高了資金、土地的整合利用率,以基地帶動、集約高效、龍頭牽動、示范帶動為手段,全面打造現代農業園區經濟發展新格局。一場轟轟烈烈的傳統農業大革命在天鎮縣展開。但是錢從哪里來?貨往哪里賣?剛剛起步設施農業面臨缺資金、缺市場、缺技術的尷尬局面,這也成為制約設施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長效發展的瓶頸問題。怎么辦?組織推動,政策調動,項目拉動,科技促動。
政策扶持,資金沒問題
引進技術、購置設備、擴大規模都不可回避地面臨資金問題,農民手中的資金有限,集中起來也不過是杯水車薪,自給自足的傳統模式束縛下更無市場可言,甚至有人質疑:設施農業能走多遠?該縣縣委、縣政府用實際行動打消了農民的顧慮,雖說作為一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財政收入有限,但是該縣縣委、縣政府傾心、傾力幫扶設施農業建設,相繼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大了資金籌措力度,每建一棟日光溫室、4棟拱棚、10棟移動大棚都可協調貸款4萬元,政府貼息兩年,此外每棟日光溫室補貼1300元,每棟拱棚補貼500元,每棟移動大棚補貼260元,基本不用農民再掏腰包,很好地解決了資金問題。
訂單農業,市場沒問題
天鎮縣還通過 “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訂單農業,解決了“貨往哪里賣”的問題,即由合作社搭起鵲橋,農戶和公司簽訂產購合同,種什么、怎么種、何時收、都少錢多按合同辦,徹底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過去是“少產愁吃,多產愁賣”,現在是“只愁產不高,不愁賣不了”。該縣還獲得了北京市“場地掛鉤”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認證,并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4所院校及6家批發市場簽訂了供菜協議,市場化輻射逐步拓寬。全縣已建成蔬菜、雜糧、畜產品為主的大中型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7個,其中年成交額超千萬元的有蔬菜批發大市場、綠澤園公司2個。初步形成了以“設施農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格局,探索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轉型發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一村一品”專業村已發展到80多個,從事主導產業專業生產的農戶數達8300戶,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可突破3000元。土地流轉不僅轉“活”了設施農業,還轉“火”了畜禽養殖業,出現像肖家屯肉牛、肉羊養殖園、馬圈鄉村10萬只蛋雞養殖基地等一批上規模的畜禽養殖企業。
科技農業,產量沒問題
科技是現代農業的靈魂,是設施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長效發展的有力保障,針對傳統農業影響下農業生產技術封閉、滯后的現狀,設施大棚種植技術缺乏的現實,該縣多次組織有關鄉鎮、部門、村干部和農戶代表赴北京、山東等設施農業發展先進地區考察學習,組織鄉鎮的技術干部、種植戶、農民技術員、經紀人、農業局技術人員116人赴山東壽光參加設施大棚栽培技術培訓班,以推廣設施大棚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理念,電視臺開辟現代農業技術專欄,技術員深入實地進行技術指導,大規模發放技術資料等,通過多種形式深入開展技術培訓指導工作,累計培訓農民6000多人次,農業局專門抽調6名蔬菜和植保專業技術人員,對設施大棚種植戶進行及時跟蹤指導,以上種種營造出全民關注設施農業的火熱氛圍,有效提升了種植戶的科技水平,溫室大棚種植的整體效益明顯上升。帶動出現玉泉鎮、卅里鋪鄉、南河堡鄉等3個設施農業示范鄉鎮,南河堡鄉三禾食用菌專業合作、順德田園專業合作社等一批“龍頭”專業合作社,張超越、任啟、吳燕軍等一批農民致富帶頭人。
設施農業全面鋪開,農民收入節節高升,專業合作社異軍突起,畜禽養殖曙光初現,現代農業漸入佳境,天鎮縣正以昂揚的姿態擺脫傳統農業的束縛,一股轉型、跨越之風在這片邊城大地上吹的正強正勁!
文章來源:山西新聞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