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雖然是衛國的皇親貴族,但此時衛國已經沒落,而他母親也是一個小妾身份。為生計,他投奔魏國,成為公孫的一個門客。知道公孫臨終前,才向魏王推薦他,不過魏王并沒有回應。
商鞅聽聞秦孝公在招攬人才,就前去投奔。由于他外形俊朗,深得孝公男寵景監的喜愛,就將他推薦到孝公那里。不過,孝公對商鞅并不感興趣。
秦孝公覺得商鞅就是個夸夸其談的庸才,還責備景監胡亂推薦他人。不過商鞅并不氣餒,希望秦孝公再給自己一次機會。這次,商鞅用霸道、王道的言論將秦孝公說的心服口服。
商鞅將自己在鬼谷子那里學到的東西和成果,全部在秦孝公面前展露出來,就這樣,商鞅得到秦孝公的重新賞識,開始了他的變法之路。
雖然有大王的支持,但這種開天辟地的事情自然會受到很多阻礙,他首先用南門立柱的辦法確立了新法在民眾中的公信力。不過太子根本不屑一顧,公然挑釁商鞅的變革。
對此,商鞅大聲說到,按照法律,有人在這個時間閑逛是要殺頭的,但是太子身份尊貴,處罰他有損王室威嚴,然而法律的威嚴同樣不能冒犯。只怪太子身邊之人沒有好好教導,因此要將一干人等重罰,
不僅如此,商鞅還把太子的伴讀臉上刻字,把太子的老師鼻子給割掉了。
通過此舉嚴厲措施,商鞅的新法得到確立,秦國也開始強大起來。商鞅也是如日中天,秦孝公給他一塊封地,稱為商君。但正所謂樂極生悲,他采用的極端措施,加之又不能嚴于律己,最終喪失人心。
因此,在秦孝公去世以后,就有大臣起來告商鞅謀反,加上商鞅以前與太子有過節,當即就被定罪,當即就被施以車裂之刑,五馬分尸而亡,可謂十分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