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要高分”比“有思想”更實惠
作者:姬鵬
2014年全國高考已經結束,圍繞高考話題的熱點討論也如期上演,其中最引人關注的當然還是高考作文。從全國范圍來看,高考作文題目接近生活,思辨型、雞湯型不一而足;從社會反饋來看,專家說話,網友吐槽,激賞與拍磚共存。對高考作文的熱議,日漸成為一年一度的輿論盛宴。
在高考文化深度社會化的今天,高考,早已不是莘莘學子的“獨角戲”,而已成為全民共同關注與參與的社會事件。尤其是高考作文,因其較低的知識門檻與議題本身的公共性,更衍變成各階層人士的公共話題廣場。這不僅表現在“郭德綱、鐘漢良集體泄題”式的微博調侃,更在于網民對每個考題內容的各抒己見,你一言我一語,儼然一場熱鬧的“文化研討會”。
既然是一項全民參與的公共議題,每個人因其知識水平、認知標準與意識形態的差異,對每篇高考作文題目的評價,自然也就言人人殊。這一點,從某門戶網站開設的話題調查就可以看出:同一個題目,有人點贊,也有人“扔雞蛋”,沒有一個題目達成意見統一,有的甚至收獲蛋贊各半。而意見難以達成共識,其實也正說明,這篇作文題目在答案設置上足夠開放,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與自由表達能力,是好事兒。
我個人來看,我覺得高考作文不應該跟時事結合得太緊密,畢竟這是高考的作文題,不是新聞里的時事評論。孩子們不需要對一些經常變化的人或事過早地做出判斷。這個作文題,考的應該是學生日常積累的語文能力,包括閱讀面、立意高下、文字組織能力甚至行文技巧等綜合能力。這樣的作文題,不適合過于求新、求巧,更不應該過于小眾化,過多地迎合社會熱點、或者單純地劍走偏鋒反而可能給學生們平時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個人還是堅持“要高分”比“有思想”更實惠,因為我相信這個道理你我都懂的,所以別吐槽裝逼。
“說白了考的就是在一個限定時間內,寫一篇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文章”真出個只有韓寒能寫的題目,不是坑了高考學生嗎?我覺得現在大家把高考的意義都扯遠了,說的也過于夸張了。高考哪有一考定終身這么夸張?請問誰真的被高考一考定終身了?正因為這種夸張的宣傳,搞得高考是個多嚴肅的事情一樣,結果導致了許多怪現象。
實際上高考就是一種考試,考試不是篩選奇才精英的方式,是度量庸才的手段,高考作文也是。高考作文考的是什么?說白了考的就是你在一個限定時間內,能不能正確理解出題者的意圖,寫一篇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文章。你如果能完成這個任務,恭喜你,你就是蕓蕓眾生中很普通的那一位,跟祖國十幾億人口中95%的人處于同樣的水平,你也就證明了你擁有理解領導下達命令意圖、寫點普通文書的能力,擁有“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潛質,除此之外什么也說明不了。
至于少數能寫出高分作文和不屑于高考作文的奇葩,他們日后必然有其他發光發熱的方式。難道還真有人指望通過高考篩選出錢鐘書嗎?所以有些網友說作文越來越平庸,那本來就應該平庸嗎,真出個只有韓寒能寫的題目,不是坑了高考學生嗎?
說到底,把高考作文賦予如此高的意義,說一定要能考驗考生思想、內涵之類的,我覺得都有點走了歪路,或者就是那些作文培訓班,它們最希望大家把高考作文看成重點,要不哪里撈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