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頭條ID 圖片:來源網絡】
《大秦帝國之崛起》中有個橋段,秦昭襄王思賢若渴,仰慕齊國公子田文的大名,想盡一切辦法把田文搞到了秦國欲為其效力,但田文到了秦國后發現田文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最后欲殺之,最后田文又憑雞鳴狗盜之伎逃離秦國,從此田文因“雞鳴狗盜”而聞名天下。那么歷史上真實的戰國四大公子孟嘗君田文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來正說田文。
一、田文生平:
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公子”之一,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襲其父爵于薛國(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又稱薛公,號孟嘗君。孟嘗君依仗父親留下的豐厚資產,在封地薛邑廣招各國人才,門下有食客數千。秦昭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封為丞相,不久逃歸。后為齊湣王相國。曾聯合韓、魏擊敗楚、秦。齊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貴族田甲叛亂事,為湣王所疑,謝病歸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國。曾西合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復與莫聯合相秦。死后諸子爭立,領地薛為齊、魏共同攻滅。
二、田文的發跡史—官二代和富二代:
孟嘗君父親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田文是田嬰的小妾生的,生于五月初五。田文出生后,田嬰告訴田文的母親說:“不要養活他。”可是田文的母親還是偷偷把他養活了。等他長大后,他的母親便通過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見給田嬰。田嬰見了這個孩子憤怒地對他母親說:“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養活了,這是為什么?”田文的母親還沒回答,田文立即叩頭大拜,接著反問田嬰說:“您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緣故”田嬰回答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身長跟門戶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的。”田文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呢?還是由門戶授予呢?”田嬰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語。田文接著說:“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憂慮呢?如果是由門戶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門戶就可以了,誰還能長到那么高呢!后來有一次田文對田嬰說:“您執掌大權擔任齊國宰相,到如今已經歷三代君王了,可是齊國的領土沒有增廣,您的私家卻積貯了萬金的財富,門下也看不到一位賢能之士。我聽說,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綾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您還一個勁地加多積貯,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人,卻忘記國家在諸侯中一天天失勢。我私下是很奇怪的。”從此以后,田嬰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來往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隨之傳播到各諸侯國中。各諸侯國都派人來請求田嬰立田文為太子,田嬰答應下來。田嬰去世后,追謚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田文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田文。田文寧肯舍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相同。田文每當接待賓客,與賓客坐著談話時,總是在屏風后安排侍史,讓他記錄田文與賓客的談話內容,記載所問賓客親戚的住處。賓客剛剛離開,田文就已派使者到賓客親戚家里撫慰問候,獻上禮物。賢士們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歸附田文。田文對于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田文與自己親近。所以說田文也算是一個有頭腦的官二代和富二代。
二、田文的得力助手—馮諼
他的門客馮諼為戰國時期一位高瞻遠矚、頗具深遠眼光的戰略家。他雖然向孟嘗君索取了不少的待遇,卻著實為孟嘗君效力不少。如替孟嘗君收租,樹立了孟嘗君在人們心中的威信;在孟嘗君遭齊王猜忌時,游說國君,使之威名重立。通過“薛國市義”、營造“狡兔三窟”等活動,馮諼為孟嘗君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其政治事業久盛不衰。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薛國市義和狡兔三窟。
1、薛國市義:典出《戰國策》卷十一《齊策四》。門客馮諼為孟嘗君收債于薛地,馮諼燒了那些借契,為孟嘗君邀買人心博取正義的名聲。也給孟嘗君留了一條后路。后遂以“市義”頌有雄才遠見,喻邀買人心博取正義的名聲。故事大概是,馮諼趕著車到了地,派官吏召集應該還債的老百姓都來核對借契。借契全核對過了,馮諼站起來,假托孟嘗君的命令,把債款賜給老百姓,隨即燒了那些借契。老百姓們歡呼萬歲。馮諼一直不停地趕車回到齊國都城,大清早就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對他回得這么快感到奇怪,穿戴整齊來接見他,說:“借款收齊了嗎?怎么回得這么快呀?”答道:“收完了。”問:“用它買了什么回來?”馮諼說:“您說‘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考慮,您宮里堆積著珍寶,獵狗和駿馬充滿了牲口圈,美女站滿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義’罷了。我私自用債款給您買了義。”孟嘗君問:“買義是怎么回事?”答道:“現在您有個小小的薛,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撫育愛護他們,反而趁機用商人的手段在他們身上謀取私利。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債款送給了老百姓,隨即燒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給您買義的方式啊。”孟嘗君不高興,說:“好吧,先生算了吧!”過了一年,齊王對孟嘗君說:“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孟嘗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離那里還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攜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嘗君回頭看著馮諼說:“先生給我買義的道理,今天才算見到了。
2、狡兔三窟:語出《戰國策》的名篇《馮諼客孟嘗君》。馮諼說:“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險,你只有一處安身之所,不能高枕無憂啊!此即成語“狡兔三窟”和“高枕無憂”的來歷。故事大概是,馮諼對田文說:“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大意是:一只兔子要有三個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獵人獵殺的危險。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個洞,是很危險的!萬一齊國的國君對您不滿意要殺您,您連其他躲的地方都沒有呢!所以,您還不能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孟嘗君一聽:那我該怎么辦呢??馮諼:這件事就交給我去辦!我會讓您象狡兔一樣,有三個安全的洞藏身!?于是馮諼去見梁王,惠他告訴梁惠王說,如果梁惠王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么梁國一定能夠變得更強盛。梁惠王聽了之后立刻派人帶著一千斤黃金、一百輛馬車去請孟嘗君到梁國做相國。可是,梁國的使者一連來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梁國派人請孟嘗君去治理梁國的消息傳到齊王那里,齊王一急,就趕緊派人請孟嘗君回齊國當相國。同時,馮諼又叫孟嘗君在薛地建立宗廟,用來保證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廟建好以后,馮諼就對孟嘗君說:屬于你的三個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從此以后你就可以墊高枕頭,安心地睡大覺了。
3、雞鳴狗盜:說起田文的門客,最為有名的就是記名和狗盜了,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鉆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由此看來,在戰國那個時代,人力資源是多么的匱乏,各個國家的君王都積極廣納賢才的舉動由此也略見一斑。
二、田文的跳槽經歷
1、結怨秦國:
秦昭王聽說田文賢能,就先派涇陽君到齊國作人質,并請求見到田文。田文準備去秦國,而賓客都不贊成他出行,規勸他,他不聽,執意前往。這時有個賓客蘇代對他說:“今天早上我從外面來,見到一個木偶人與一個土偶人正在交談。木偶人說:‘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毀了。’土偶人說:‘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毀,也要歸回到泥土里。若天真的下起雨來,水流沖著你跑,可不知把你沖到哪里去了。’當今的秦國,是個如虎似狼的國家,而您執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來,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嗎?”田文聽后,悟出了個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準備。公元前299年,齊湣王終于又派田文到了秦國,秦昭王立即讓田文擔任秦國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勸說秦王道:“田文的確賢能,可他又是齊王的同宗,現在任秦國宰相,謀劃事情必定是先替齊國打算,而后才考慮秦國,秦國可要危險了。”于是秦昭王就罷免了田文的宰相職務。他把田文囚禁起來,圖謀殺掉田文。田文知道情況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見昭王的寵妾請求解救。那個寵妾提出條件說:“我希望得到田文的白色狐皮裘。”田文來的時候,帶有一件白色狐皮裘,價值千金,天下沒有第二件,到秦國后獻給了昭王,再也沒有別的皮裘了。田文為這件事發愁,問遍了賓客,誰也想不出辦法。有一位能力差但會披狗皮盜東西的人,說:“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當夜化裝成狗,鉆入了秦宮中的倉庫,取出獻給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來獻給了昭王的寵妾。寵妾得到后,替田文向昭王說情,昭王便釋放了田文。田文獲釋后,立即乘快車逃離,更換了出境證件,改了姓名逃出城關。夜半時分到了函谷關。昭王后悔放出了田文,再尋找他,他已經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駕上傳車飛奔而去追捕他。田文一行到了函谷關,按照關法規定雞叫時才能放來往客人出關,田文恐怕追兵趕到萬分著急,賓客中有個能力較差的人會學雞叫,他一學雞叫,附近的雞隨著一齊叫了起來,便立即出示了證件逃出函谷關。出關后約摸一頓飯的工夫,秦國追兵果然到了函谷關,但已落在田文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當初,田文把這兩個人安排在賓客中的時候,賓客無不感到羞恥,覺得臉上無光,等田文在秦國遭到劫難,終于靠著這兩個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后,賓客們都佩服田文廣招賓客不分人等的做法。田文經過趙國,趙國平原君以貴賓相待。趙國人聽說田文賢能,都出來圍觀想一睹風采,見了后便都嘲笑說:“原來以為田文是個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個瘦小的男人罷了。”田文聽了這些揶揄他的話,大為惱火。隨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車來,砍殺了幾百人,毀了一個縣才離去。
2、拜為齊相:
齊湣王因為派遣田文去秦國而感到內疚。田文回到齊國后,齊王就讓他做齊國宰相,執掌國政。田文怨恨秦國,準備以齊國曾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為理由,來聯合韓國、魏國攻打秦國,為此向西周借兵器和軍糧。蘇代替西周對田文說:“您拿齊國的兵力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達九年之久,取得了宛、葉以北的地方,結果使韓、魏兩國強大起來,如今再去攻打秦國就會越加增強了韓、魏的力量。韓國、魏國南邊沒有楚國憂慮,北邊沒有秦國的禍患,那么齊國就危險了。韓、魏兩國強盛起來必定輕視齊國而畏懼秦國,我實在替您對這種形勢感到不安。您不如讓西周與秦國深切交好,您不要進攻秦國,也不要借兵器和糧食。您把軍隊開臨函谷關但不要進攻,讓西周把您的心情告訴給秦昭王說‘薛公一定不會攻破秦國來增強韓、魏兩國的勢力。他要進攻秦國,不過是想要大王責成楚國把東國割給齊國,并請您把楚懷王釋放出來以相媾和。’您讓西周用這種做法給秦國好處,秦國能夠不被攻破又拿楚國的地盤保全了自己,秦國必定情愿這么辦。楚王能夠獲釋,也一定感激齊國。齊國得到東國自然會日益強大,薛邑也就會世世代代沒有憂患了。秦國并非很弱,它有一定實力,而處在韓國、魏國的西鄰,韓、魏兩國必定依重齊國。”田文聽了后,立即說:“好。”于是讓韓、魏向秦國祝賀,避免了一場兵災,使齊、韓、魏三國不再發兵進攻,也不向西周借兵器和軍糧了。這個時候,楚懷王已經到了秦國,秦國扣留了他,所以田文還是要秦國一定放出楚懷王。但是秦國并沒有這么辦。田文任齊國宰相時,一次他的侍從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稅,三次往返,結果一次也沒把租稅收回來。田文問他這是什么緣故,魏子回答說:“有位賢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義把租稅贈給了他,所以沒有收回來。”田文聽后發了火一氣之下辭退了魏子。幾年之后,有人向齊湣王造田文的謠言說:“田文將要發動叛亂。”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湣王,湣王便猜疑是田文策劃的,為避免殃禍田文出逃了。曾經得到魏子贈糧的那位賢人聽說了這件事,就上書給湣王申明田文不會作亂,并請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于是在宮殿門口刎頸自殺,以此證明田文的清白。湣王為之震驚,便追查考問實際情況,田文果然沒有叛亂陰謀,便召回了田文。田文因此推托有病,要求辭官回薛邑養老。湣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3、拜為魏相:隨著田文的名聲進一步提高,田文專權也進一步加強,以至于天下知有孟嘗君而不知齊王,齊湣王感受到了來自田文的威脅,借田甲挾持案,嫁禍田文,田文恐懼,就到了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公元前284年,在田文的配合下,魏國同西邊的秦國、趙國聯合,幫助燕國攻打并戰敗了齊國。齊湣王逃到莒,后來就死在那里。齊襄王即位,當時田文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地位,不從屬于哪個君王。齊襄王由于剛剛即位,畏懼田文,便與田文和好,與他親近起來。
五、史書對田文的評價
公孫戍曾:“大國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聞君于齊能振達貧窮,有存亡繼絕之義。小國英桀之士,皆以國事累君,誠說君之義,慕君之廉也。”
荀子:“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
賈誼:“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司馬遷:“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蓋六萬余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曹植:“若夫田文、無忌之疇,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飛仁揚義,騰躍道藝,游心無方,抗志云際,凌轢諸侯,驅馳當世,揮袂則九野生風,慷慨則氣成虹霓。”
司馬貞:“靖郭之子,威王之孫。既彊其國,實高其門。好客喜士,見重平原。雞鳴狗盜,魏子、馮暖。如何承睫,薛縣徒存!”
王安石:“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難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譯文:世人都稱道孟嘗君能夠招攬士人,士因為這個緣故歸附他,而孟嘗君終于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兇狠的秦國逃脫出來。唉!孟嘗君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的首領罷了,哪里能夠說得上得到了賢士?不是這樣的話,孟嘗君擁有齊國強大的國力,只要得到一個“士”,(齊國)應當可以依靠國力成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國,還用得著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嗎?雞鳴狗盜之徒出現在他的門庭上,這就是賢士不歸附他的原因。
錢穆:“其時孟嘗君在齊固已戴震主之威名,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齊矣。”
楊寬:“到公元前301年齊愍王繼位后,田文專權,弄得‘聞齊之有田文,不聞有其王’。”
李宗吾:“孟嘗君一生的成就,說到底就是得益于他善于掛著仁義道德的招牌來網織人才,然后再借助這些人才的力量來實現他的抱負。實際上,越偉大的抱負越需要別人的幫忙,此即唯有善于借梯者才能登高望遠。”
五、小編對田文的評價:
孟嘗君田文確是一個流氓大亨,王安石對于他的“特雞鳴狗盜之雄耳”的評價是恰如其分的。但是作為流氓大亨的孟嘗君在招致各種流氓、惡霸的同時,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贏得尊賢重士的好名聲,也確實網羅了一些有才能的“士”,這也是不可否認的。其實,“雞鳴狗盜之雄”和“能得士”并不是矛盾的。綜上所述,孟嘗君應該是“雞鳴狗盜之雄”而亦能“得士”。不管怎么說,他是個有能力,有手段的政治家,在齊國當政,垂沙大破楚國,楚國從此內部分裂,一蹶不振,再無爭霸天下之力;函谷破盛秦,戰國能做到此的都是名垂千古的名將;任魏相合聯軍又破齊,直接導致齊國再無大作為。一生破戰國三大國,簡直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終其一生,各國諸侯不敢輕視,他后期地位超然,中立于各國之間,各國均不敢進犯他的封地。做人臣到此地步,也算做到最頂端了吧?我想,他的出身限制了他的發揮,如果他能幸運得一國國君之位,或許會改寫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