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寧波市旅游調研組考察杭州旅游
西湖,對我們寧波人來說并不陌生。只緣這次去杭有考察旅游的使命,加上夜宿西湖邊的便利條件,我清晨一大早就去湖濱溜達,白天在游船上從外西湖游到里西湖,再游到新西湖,晚上繼續體驗夜西湖的魅力。如此早晨、白天、晚上全天候親近西湖,在我確實還是第一次,如果用一字來描述對西湖的感受,那就是“滿”。
西湖的滿,首先是人滿。西湖的早晨屬于中老年朋友。我六點不到來到西湖,晨練隊伍已經一群接著一群,有的還專門運來了音響設備,在音樂的旋律中整齊劃一,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有的還穿著統一的練功服,更顯精神,這些多是杭城本地市民,早晨的游客也是中老年人居多。
西湖的白天屬于游客。西湖已經成為了吸引海內外游人的一極,加上今年氣候反常,我們去西湖適逢梅花、桃花、櫻花同時盛開的難得機緣,游人更多。無論是游人如織也好,人滿為患也好,這些描寫人多的詞語放在西湖幾乎全都適用。
西湖的夜是年青人的天下。為了感受一下夜西湖,我們進入了湖濱的好幾個茶室和咖啡吧,結果是每一家均客滿,終于在星巴克發現了一張空桌子,還得在別的顧客處協商來了幾條凳子,感受了一次西湖夜生活的時尚。
一處景區,從早到晚都是人滿,就是其成功之處。
游人多車自然不會少,那天我們要上船考察,正為無處停車而苦惱,突然有了個停車位,喜出望外,只是停車費每小時20元,不到半小時的以半小時計。游湖一次得付50元停車費,實在有點肉痛,也使我對西湖的寸土寸金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對旅游區來說,不是人滿為患而是人滿為喜。據悉,今年春節黃金周連日雨雪陰冷,沒能凍掉人們出游的熱情,反而烘熱了杭州商業、餐飲、娛樂、休閑等室內行業,旅游總收入達15.45億元。探求西湖引人的奧秘,就是我們考察的目的所在。
西湖的人滿,是因為有滿目碧波滿目景。西湖的山水不只是文人墨客在忘情謳歌,不只是海內外游客在流連忘返,甚至連飛鳥也被吸引來筑巢,那種在農村也很少有的碩大鳥窩,在湖濱樹枝上卻一只又一只,反映出這里實是人與自然和諧的仙境。確實,西湖的水因有源頭活水來,可每周交換一次,顯得特別清澈;一個旅游景點,如果能帶給游客五分鐘一個興奮點,一刻鐘一個高潮,就非常成功了,我們在西湖的游船上,遠遠近近都是景,有一種身在畫中,應接不暇的感覺。
西湖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景區。“引人”的是其滿目的風光,“入勝”的是其厚重的文化。在西湖,你一不小心就會腳踩到歷史,肩碰上文化,可不是嗎,即使是一條堤壩,也與蘇東坡、白居易聯系起來,這種厚重的文化積淀,是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令我感動的還有西湖人的文化意識。西湖邊上有一座武松墓,陪同的杭州朋友說此墓的歷史還不到三年,卻把游人的思緒帶到了《水滸》之中,產生了探求武松與西湖淵源的興趣。在武松墓不遠處,還有一座蘇小小墓,要把一名只活了23歲的名妓的墓置于其中,刻上文人騷客們對其的褒揚之辭,是要有點勇氣的,令人傾倒的還有其特殊的材料和饅頭似的造型,讓游客尤其是男性游客產生不少浪漫聯想,激發一親芳澤摸一把的潛意識。西湖邊上還有一座抗“非典”紀念雕塑,把抗“非典”先進人物的英名刻在其中,用美妙的華章記錄了杭州人民抗“非典”的經過。“非典”是一次全國性的疫情,在旅游景點樹立抗“非典”紀念雕塑,我還只在杭州第一次看到。把這些歷史的碎片打造成一顆顆明珠,成為了掛在西湖脖頸上的一串耀眼項鏈,讓我們感受了美西湖古典中的時尚,高雅中的風騷,實在魅力無限!
這就是西湖人的智慧!
西湖美,美在儀態萬千,美在內涵豐滿,親近一次,你也將滿有收獲。
原載《寧波政協》2007年第4期,
《杭州民革》2007年第3期,《綠葉》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