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地理第91篇,氣候地理第10篇。
熱帶氣旋
定義:熱帶海面上,溫度高,海面上形成上升氣流,形成低壓,周圍高壓氣流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側向風,最終形成中間氣壓低,四周氣壓高的旋風,叫氣旋。西北太平洋沿岸國家氣旋叫臺風,東北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國家叫颶風。
壓強:氣旋控制區熱低壓。
必要條件:溫暖的海水。
能量來源:吸收海水的熱量,高溫海水(一般26°以上)冷凝釋放的汽化熱。
發生地:熱帶海面上(低緯度地區),維度大于5°(因為維度低了,地轉偏向力太弱)。
發生時間:四季均有,夏季最多。
氣旋形狀:氣旋近似于圓形或橢圓形。
氣旋方向:氣旋北半球是逆時針旋轉,南半球是順時針旋轉(北極星視角)。
氣旋大小和速度:直徑在100至2000 km之間,中心最大風速超過30m/s。
氣旋強度:超強臺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51.0米/秒,也即16級或以上;強臺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級;臺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級;強熱帶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24.5-32.6米/秒,也即風力10-11級;熱帶風暴: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7.2-24.4米/秒,也即風力8-9級;熱帶低壓: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0.8-17.1米/秒,也即風力為6-7級。
氣旋結束:未登陸的熱帶氣旋可能維持2至4周直到脫離熱帶海域,水面溫度降低,使得吸收的能量減少,氣旋強度減弱或消失;登陸的熱帶氣旋由于因為失去維持能量的溫暖海水(水汽不充足,也缺乏能量來源),外加地形阻隔,通常在登陸后48小時內快速消亡。
氣旋影響:中心地帶由于上升氣流,遇冷,容易形成雨,而周圍由于大氣下沉,所以多是晴朗天氣。同時由于本身是旋風,會給當地帶來大風天氣,破壞力很強。由氣旋引起的海水異常升高,如果與潮汐相疊加,一般容易引起較大海嘯,也叫風暴海嘯。(大風,強降水,風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