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祖師的真實身份是整個《西游記》故事脈絡的關鍵,揭開了菩提祖師的身份,整部小說隱含的情節也就清晰起來了。
很多人都認為菩提祖師是個道士,電視劇也把他塑造成一個道士形象,主要理由是菩提祖師交給樵夫的《黃庭》是道家真言。
但是這只是表面,如果事情這么簡單就不需要解讀了。
實際上,菩提祖師在講課的時候,儒釋道三家他都會講,他到底屬于哪一家不能看表面。
其實菩提祖師的外貌并不是道士,描寫菩提祖師外貌的詩句如下: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他是“西方妙相祖菩提”,肯定不是道士。“菩提”一直都是佛家的象征,菩提祖師怎么也不會是個道士。菩提就是僧侶的代稱,菩提祖師就是僧侶祖師。那會是誰呢?
當然,推斷一個是誰,為什么要做某事,絕對不能看表面。一個最重要的參考因素就是——動機,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動機的,都是有目的。要推斷誰做了某件事,就要看這件事的最大受益者是誰。
孫悟空在菩提祖師這里呆了十年左右,前面七年都在打醬油,真正的學藝時間只有三年左右。孫悟空三年就能學到如此牛逼的本領,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孫悟空天賦異稟,一學就會;
二、菩提祖師異常牛逼,才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教出這么牛逼的徒弟。
菩提祖師的身份只有兩個可能,就是兩大勢力最牛逼的人: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來佛祖。
孫悟空的后期行為對誰最有利,誰的嫌疑就最大。
首先,孫悟空大鬧天宮對玉帝和太上老君都毫無益處,鬧天宮的的獲益人顯然是如來佛祖。
我們慢慢說來。
孫悟空被培養出來之后,菩提祖師把他趕走:“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菩提祖師鼓勵孫悟空惹禍行兇,但是絕對不能把他供出來,否則弄死孫悟空!
孫悟空下山之后果然沒有讓菩提祖師失望,很快他就攪龍宮鬧地府,最后鬧天宮。最后孫悟空被如來降服,壓在五行山下。
如來降服孫悟空的時候是出盡了風頭,自己取名開“安天大會”,被玉帝奉為上賓,一時間十分風光!各路神仙也都過來拜見如來,“深感法力”。你法力太高強了,太牛逼了,我們都開了眼了!
而他自己對這件事情的描述也是極其得意,并向屬下炫耀:
原文〔如來道:“那廝乃花果山產的一妖猴,罪惡滔天,不可名狀。概天神將,俱莫能降伏,雖二郎捉獲。老君用火鍛煉,亦莫能傷損。我去時,正在雷將中間,揚威耀武,賣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問他來歷。他言有神通,會變化,又駕筋斗云,一去十萬八千里。我與他打了個賭賽,他出不得我手,卻將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壓他在那里。五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卻方辭駕而回。”〕
這里,如來夸大了孫悟空的本領,然后說自己抓孫悟空易如反掌,最后又強調玉帝設宴款待他,把他奉為上賓,十分風光!
那么光憑這些就斷定菩提祖師就是如來佛祖很多人覺得還是不夠。
所以還有更多的細節,我們一一道來。
首先,孫悟空學藝前后的性格變化,他的性格決定著他后期的種種行為。
孫悟空后期的性格大家都知道,好斗好殺,喜歡爭勇斗狠,并且狂妄自大。實際上比孫悟空本領高強的妖魔神怪多的是,但是要論狂妄幾乎無出孫悟空之右者,大鵬鳥本領那么高強,那么狂妄,也只敢在下界蹦噠,只敢在下面抓唐僧吃,并不敢上天庭搞蟠桃吃!
實際上,孫悟空學藝之前是一只乖巧可愛的猴子。
原文〔祖師道:“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可見孫悟空學藝之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好猴子,被打了還給別人作揖賠禮,絕對是猴中之道德楷模。
這里孫悟空有沒有可能對自己的性格說謊?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
孫悟空歷盡艱難才找到菩提祖師,他是“志心朝禮”,在說到自己來歷的時候,菩提祖師訓斥他說謊,要趕他走,〔猴王慌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決無虛詐。”〕再者,他也沒有必要說謊,他是來修仙求長生的,又不是來選道德模范的,何必要冒著被趕走的風險去說這個小謊呢?
所以,孫悟空被培養出來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去鬧事,不僅要傳授他鬧事的本領,還要培養他鬧事的性格。那么為孫悟空收場的人肯定也是培養他的人。
第二,觀音菩薩“傳信”。
孫悟空和十萬天兵打仗的時候來了一個關鍵性人物——觀音菩薩,她點出了孫悟空和如來之間的聯系。
觀音菩薩名義上是來參加蟠桃宴的,“恰好”遇到孫悟空在搗亂。
原文〔菩薩聞言,即命惠岸行者道:“你可快下天宮,到花果山,打探軍情如何。如遇相敵,可就相助一功,務必的實回話。”〕
她安排木吒去幫忙,并交代他打探情報。
木吒不是孫悟空的對手,打了六十個回合就扛不住了,回來向觀音菩薩報告消息。然后〔菩薩低頭思忖。〕思考之后有了答案。
原文〔卻說玉帝拆開表章,見有求助之言,笑道:“叵耐這個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敵過十萬天兵!李天王又來求助,卻將那路神兵助之?”言未畢,觀音合掌啟奏:“陛下寬心,貧僧舉一神,可擒這猴。”〕
玉帝問誰能降妖并不是沒人能夠降妖,而是不知道孫悟空的實力如何,玉帝不知道選誰降妖合適。這跟打牌是一個道理,不能隨便丟王炸,必須知道對方的實力再決定出什么牌。
這時觀音給出了一個非常精準的答案——二郎神。
二郎神跟孫悟空打了三百回合不分勝負,然后孫悟空看到自己的猴子猴孫被梅山六兄弟抓了,無心再打,準備逃走。和二郎神比變化,卻總是被二郎神稍勝一籌。二郎神剛好比孫悟空強一點點。這說明觀音對孫悟空的本領掌握的十分精準,可見她十分了解孫悟空的底細。
這一點是很可疑的,因為那么多人和孫悟空交手,都沒打探出孫悟空的實力,觀音菩薩輕而易舉的就精準的掌握了孫悟空的實力。
而實際上,木吒并沒有說過一句關于孫悟空實力的話,只是說了這個妖怪是花果山的,并且是一個猴精。然后觀音就精準的掌握了孫悟空的實力,可見,觀音事前是知道孫悟空的,并且知道孫悟空的本領,她讓木吒去打探的目的,就是為了確認鬧事的這貨就是孫悟空。
這其實是給了玉帝一個提示:孫悟空肯定和佛教勢力有關系。實際上這里,觀音菩薩肯定不是偶然到來,她的到來就是替如來給玉帝帶個話:孫悟空就是我如來的猴,要你好看。所以后來玉帝和太上老君又故意放走孫悟空(后面再講),讓如來過來降妖。
第三,如來降服孫悟空的時候處處都在照顧孫悟空。
如來降服孫悟空的時候,對他說“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可見如來知道孫悟空的本來面目。
其次,如來翻手壓孫悟空的時候,“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
“輕輕的”壓住,耐人尋味,他其實怕傷了孫悟空,所以一開始孫悟空差點又蹦出來了,就是如來下手較輕的緣故。
事后,如來吃飽喝足從天庭回去的時候,并沒有忘記孫悟空。
原文〔如來即辭了玉帝眾神,與二尊者出天門之外,又發一個慈悲心,念動真言咒語,將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會同五方揭諦,居住此山監押。但他饑時,與他鐵丸子吃;渴時,與他溶化的銅汁飲。待他災愆滿日,自有人救他。〕
如來佛祖派人看管孫悟空,給他吃鐵丸子和銅汁,也是在進一步鍛煉孫悟空的體魄。
這時候孫悟空完成了他的第一個使命——鬧天宮,而他的第二個使命——取經,如來其實也早有安排了。
此外,如來對于孫悟空的處置方式和玉帝的想法是有出入的。玉帝本來是要弄死孫悟空,如來奉旨前來降妖,抓住孫悟空之后至少要請示玉帝如何處置,但是他沒有。他擅自將玉帝給孫悟空判的死刑改為500年有期徒刑。
如來給五行山上貼的那個符也不僅僅是為了壓住孫悟空,實際上也保護了孫悟空。
這里孫悟空已經在懷疑菩提祖師和如來是同一個人了。所以孫悟空后來說自己“被如來哄了”,其實大有深意。
孫悟空說自己被騙了指的其實是其他的事情。他指的是,如來佛祖培養了他卻又坑害了他。
但是這時候孫悟空只是懷疑,并不能完全確信。
直到真假美猴王的時候,孫悟空才終于完全確定了菩提祖師就是如來佛祖。
第四,孫悟空的懷疑。
在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這段情節中,孫悟空變成小妖怪去接金角和銀角的老娘,孫悟空走都老妖婆的門口的時候哭了起來,他知道自己去之后要給老妖婆下跪,于是他傷心的流淚了。
原文〔我為人做了一場好漢,止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為他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一卷經能值幾何?今日卻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風訊。苦啊!算來只為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
孫悟空感覺自己受了辱所以哭。
但是這里孫悟空說他只拜了三個人:如來,觀音,唐僧。
這里他漏了一個人,卻多了一個人。
他漏的人是菩提祖師,而多的人是如來佛祖。
孫悟空拜師學藝的時候拜菩提祖師拜了N多次,但是在此之前他卻沒有拜過佛祖。
西游記中,孫悟空總共見了如來五次:第一次是如來降他的時候,這一次見面一言不合就被壓了,孫悟空沒有拜如來。第二次見如來是在金角銀角這段情節之后,是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精拿著金剛圈把孫悟空整的實在沒招了,他才去找如來幫忙,這一次已經是在金銀角之后了。第三次是找如來辨別真假美猴王。第四次是找如來降服大鵬鳥。第五次是到達目的地找如來取經。
孫悟空之所以說他拜過如來卻不提菩提祖師,是因為他早就猜到菩提祖師就是如來佛祖。
第五,真假美猴王,如來為悟空圓謊,徹底揭開了如來和孫悟空之間的那層窗紗。
假孫悟空其實就是孫悟空自己。孫悟空被唐僧欺負的實在受不了了,就打了唐僧一棍泄憤,然后說是假孫悟空打的。如果真的有一個和孫悟空一樣本領的妖怪要殺唐僧,一棍子能打死一百個唐僧。
孫悟空打唐僧只是為了泄憤,但是這個謊話怎么圓場成了一個問題。
兩個悟空打到天上,用照妖鏡照不出來,然后去找觀音也認不出來,然后到地獄找諦聽,諦聽聽出了真相,但是他圓不了這個謊,他不敢說也不能說,“怪名雖有,但不可當面說破,又不能助力擒他。”于是諦聽讓他倆去如來那里辨真假。
兩個孫悟空剛到如來那里,如來就對眾人說:“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斗而來也。”真假孫悟空其實是一猴二心。
然后如來編造了六耳獼猴來為孫悟空圓謊。
六耳是一個十分關鍵的信息點。
很多人以為六耳獼猴是有六只耳朵,當然不是!
如果是六只耳朵,照妖鏡早就照出來了!
“六耳”其實指的是第三個人,是偷聽的意思。
在《西游記》中,“六耳”一詞最早就是從孫悟空嘴里說出來的。
孫悟空在學藝的時候,參透了菩提祖師的謎語,夜里偷偷的摸到祖師的房間里,他說“此間更無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師父大舍慈悲,傳與我長生之道罷,永不忘恩!”
一個人有兩只耳朵,六耳就是第三個人,六耳是偷聽的意思。
所以六耳獼猴就是偷聽獼猴,“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 “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獼猴也。”
這段話既為孫悟空圓了謊,又與孫悟空對上了暗號。
對了暗號之后,孫悟空一切都明白了,他終于明白了自己所經歷的這一切原來都是被如來提前安排的。
然后如來又給孫悟空許諾:“你休亂想,切莫放刁。我教觀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
如來圓謊這件事,既讓孫悟空徹底清楚了前因后果,又許諾將來封孫悟空坐金蓮,并且明白的告訴唐僧,孫悟空是我親點的猴,以后你放尊重點。
從此以后孫悟空老實了很多,而唐僧也再也不敢欺負孫悟空了,一舉多得。
但是如來圓的這個謊并不完美,他為了解釋六耳獼猴為何能有和孫悟空一樣的本領,他說六耳獼猴善聆聽,能知過去未來。但是如果六耳獼猴真的能知過去未來又何必跑這里來送死呢?謊話總是有破綻的。
第六,孫悟空的名字。
孫悟空的名字是菩提祖師取的。
原文〔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
這十二個字明顯是佛教中常用的輩字。孫悟空就是按輩分取的名字。
觀音菩薩在收服沙僧和豬八戒的時候,分別給他們取了法名——沙悟凈、豬悟能。
當觀音菩薩打算給孫悟空取法名的時候,孫悟空說我已經有法名了,而且剛好也是悟字輩。這并不是簡單的巧合。
原文〔菩薩道:“既有善果,我與你起個法名。”大圣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孫悟空。”菩薩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歸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卻與他相合,甚好,甚好。這等也不消叮囑,我去也。”〕
孫悟空從菩提祖師那里排輩排的悟字輩,跟觀音菩薩取法名排的輩分剛好一致,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巧合。而菩提祖師肯定也不是觀音菩薩,因為觀音菩薩之前并不知道孫悟空的真名,只知道他是花果山的猴精。
第七,三乘法。
菩提祖師給孫悟空講課的時候,“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如來給弟子們講課的時候,“講的是三乘妙典”。
三乘教法是佛教經典,小乘、中乘、大乘,總共三乘。唐僧取經取的正是大乘教法。
在整部《西游記》中,只有菩提祖師和如來講過三乘教法,這其實也暗示了如來和菩提祖師同一個人。
當然有很多人認為菩提祖師是太上老君,認為菩提祖師儒釋道三家都會講,應該是個精通三家的人,而太上老君化胡為佛,所以太上老君儒釋道三家都會講,所以菩提祖師的真實身份是太上老君。
如果太上老君化胡為佛,那就說明佛教是在道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那它們的核心內容必然是相同的,如來佛祖會講點道法又有什么稀奇的呢?
至于太上老君打造的金箍棒遇到孫悟空會發光,這個更容易了,金箍棒只不過是一件神器,只要有大神通都是可以操作的。
更重要的是,孫悟空后期的種種行為,對太上老君并沒有什么好處,如果菩提祖師是太上老君,后文的很多情節就解釋不通了。
總之,經過上文的種種分析,菩提祖師的真是身份就是如來佛祖,也只有這樣,整個故事情節才講得通,很多細節才解釋得合理。也只有這樣,后面的故事劇情才能合理展開。后面的故事劇情中的種種矛盾的和謎團也都能因此而解釋的通。
所以菩提祖師的真實身份是奠定整部《西游記》明線和暗線的故事脈絡,也是所有謎題的核心。
《西游記》揭秘的第一講就先講到這里,有興趣的請關注【過期報紙】,后面的揭秘和解讀我會定時更新,敬請關注!
孫悟空的一生都是被設計的。如來佛祖化身菩提祖師交給孫悟空鬧事的本領,并且培養了孫悟空鬧事的性格,但是仍然不能保證孫悟空就回去鬧天宮。要讓孫悟空與天庭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還需要進一步的設計和推進。
孫悟空鬧天宮的過程也不是那么的簡單,一只幕后推手到底是如何造就了孫悟空,又如何引導孫悟空去大鬧天宮的呢?我們下一期再講。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