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zyysj-1《蘭桿子草》
蘭桿子草
【按語】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隨車親臨金陵仙林一趟。往經G40,耽擱一小時,順道游歷揚州城;返路G40,再誤一小時,繞不過在江都停。一居南一在北,兩個G40,涇渭不分明。正在南京吃飯時,響起北京電話鈴。酒鬼獨怕臭酒名,高溝變身今世緣。余姚有人腦進水,金陵碑文有預言----豪華市,變汪洋。任它滄桑頻頻變,金陵草會如期再現。
一、前言
金秋時節,百草豐茂。重陽前夕,同南京中醫藥大學美容系一草藥愛好者驅車往通榆河西岸邊隨意采割到幾公斤新鮮蘭桿子草。一清洗加佐料便做出鮮美的漿湯,自己因為白發見多,一口氣一直喝到漾飽嗝。一淮河水利委員會的先生評價,味道不及大米飯。但是,如果真的輕易治療白發,對付各型牙痛,值!
二、蘭桿子草簡介
1、別名 :金陵草,墨旱蓮,鱧腸,野水鳳仙,豬牙草。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因為搓揉它的莖葉時,可見黑色的汁液流出,所以又叫“墨旱蓮”。
2、因為蘇北人稱蘭桿子草,家鄉唐朝古鎮草堰口因發展需要而被撤并,重陽時節,人是物非不能事事休,淚空流何如就菊花。因為話題為南京一深愛中醫藥的王姓高人提供,所以考一考證收有金陵王氣的小草必為天賜奇緣。
3、旱蓮草在中醫美容古方中使用頻率極高,認為是烏須黑發,生長毛發的要藥。《千金月令》中的金陵旱蓮草煎;《壽親養老書》中的牢牙烏髭方、旱蓮散;《攝生眾妙方》的烏須固齒方;《太平圣惠方》的治眉毛脫落方,都是以旱蓮草為主藥。《新修本草》說用旱蓮草“汁涂發眉,生速而繁。”《本草綱目》說它能“烏髭發,益腎陰。”《本草正義》認為旱蓮草“入腎補陰而生長毛發。”明代名醫繆促醇對旱蓮草十分推崇,在《本草經疏》中說:“古今變白之草,當以茲為勝。”他認為在中草藥中,能使白發變黑的最佳藥物就算旱蓮草了。
4、食療作用
(1)治虛損百病,久服發白再黑,返老還童:豬牙草取汁,桑椹子取汁各以磁盤曬為膏,冬青子酒浸,九蒸九曬為末。上各等分,煉蜜為丸梧子大(每4丸,約1克),每服六七丸,空心淡鹽湯送下。(《簡便單方》)
(2)清上補下,又能變白為黑,理腰膝,壯筋骨,強陰不足,酒色痰火人服尤更奇效:冬至日取冬青不拘多少,陰干,以蜜酒拌透,盦一晝夜,粗布袋擦去皮,曬干,為末,新瓦瓶收貯;待夏至日取旱蓮草數十斤,搗自然汁熬膏,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臨臥時酒送下。(《醫便》二至丸)
三、運用
1、巴馬小鎮“老人無白發”之謎
●巴馬小鎮居民歷來高壽,年過花甲依然滿頭黑發,且精神矍鑠、絲毫不顯老態;
●當地特產神秘草藥“墨旱蓮、靈芝”,用其研粉洗發,可使白發迅速變黑,并促進發根新生黑發!
小鎮居民世代用“墨旱蓮、靈芝”研粉洗發:
無論男女老幼,人人不生白發
在浪漫的巴馬小鎮,幾個世紀以來,巴馬人歷來高壽,且無論是年過六旬還是百歲高齡,人人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頭發,精神矍鑠、絲毫不顯老態,滿頭找不到一根白發,無論男女老幼盡皆如此,不禁令世人嘖嘖稱奇!
據考證,當地人世代相傳都采集一種神秘草藥,將其曬干后研粉洗頭,其特有頭發黑營養,不僅可以深層祛污,使頭發黑亮順滑,還可避免白發生出,且具有護發養顏、提神醒腦之功效,正因如此,當地人一直稱它為“神奇古方”。
現代科學解密巴馬神奇古方:解密墨旱蓮神奇黑發奧秘
巴馬小鎮居民沿用“墨旱蓮、靈芝”研粉洗發的歷史已1200余年。“七珍烏發素”主要成分墨旱蓮,產于巴馬北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該地區地廣人稀,無現代工業污染,環境自然純凈。
經考證墨旱蓮的株體具有一種奇妙特性,那就是當碰到白色的毛發會產生大量植物黑色素,并吸附于毛發之上使其迅速變黑。但與其他顏色相融又不會發生變化,更奇妙的是與皮膚接觸不著色、無傷害。且經深入研究更進一步發現,使用“七珍烏發素”還可經透皮吸收起到護發養顏的神奇效果。這一發現不禁令無數學者興奮不已!若可得以推廣,定可使無數白發者受益匪淺!
黑發 養發 生發 一次完成,全面告別白發
2、“七珍烏發素”廣告
是國家衛生部門批準的染發產品,不是化學染發劑!七珍烏發素依據古傳“黑藥”養發秘方靈芝、何首烏、川芎、黑芝麻、人參、墨旱蓮、黃精,結合現代生物護發技術熬制而成。配方獨特是無毒副作用的高科技養發產品。不用化學染發,頭發自然黑潤光澤,消除了對化學染發劑會致病的恐懼。蘊含世界三大植物烏發,植物精華和多種名貴中藥萃取物質,使用數次就能夠深入毛囊毛母細胞,由發根至發梢提供豐富的“烏發因子”。兼有“洗發、黑發、修復發質”三重效果,使用方便,省時,無論是白發、枯黃及各種發質,都會讓你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黑發。
遠離染發劑、洗黑產品危害——白發就用七珍烏發素。
7分鐘清水洗出黑發 30天自然長出黑發
沒有化學的毒 只有自然的黑
漢方科技——7分鐘洗黑白發:“七珍烏發素”草本潤黑露運用巴馬原產“墨旱蓮”與漢方科技的完美結合,深層祛除頭發表皮中的油脂,迅速打開頭發表面毛囊層,強力滲透到發質內部,修復黑色素細胞,輕松一洗,7分鐘白發轉黑。
滋養毛囊——30天發根長出黑發:何首烏、靈芝、當歸、黑芝麻等純中藥精華,能有效被毛囊吸收,全面滋養毛囊,激活黑色素細胞,使發根重新獲得大量的營養和黑色素,堅持使用30天以上,毛根也能長出黑頭發,永久告別白發煩惱!
養發、醒腦、安神——更年輕、更健康、更有精神:“七珍烏發素”內含的人參、五倍子、銀杏等營養精華,滋養發根,營養發絲,持久呵護健康黑發,防止脫發、避免白發再生。同時更有醒腦安神、延年益壽等效果,使您更顯年輕、更健康、更有精神!
四、中藥藥典
1、基本信息
旱蓮草味甘、酸,性涼;歸腎、肝經;入陰血,善斂固;《得配本草》:“得川黃連治熱痢,佐綠豆治熱脹,入熱酒治痔漏。”
具有滋補肝腎,烏須固齒,涼血止血的功效;《得宜本草》:“得青鹽能固齒,得車前草治溺血。”
主治肝腎不足,眩暈耳鳴,視物昏花,腰膝酸軟,發白齒搖,勞淋帶濁,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外傷出血。
2、適應病種
(1)固齒:《本草匯言》:“治一切齒痛,用鱧腸草炒焦黑成炭,研末,見證后配藥擦之。”七月取旱蓮草(連根)一斤,用無灰酒洗凈。用青鹽四兩,食鹽一兩腌三宿,曬干。將無油鍋內炒存性,把原汁漸傾入炒干為末,擦牙咽下亦妙。(《慈幼心書》固齒方)
(2)治各種出血:旱蓮草30g,檵木花12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治吐血成盆:旱蓮草和童便、徽墨舂汁,藕節湯開服。(《生草藥性備要》)
治咳血、便血:旱蓮草、白芨各10g。研末,開水沖服。(《福建藥物志》)
治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旱蓮草、燈心草各3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治腸風臟毒,下血不止:旱蓮草子,瓦上焙,研末。每服二錢,米飲下。(《普濟方》引《家藏經驗方》蓮子散)
治血痢:旱蓮草、鐵莧菜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藥》)
治血淋:旱蓮子、芭蕉根(細銼)各二兩。上二味,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二服。(《圣濟總錄》旱蓮湯)
治小便溺血:金陵草、車前子。上二物各等分,杵自然汁,每服半茶盞,空腹服。(《醫學正傳》)
治刀傷出血:鮮旱蓮草搗爛,敷傷處;干者研末,撒傷處。(《湖南藥物志》)
(3)治白帶、夢遺:旱蓮草60g,白果14粒,冰糖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治白濁:旱蓮草15g,車前子9g,銀花15g,土茯苓15g。水煎服。(《陸川本草》
(4)治腫毒:鱧腸、苦瓜同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治陰癬:鮮旱蓮草揉成團,用穿山甲將癬刮破擦癬上,奇驗。(《瘍醫大全》)
治婦女陰道癢:墨斗草120g。煎水服;或另加鉤藤根少許,并煎汁,加白礬少許外洗。(《重慶草藥》)
治白喉:旱蓮草60~90g。搗爛,加鹽少許,沖開水去渣服。服后吐出涎沫。(《嶺南草藥志》)
(5)還可治療慢性腎炎、免疫性不育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
3、做法指導
(1). 脾腎虛寒者忌多服,或加生姜等溫性食物。
(2). 肝腎不足所致頭暈目眩較重者,可加女貞子、熟地、菟絲子、山茱萸等,以增補腎養肝之功。
(3). 用于血熱出血癥,多與生地、藕節、白茅根、側柏葉等涼血止血在之品同用。
(4). 旱蓮草亦可直接取鮮品搗敷患處。
五、博士的感悟
天涯論壇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30926.shtml 作者:羅大倫 回復日期:2009-02-0418:20:00
有朋友問我在節目里講的治療少白頭的事情,其實節目播出以后,電視臺辦公室的電話接了很多,直到第三天我偶爾去辦公室,還是有人咨詢,看來少白頭很多。
我知道焗油的染料對人體很不好,就一直拒絕,等到畢業了,就在家里給自己開方子,用的是二至丸,女貞子三十克、墨旱蓮三十克,每天熬水當茶喝(三碗水熬剩兩碗),這個二至丸中的女貞子是冬至月采,墨旱蓮是夏至日采,這個時候藥物的藥性傳統認為是最好的,所以叫二至丸,有滋陰的作用,我大約服用了一年,結果頭發變黑了很多,理發師再也不勸我了,而且還向我咨詢,怎么弄的,他也想搞搞。
回家以后,母親也說,你頭發怎么黑了?
那天拍節目,大家都過來看,原來還真是黑的(當然,沒有完全黑,還有殘余,但是和以前比好多了)。還有就是吃黑豆的方法,有個老中醫堅持過,堅持了好多年,是寬街中醫院皮膚科的一位老專家,現在頭發還黑呢,但是人家堅持的時間長,一般人沒有那個毅力。
六、售價:目前市場穩定售價每公斤4.5-5元。
七、用 法: 內服:煎湯,0.3~1兩;熬膏、搗汁或人九、散。外用:搗敷、研末撒或搗絨塞鼻。
主治(功效): 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傷出血,須發早白,白喉,淋濁、帶下,陰部濕癢。
運用旱蓮草的方法,內服可用單味旱蓮草,或與其他中藥配伍制成湯劑、散劑、丸劑、膏劑。還有一種簡、便、驗、廉的使用方法值得推廣,就是將新鮮的旱蓮草洗凈后,再用溫開水浸泡片刻后搗爛取汁,加少量紅糖,用開水沖服。這種服法,由于揮發油、皂甙、維生素等有效成分不被破壞,所以療效較好。旱蓮草鮮汁,也是外治的好藥材。
八、對毛發的作用
《太平圣惠方》中對治眉毛脫落方值得推薦。眉毛是眼睛的門面,眉毛脫落雖對身體健康無重大影響(麻風等疾病引起的脫眉除外),但影響面容美觀,會造成精神苦惱。眉毛脫落方用新鮮旱蓮草搗爛絞汁,再以汁磨生鐵,用此汁涂在兩側的眉弓骨部位,并用手指沾藥汁反復揩擦,以使藥力滲透到眉毛的皮下。堅持使用數月,有較好效驗。眉毛脫落、眉毛稀疏的人不妨一試.
九、聯想
做烏米飯的植物還可以有:
1、南燭(古名楊桐,又名烏飯,屬杜鵑科常綠灌木,葉草質,橢圓狀卵形,新葉鮮紅,老葉深綠;總狀花序腋生,花冠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注意這不是南天竹)。孫思邈方書曰:"南燭煎,益髭發、即容顏,兼補暖,又治一切風疾,久服輕身明目,黑發駐顏。"
2、烏桕(這是喬木)。烏桕的根皮及葉入藥,有消腫解毒、利尿瀉下之效。
3、楓。楓樹的嫩葉可代茶。
鬼谷(南燭)
主治: 枝葉止泄除睡,強筋益氣力。子亦強筋益氣,固精駐顏。
分布:東南亞南至南太平洋的新赫布里底群島,北經越南、緬甸、中國西南、華南、華東,達琉球群島及小笠原群島,西至印度(南部)。我國,主要分布于華東、華南,僅少數分布至西南。
別名 :染菽(古名),烏飯樹(江蘇、浙江、江西),米飯樹、烏飯葉、康菊紫(浙江)、飯筒樹、烏飯子、零丁子、大禾子(江西),稱桿樹、米碎子木(廣西),苞越桔(江蘇植物名錄),米飯花(臺灣植物志) ,男續、當染菽、猴菽草、草木之王、惟那木、牛醉木、小米柴 。
備注:
(1)本品有毒,全株含梫木毒素,嫩葉含量尤多。中毒后易引起嘔吐,大便次數增多、多尿,神經中樞及運動神經末梢麻痹,肌肉痙攣。
(2)古代本草所載的南燭是杜鵑花科烏飯樹屬植物烏飯樹,南方收購和各地銷售的南燭子即為此種的干燥果實。
鬼谷傳說:
1、福建、浙南的畬族也吃烏米飯,他們是在三月三吃。畬族烏米飯的傳說不一:其一,“三月三”為米谷生日,畬民要給米谷穿上衣服,故涂上一層顏色,祈祝豐年。其二,三月三蟲蟻不作,畬民吃了烏飯,上山下山不怕蟲蟻。其三,古時畬民與敵兵交戰時,敵人常來搶米飯,畬民故意將米飯染黑,敵人怕中毒,不敢問津,畬民便安穩吃飯,有了氣力,打敗敵兵。其四,唐代畬族英雄雷萬興被關在牢房,他一頓能吃一斗米,母親送來的飯卻都被獄卒搶去,雷萬興想法讓母親將米飯染黑,從此,獄卒再也不動烏飯。以后,雷萬興越獄,于農歷三月初三戰死沙場,族人每年以烏飯悼念他。
2、林洪的《山家清供》中指出了民間食用“烏米飯”及仙家服食的“青精 烏米飯
石飯”在配方制法上的不同。前者是先將上好粳米用南燭枝葉搗汁蒸熟后,曬干收藏,食用時,用熱水煮一遍即可。后者將青石脂及青梁米在水中浸泡后搗為藥丸,食用時如今人食用中藥丸,用白水送服,并用以辟谷。
3、 明代方以智《通雅-飲食》“青食迅飯”條下:“青食迅飯,烏飯也。今釋家四月八作,或以烏桕,或以楓。”食用烏米飯,一般在農歷四月初八前后,即立夏這一天吃。選擇這一特定的節氣,其中還有一個的民間傳說。相傳戰國時期,兵圣孫武的后代孫臏曾和魏國大將龐涓一起進山向鬼谷子學習兵法。鬼谷子將兵法精華傳授給謙虛好學的孫臏。龐涓妒忌賢才,設計將孫臏騙來,割去了他的臏骨(膝蓋骨),并將孫臏關在馬廄里,用饑餓法逼他交出兵書。善良的獄卒非常同情孫臏的不幸遭遇。他瞞過龐涓手下人,就地取材用烏飯樹葉搗爛浸汁拌糯米,煮熟后捏成小團子,偷偷送給孫臏食用。因其形狀、顏色與馬糞差不多,龐涓始終沒有發現其中秘密。后來孫臏被人救出后報了仇。
4、相傳刀耕火種年代,布依族燒山開荒時煙火熏黑了天宮。玉帝農顏不悅,說下界生靈吃白生生米飯,卻讓我吃煙熏火燎的飯!命牛王下界傳旨,百姓三天才準吃一頓飯。牛王善良忠 烏米飯
厚,見人們艱苦勞作,就私自將圣旨改為一天吃三頓飯。又出主意,四月八那天讓人們做烏米飯,它將烏米飯帶回天庭復命。玉帝見下界吃烏黑米飯,才無話可說。然牛王私改圣旨不可饒恕,將牛王貶謫凡間。南天門的天兵天將奉旨將牛王扔下凡間,牛王跌掉了上牙巴,至今水牛都沒有上門牙。牛王初九就開始幫人們犁田耙田,結束了原始的刀耕火種,栽上稻秧。從此,每逢四月八,布依族同胞為了暗示對玉帝的譏諷和對牛王的尊敬愛戴,都要用烏米飯敬牛王,并讓水牛吃飽喝足、好好休息,以便第二天開始打田栽秧。
5、從前有個老太大愛吃烤鵝,每次要吃鵝,就在巷子里放上燒紅的鐵板,巷子兩頭,一頭放碗醬油,一頭放碗香醋。把鵝趕進巷子里,燙得鵝兩頭奔跑,跑到這頭吃口醬油.跑到那頭吃口香醋,不一會兒就成了烤鵝。老太大死了后,閻王把她打入地獄,罰她下油鍋,走滑油山。她的兒子就是有名的目蓮和尚。目蓮和尚知道媽媽在陰間受苦,常送飯給媽媽吃,但每次送去都被許多小鬼搶光,媽媽根本吃不到。目蓮到山上采了烏飯樹葉,泡成黑水,煮了飯送去。陰間小鬼一看飯是黑的,不敢吃,母親這才吃到。后來人們為了紀念目蓮這個孝子,“吃烏飯”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西域有神,名曰佛,佛生日以黑黍飯不落角祀之,中國奉教者率相仿效,遂成此俗。因為四月初八為佛誕之日,佛家煮烏飯以供佛,供后,將烏飯散發給弟子,說食之可以消災。因為烏飯既可口,又有益于健康,人們便煮來贈親送友,于是流傳開來。
6、烏米飯歷史悠久,出現于唐代,那時叫“青精飯”,是道家求長生不死的養 生食物,為道家齋日的餌食。
杜甫《贈李白》詩曰:"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
皮日休《南陽廣文欲于荊襄卜居因而有贈》:“青精飯熟云侵灶,白髻裘成雪濺窗。”
陸龜蒙在《道室書事》一詩中說:“烏飯新炊筆飯香,道家齋日以為常。”
張賁《以青食迅飯分送襲美魯望因成一絕》:“誰屑瓊事青食迅,舊傳名品出華陽。應宜仙子胡麻拌,因送劉郎與阮郎。”--按,“青食迅”是青精飯的別名。說“迅”是因為黑米是煮熟過的,加工起來很快。
7、從宋代開始,佛家開始將青精飯作為齋食。尤其是在四月八日浴佛節,佛教徒多造烏米飯以供佛,因這個原因也叫阿彌飯。
宋代葛勝仲的《四月八日蒙文餉黑飯》詩描繪了當時浴佛節食用青精飯的情景:“熱際初嘗四月八,磨香灌佛曉泉寒。丞公忽致般木飯,兒輩驚看歡喜丸。”
另一首云:“點漆飯蒙清凈供,翻匙那敢配羊寒。獨欣法味盈齋缽,尚欲詩辭看彈丸。”
宋代范致明在《岳陽風土記》中說:“岳州四月八日取羊桐葉淅米為飯,以祠神及祖先。”
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卷二十五(谷之四)中則說:此飯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釋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
此外,宋人也在上巳節(三月三)吃青精飯。據宋代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記載上巳節所食的青飯曰:“南燭木冬夏常青,取其葉,搗碎,漬米為飯,染成紺青之色,日進一合,可以延年……今上巳青飯……閩俗效之。”
元代開始在詩詞中始見在寒食節吃青精飯,呂誠《寒食漫興書所見三首》:“加餐未厭青精飯,爛煮那無白石羊。”
戴表元《寒食》:“寒食清明卻過了,故鄉風物只依然。窮中有客分青飯,亂后誰墳掛白錢。”
明清以后,青精飯還成為南方許多地區社日的節令食品,如明代廣東一帶社日食用的五色飯也是從青精飯派生而來的。
清代李調元《南越筆記》卷載:“今蘇羅人每以社日為青精飯相餉。”--按,今天上海一帶清明節吃的青團,明代郎瑛認為這也是從青精飯演化而來。他的《七修類稿》卷四三說:“古人寒食采桐楊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今變而為青白團子。”
十一、后語
國慶十一長假忽然結識帶旺氣的金陵草,是一種奇緣;南京中醫藥大學美容系有人同時對白發神草感興趣,是在履行一種契約;立馬從蘇北農村稻田邊運河旁找到它,是一種奇遇;淮河水利委員會專家直覺與香甜大米飯好有一比,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歧義;由此聯想到傳說紛呈的烏米飯,又顯示遇到一種超凡的氣宇;自己驗證后,立時解除多年艾火之毒,感受腎經合穴左側陰谷穴先涼后熱又像是一場必勝之戰的重陽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