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分成“綠茶,黃茶,烏龍茶,白茶,紅茶,黑茶”六個大類,普洱茶因為工藝獨特而無定論,在這里暫且引用大家廣泛認同的“生普屬于綠茶,熟普屬于黑茶”的分類法。
不同茶類給予我們不同的品飲感受,綠茶品其鮮,紅茶品其醇,烏龍品其香,普洱品其陳。
初涉茶的茶友往往分不清眼前的這款是什么茶,尤其是還未開泡,看干茶的時候。買了各種教你品茶的書,又覺得一下子跌入知識的海洋,不得要領。我們理解你的迷惑,只告訴你最簡單的東西。新手上路要輕裝!
首先要清楚,茶葉分類的標準是什么。大家平時聽到的紅茶,綠茶,烏龍茶,本質的區別不是樹種不同,而是制作工藝哦,并且是發酵程度的不同決定了它屬于什么茶類。(有人說紅茶長在紅茶樹上,綠茶長在綠茶樹上,這是要鬧笑話的哦)
“發酵程度”是個結果,從動作上是看有否“殺青”,何時殺青。殺青就是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茶多酚的酶促氧化。現在電影拍片完成也叫“殺青”,可能就是表示“完工,定型”的意思吧。簡單來說,人們選擇在茶樹鮮葉采摘后的不同時機殺青,來控制成品茶的類別。
剛采摘下來就殺青的,是綠茶;部分發酵后殺青的,是烏龍茶;完全發酵不殺青的,是紅茶;另外還有很特別的白茶,既不發酵也不殺青;以及殺青后人工發酵的黑茶。最特別的當屬黃茶,簡單理解就是綠茶殺青后悶黃(想想炒青菜時蓋上鍋蓋,呵呵)。
知道了工藝的本質區別,下面就來學習簡單的識別。茶葉的品種非常豐富,總有例外,在這里我們只說說基本規律。
茶局的獨門秘訣:一看形,二辨色,三聞香
茶葉的形無非三大類:芽茶,葉茶,緊壓茶。遠遠一望,如果是細嫩的芽頭,先別管它什么顏色,90%以上的可能性是綠茶或者紅茶了,因為這兩種茶的口味以鮮爽為主,而嫩芽上負責鮮味的茶氨酸含量最高,還有10%的可能性是宮廷普洱散茶,先不去管它;如果是比較大的葉張或者揉捻成長條形的,球形的,則基本是烏龍茶了,當然也有可能是普洱的散茶,不過一般非資深茶客不易遇見,暫且擱在一邊兒;如果是壓成餅,沱,磚,有相當致密度,情急時可以拿來當防身武器的,統統算作黑茶,其中普洱熟茶是很重要的一種。
接下來走近看,細嫩的芽頭,綠色或紅色,直接根據顏色歸類完成,綠的是綠茶,黃綠色的是黃茶,紅黃色的或者紅黑色,黑色的是紅茶;大葉張的,不管它被怎么造型,先全部當成烏龍茶,待聞香后再判;緊壓茶里邊,黑褐色的屬于黑茶,黃綠或者褐綠色的是普洱生茶。
到了這里,最后一步聞香就只是重復確認了。綠茶清新帶青草氣息,紅茶有花果香和熟香(熟香有點象板栗的味道),烏龍茶是最香的,芬芳撲鼻,另外還有獨特的火工香。此時若碰到普洱散茶,它的香氣與綠茶相似,與其他烏龍茶相差很遠。普洱是陳香,熟茶接近棗子味兒,生茶一般都有濃郁的蘭花香和太陽味兒。除此之外,黑茶有藥香,白茶有綠茶的清新加上太陽味兒。六大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