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多喝水少會患痛風
近日,博友qzxjzyw在天涯社區爆料稱,秋季是痛風的發作高峰期,痛風這種慢性嘌呤代謝障礙所致的疾病,成因與肥胖脫不了干系,而已患痛風者及該病的“后備軍”們,如果在天熱出汗多的時候喝水少,很可能造成血液濃縮,尿酸由此沉積并析出,導致疾病發作。
此言一出,引來不少網友圍觀,有博友表示:“痛風痛苦啊,看來以后要多喝水了?!薄安皇前??不是說喝啤酒、吃高嘌呤食物才會痛風嗎?少喝點水也痛風?”
專家觀點:
血液黏稠度太高也會誘發痛風
痛風是一種富貴病,是人體內一種叫做嘌呤的物質的新陳代謝發生了紊亂,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謝產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癥,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在一定的適宜條件下,尿酸即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的異物炎性反應。根據痛風的臨床表現,可將其分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及慢性關節炎、痛風性腎病變三類。
研究發現,原發性痛風多半有家族史,一般與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胰島素抵抗關系密切,繼發性痛風大多是由于慢性溶血性貧血、白血病、骨髓瘤、惡性腫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各種腎臟器質性疾病等導致的腎功能減退所引起。不運動、少運動也是誘發痛風的重要誘因。
“很多人都知道,痛風與飲酒、過度攝入高嘌呤和高蛋白食物等有關,卻很少人知道,其實飲水少也是誘發痛風的一個重要原因?!秉S教授介紹說,像天熱時,人體容易出汗,水分會不知不覺地流失,而水分補充不足或不及時的話,血液就會濃縮,尿酸因而更易沉積并析出,誘發該病?!耙虼?,建議那些運動量較大的人每日的飲水量應在3000毫升左右,可幫助促進尿酸排出。同時應均勻飲水,不要一次喝得太多?!?/p>
目前已經是秋天了,早晚天氣較涼,而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常因受涼而起,這是由于關節在受涼的狀態下,膚溫進一步降低,有利于血中尿酸在局部沉積,同時局部血管發生痙攣性收縮,關節組織的血液供應減少,血循環處于不良狀態,于是誘發關節炎。因此,眼下一定要注意保溫,即使感覺較熱較悶,也應適當蓋被而眠,不宜再開空調或對著風扇吹。
小貼士:
痛風患者鍛煉別過度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痛風?,應牢記12字原則,即“管住嘴、減體重、多飲水、勤運動”。飲食原則應掌握“三低一高”原則,三低即低嘌呤或無嘌呤飲食、低熱量攝入、低鹽飲食,一高即大量飲水,每日尿量應達到2000ml以上,有利于尿酸排泄,防止尿酸在腎臟沉積。
適量運動對解除痛風癥狀有良效,但做運動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運動過度,出汗過多會導致尿量減少,尿酸堆積,甚至可能誘發急性痛風。
運動強度以中低強度為宜,體質較好的可以適當加大運動量,但一定要注意以中等強度為主,避免劇烈的腿部運動,如登山、長跑等。每次運動約30分鐘,最好選擇在午睡后至晚飯前這段時間,上班族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活動時間。每周運動3~5天,體質較好或有運動習慣者應堅持每日運動。
痛風發作時,盡量不要運動,或者在疼痛間歇期運動。運動后充足的睡眠和補水都是必要的。超重或肥胖者運動減肥應循序漸進,否則容易導致酮癥或痛風急性發作。
專家提醒:
饑餓療法反而會升高尿酸水平
至于治療,患者自己首先要分清楚哪些是止痛藥,哪些是降尿酸藥,兩者使用的時機完全不同。止痛藥是突然關節急性疼痛時使用,不痛時就要停用,“這類藥物副作用較多,除嚴重胃腸道反應外,還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因此千萬不能長期服用?!倍的蛩崴幬镆话銢]有止痛效果,但可以使尿酸降至正常范圍及預防痛風發作,所以平常要每日服用。
臨床觀察發現,許多病人認為降尿酸藥物副作用大,因此不愿長期接受藥物治療。一些病人認為既然痛風通常是由于攝入高嘌呤食物引起,因此盲目采用所謂的“飲食控制”療法,想通過單純的飲食控制,達到降低血尿酸水平的目的。更有甚者,試圖通過“饑餓療法”治療痛風。對此,黃教授表示,雖然藥物都有副作用,但對于降尿酸藥物來講,只要應用適當,副作用還是很小的。另一方面,由于饑餓等可導致糖原異生增加,有機酸(如β-羥丁酸、自由脂肪酸、乳酸等)的產生增多,這些有機酸會對腎小管分泌尿酸起競爭抑制作用而使尿酸排泄減少,從而導致高尿酸血癥。所以,饑餓不僅不能降低尿酸,反而會使尿酸水平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