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氣候干燥。人們常會出現陰虛火旺的癥狀,如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出血、皮膚干澀、咽干口渴、音啞、便秘、小便少等現象。還有的人會出現燥咳癥狀,如干咳少痰、痰中帶血等等在干燥的秋季需防“秋燥”,而通過飲食防治秋燥是最好的辦法。
預防秋燥除了多吃蔬菜,多喝水,適當到戶外活動之外,還可以用一些潤燥的中藥煮粥泡茶,如沙參、麥冬、云竹、百合等做藥膳(粥或湯);還可服用麥冬百合銀耳湯、銀耳鮮藕湯、冰糖煮梨水、菊花麥冬泡茶等,均可以清火潤肺,起到保健作用。
百合粥:
百合質地肥厚,醇甜清香,甘美爽口。《本草綱目拾遺》:“清痰火,補虛損。”兼具美食與中藥的雙重身份。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有清熱寧心作用。所以,秋日適當食用百合可以解除秋燥。
取百合50克,粳米60克,先將百合與米分別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水,用小火煨煮。等百合與粳米熟爛時,加糖適量,即可食用。對中老年人及病后身體虛弱而有心煩失眠、低熱易怒者尤為適宜。另外在百合粥內加入銀耳,有較強的滋陰潤肺之用;加入綠豆,可加強清熱解毒之效。
百合梨湯:梨1個,百合、麥冬各10克,胖大海5枚。將梨洗凈切塊與百合、麥冬、胖大海同煮,待梨八成熟時加冰糖,吃梨飲湯。對于預防咳嗽有一定效果。
沙參銀耳粥:
中醫認為,沙參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潤肺止咳,養胃土津,適用于肺熱陰虛的干咳少痰,久咳聲啞,勞嗽咯血及胃陰耗傷,津少口渴等。
沙參50克,銀耳50克,粟米50克,冰糖10克。
沙參洗凈,放入陶器罐內,放入清井水,先煮30-40分鐘,去沙參,放入銀耳,栗米(均洗凈),再煮1小時放入冰糖,再熬10-15分鐘,即可食用。具有滋陰補氣的效果
生地麥冬粥:
麥冬為百合科麥冬屬及沿階草屬植物,以塊根供藥用。具有養明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現代醫學認為麥冬具有強心、利尿、抗菌的作用。
生地黃50克,麥冬(去芯)40克,粳米50克,金錢枝桔餅30克。
將生地黃、麥冬洗凈,切成碎片,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內,放入陶器罐內,放入清井寫 水,先煮1小時,撈去布袋去渣,放入粳米(洗凈)熬粥30分鐘,即可食用。具有解除干燥的功效。
山藥蓮子粥:
蓮子有養心安神、健脾止瀉、益腎固精作用。如虛煩驚悸、失眠不寐、脾虛泄瀉、食欲不振、腎虛遺精等癥,均應提倡多吃蓮子。
山楂肉50克,大棗30克,蓮子30克,粳米50克。
先將山藥、蓮子放入陶器罐內,放進清井水,先煮至蓮子熟爛后,放入洗凈的粳米,待成粥后,即可食用。具有滋陰補氣的功能。
繼續閱讀下一篇:用補鈣保健品不如多吃洋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