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皖贛行(5)-淮南古城壽縣




2014年3月皖贛行游記(5)--淮南古城壽縣

(3月20日)

 

   從黃山下來的返京路上,在朋友介紹和邀請下,我們順路游覽了淮南古城壽縣,一個鮮為人知,但卻有不少歷史故事的地方,豆腐的發源地,也是古人創造傳奇水利工程的地方。在百度網上看關于壽縣的介紹,一看就是出自官吏之手,那么多歷史、那么多文化,甚至那么多成語,不去介紹,卻在那里大篇幅地介紹工農業及總產值,這些東西肯定不是壽縣的特點,所以讓人一看就提不起興趣,真是埋沒了做過楚國國都的壽縣,甚至有人講當年連上海都是壽縣的遠郊區,更何況這里還是豆腐的發源地,至今仍有一席豐富的“豆腐宴”讓人眼饞。





    壽縣及附近有不少歷史文化景點,正是由它們再現了壽縣的歷史輝煌。這其中包括壽縣古城墻、堪稱縣級歷史博物館之首的壽縣博物館、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并被毛主席夸贊“好大一口鼎”的楚大鼎、出土金銀棺和舍利的報恩寺、公元383年發生在八公山麓的秦晉淝水之戰的古戰場、相傳楚王斗雞的斗雞臺、以及書寫“淮南子”的漢淮南王劉安墓、原為趙將后衛楚將的廉頗墓、具有大量珍貴文物出土的蔡昭侯墓等等。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僅參觀了壽縣古城墻和歷史博物館。

 

5.1 壽縣古城墻


     在一位當地講解員帶領下,我們乘車進入城內,首先來到仍保持原貌的城東面的賓陽門。壽縣古城墻是國內現有保存完整的七大古城墻之一,現存的城墻為南宋時期所建。從其城墻高度及城內外結構就可以看出,盡管它有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包括甕城、城門、護城河、吊橋、角樓、警輔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等等,但其作用不僅是御敵,而更多的作用是防洪。在古代形容壽縣城墻為金城湯池固若金湯,歷史上有鐵打壽州城之說,講的實際都是在淮河泛濫時,壽縣縣城保持完好,而非戰爭考驗。

 


    城垣保存完整,周長6650.8米,垛墻之下墻體高僅7.7米。城墻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墻體以土夯筑,外側貼磚,外壁下部用條石砌筑2米高的墻基。城墻磚石之間用糯米汁拌石灰等物彌合,非常牢固。整個城墻呈四方形,但四角均為圓弧形,而城墻內側則為坡狀,顯然這更有利于防洪。





      壽縣位于淮河流域中段,城周圍水域豐富,淮河重要支流淠河流經城邊進淮河;另一條重要河流東淝河經瓦埠湖至八公山入淮河;因此這里除去戰爭之亂,壽縣所遭受最多的災害就是水患,所以人們在城墻建設方面有著許多關于防洪的發明創造。



     上圖城墻上的兩塊黑色標牌分別是1954年和1991年兩次淮河大水期間,壽縣縣城外水位高度。顯見的水位都已經高于城門洞。據說1991年大水,由于城南城墻較低,人可以坐在城墻上洗腳,但大水卻沒有進入城內,城內一片安瀾。

      大水來時,城門關閉,城門處有不少的加固和防水設施。據說為在大水圍城期間,城內之水(包括污水)仍可以排出,這是因為城墻設有兩處水關涵洞,分別位于城東北、西北隅。涵洞始建年代失考,明清均有修葺。今東西涵壁刻有崇墉障流金湯鞏固石刻,皆為光緒時期重修時所題,但涵體建筑已經損壞。據說兩涵形制大體相同,其一端連通城內河渠,另一端經過城墻伸出城外。涵周圍起筑有與城墻等高的磚石結構月坎,坎內可拾級而下,外壁圍護厚實的堤坡。涵溝上封石板,設閘5道。如此設施可使人們隨時進坎啟閉閘門,控流自如,既可實現城內內河積水的排出,又能消除外水倒灌的隱患。真是由衷地贊嘆出代壽州人的聰明智慧,這是壽縣人民的驕傲。

 




      壽縣城墻四門的甕城結構也很值得一提。壽縣城墻四門外皆有護城甕城,內外門洞均為磚石券頂結構。除南門外,東北西3門的甕城門均與城門不在同一中軸線,均與所在城門在平面上呈90度直角,而東甕城門與城門平行錯置達4米。這種巧妙設置是基于軍事防御上的考慮,即敵軍突破甕城后,需改變方向才能攻擊城門,有利于城上守軍防守反擊,形象地比擬為“甕中捉鱉”。還有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防洪,即當洪峰沖破外門進入甕城后,勢必因兩門位置的交角改變其沖擊方向。

 

 


     壽縣是一歷史名城,但輝煌時刻大都在楚、漢時期。禹定九州,壽地屬揚州,殷商如制。到周朝這里屬六、蓼兩國,楚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滅六、蓼,此地就開始屬于楚國了;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東面吳國占領壽地;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吳翼護,遷都到此,改稱此地為下蔡,壽地屬蔡;公元前447年楚滅蔡,地復屬于楚。

    公元前241年,楚在秦國的步步逼迫下,經過上圖中所標明的3次遷都,最終“東徙都壽春,命曰郢”。所以壽縣之所以成為了楚國國都,乃是拜秦始皇的所賜。但好日子不長,在做了近19年國都后,于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破楚克郢,虜楚王負芻,楚亡;之后秦依據其郡治管理,劃江淮及其以南地區為九江郡,置壽春為縣。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為淮南王,建都于六(今六安市),壽縣為淮南王國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劉長為淮南王,改建王都為壽縣;不久劉長被廢,漢文帝立劉長之子劉安為淮南王,仍都壽縣;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劉安謀叛而死,漢武帝廢除淮南國屬地,將壽縣劃歸于九江郡所轄。

    雖然輝煌年代有限,但這里創造的歷史文化卻是舉不勝收。一個保留有古代車轍的東門門洞內,就大有千秋。分層次的門洞結構,非常有利于防洪。城門洞壁上依稀可見的石刻,留存著許多故事。




      這面墻上刻畫出人心不足蛇吞相典故,其大意是:從前有一個很窮的人救了一條蛇的命,蛇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于是就讓這個人提出要求,滿足他的愿望。這個人一開始只要求簡單的衣食,蛇都滿足了他的愿望,后來慢慢的貪欲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滿足了他。一直到他做了宰相,還不滿足,還要求做皇帝。蛇此時終于明了,人的貪心是永無止境的,于是一口就把這個人吞吃掉了在此我才知道了這個典故的原委,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只是人們漸漸地把人心不足蛇吞相寫成人心不足蛇吞象來比喻人貪心永遠不會滿足,就像蛇貪心很大最終想吞食大象。


 


      東門城樓上的石碑記敘了著名的淝水之戰。注意這場戰役可不是發生在楚、漢年代,而是發生于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西北的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和吞并戰爭。這場決定性的戰役,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較為弱小的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先后建立了十余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發起北伐,把國家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邊。典故”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就出自于這場戰役。講的是前秦王苻堅,大舉南侵,以八十萬大軍攻打壽縣,晉軍將領謝玄帶兵八萬阻擊,使自稱可“投鞭斷流”的秦兵損兵折將。之后“圍棋賭墅”的晉軍又在八公山下擺開迎敵陣勢,使得吃了敗仗的符堅更加心急煩躁。一天晚上符堅由弟弟符融陪同去觀敵瞭陣,一看晉軍陣勢嚴整,誤望八公山上的草木皆以為是晉兵,“哎呀,晉兵如此之多”,嚇破了膽,望風而逃。淝水之戰,晉軍以少勝多,秦兵慘敗,逃跑路上,聽見陣陣風聲和鳥鳴,也疑為晉兵,更是慌不擇路,這就是典故“風聲鶴唳”的來源。

    上面講到的與淝水之戰有關的其它兩個成語,"圍棋賭墅"和"投鞭斷流"的解釋如下:



5.2  壽縣歷史博物館

   離開東門,我們開車來到了城西的壽縣歷史博物館,這座在國內少見的、具有眾多珍貴藏品的縣級博物館。據說壽縣博物館在國內,乃至世界文博界享有很高聲譽,在安徽僅次于安徽省博物館,是國家重點博物館。其收藏的一些小而精的國家一級文物,如“越王者旨于賜”劍、羊首尊、犧首鼎、楚金幣以及金棺和銀棺等,都是鎮館之寶。館內展品中尤以青銅器、瓷器和楚金幣的收藏為珍。



 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復制品和銅馬車上的銅傘復原品。





      

      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安鳳塘"的全貌模型

       安豐塘古名芍陂,為春秋時期楚相孫叔敖所造”,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它位于壽縣縣城南30公里處,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豐塘、漳河渠、都江堰、鄭國渠)之一,被譽為神州第一塘”,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古水庫堤周長25公里面積34平方公里蓄水量1億立方放水涵閘19灌溉面積93萬畝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與他重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的富民強國政策是分不開的。


 

楚王墓出土的青銅器





郢爰,楚國金幣



      該館的珍藏得益于解放后本地開挖的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金銀棺和舍利的報恩寺、漢淮南王劉安墓、具有大量珍貴文物出土的蔡昭侯墓等。據說這也得益于當地人民的護寶之心,壽縣人自豪地告訴我們,這里自古以來民風純樸,幾乎所有近期開挖的墓穴均未出現過盜墓現象。2007年國家再次開挖李三孤堆楚王墓后,安徽省博物館要將其中的許多青銅文物運到合肥去,但當地人民堅決反對,由此僅少數文物被移至合肥,其余均保留在這里。

      

     上圖中介紹的淮南國都就在壽縣。但從圖中也可以看到淮南國的領地并不包括上海(那里當時屬于稽郡),所以壽縣人講的當時上海是壽縣的郊區的說法,純屬調侃。

     但淮南王及“淮南子”的作者劉安在這里是可以堪稱主角之一的。劉安(前179年-前122年),“劉邦之孫,劉長之子,淮南王,都壽春”。招門客一同撰寫《鴻烈》(后世稱《淮南子》)。《漢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被告謀反而畏罪自殺。可百姓們卻相傳劉安是在八公山煉丹“得道成仙”了,而且他沒服完的仙丹被家里的雞、狗吃了,也隨之升天了。由此就有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其煉丹疏忽而悄然而生的豆腐,至今仍被人稱道。歷史相傳農歷九月十五日是淮南王劉安誕辰日,每年的這天,全國內陸豆腐坊都要舉行公祭,祭畢聚餐,以紀念豆腐先師劉安。

   劉安出土的青銅器





      陶瓷業至唐宋得到了蓬勃發展,相比鈞、汝、官、哥、定等名瓷,壽縣窯瓷雖然不是很出名,但在歷史上還是有其一筆的,為此館內專設了《彩瓷繽紛》專題館。唐代“茶圣”陸羽對壽縣窯瓷給予如下評價“碗,越州上,鼎州次,在下為岳州、壽州、洪州.......。壽州瓷黃,茶色紫”。









5.3 豆腐宴

   按照壽縣人講,八公山乃豆腐發源地,發明人是劉安。相傳劉安嗜好仙丹術士,常與八位著名的術士經常在壽縣北山一帶切磋煉丹之術,故這里被稱為“八公山”。一次偶然機會,劉安端著豆漿,看著仙丹發愣,竟將豆漿與仙丹搞到了一起,豆漿逐漸凝固成絮狀,繼而生出鮮嫩柔滑的豆腐。劉安大膽地嘗試了一下,鮮嫩無比,于是劉安就成了天下豆腐的始祖和第一個嘗試豆腐的人。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

   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除豆腐外,還以各種豆制品出名。“八公山豆腐”采用純黃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當地農民制作豆腐的技藝世代相傳,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藝,做出的豆腐細、白、鮮、嫩,深受歡迎。既然豆腐出名,久而久之,當地烹煮豆腐的手藝也逐漸形成門派,其中以豆腐為主的“豆腐宴”是這里的招牌,久負盛名。

   傳統豆腐和豆腐腦



      各種豆制品










     豆腐“鮑魚”



     豆腐羹和豆腐丸子


     豆腐鯰魚



      豆腐餃子,餃子皮是用鮮嫩的豆腐做成,如何用鮮豆腐包三鮮餡餃子可是當地一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壽縣——時代造就的沒落
安徽這座小城曾經做過4次都城,保留完好古城墻,游客卻不多
楚國古都,冠絕中華!安徽這座小城,歷經千年,依舊美得低調!
最后的郢都--壽縣游記
淮南王墓
壽縣八公山對聯集錦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元县| 连云港市| 中方县| 甘谷县| 晋城| 简阳市| 忻城县| 余干县| 芮城县| 景德镇市| 龙陵县| 突泉县| 文登市| 阿合奇县| 白城市| 遂溪县| 丰宁| 奈曼旗| 铜陵市| 上杭县| 弋阳县| 萝北县| 黑龙江省| 伊吾县| 乌鲁木齐市| 常德市| 平武县| 湄潭县| 贵德县| 洛浦县| 长寿区| 大英县| 大安市| 富平县| 陆良县| 蒙自县| 女性| 彰化市| 波密县| 南木林县| 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