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外名校畢業生經驗交流會上,來自波蘭及我國的名校畢業生談成功經驗。
本報記者 苗波 攝
伊頓公學校長托尼里特———
英美學生不立刻考大學 通常會去旅游
伊頓公學校長托尼里特說,英美學生高中畢業后都有一年的“實習期”,這種實習期更多意義上是一種假期,而不是一種技能實踐,與中國大學所謂的“實習期”不是一個含義。在實習期,學生通常會離開家去旅游或到社會里實踐、體驗,以此來開發自己的技能。老師通常希望看到,學生在一年的實習期里能有一個很好的計劃,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力。■精彩觀點1
高中畢業后先干啥
據主持人賈博介紹,伊頓公學的高中升學率只有不到60%,而北京市第四中學的升學率是100%,后來才知道伊頓公學的很多學生高中畢業后會去周游世界或參加義工活動,而不是馬上升入大學。
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劉長銘———
期望國內也能允許學生從事一兩年的實踐活動
“我們很希望在中國也看到這樣的實習期,但暫時還實現不了。”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劉長銘感慨地說,目前,國內很多高中畢業生在選擇未來時有很大的盲目性,這是很多老師的共同感覺。很期望國內也能允許學生高中畢業后,從事一兩年的實踐活動,然后冷靜地思考自己該學什么樣的專業,該如何發展,這樣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的目的會更加明確,學習狀態也會更好。
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劉長銘———
政府部門不給學校排名學校的壓力就會大大緩解
劉長銘校長說,用升學率來衡量中學教育質量已經越來越失去意義。劉長銘呼吁,將高考的報名和組織都實施社會化:學生到社區報名,成立一個考試評介中介機構組織考試,學校只專心負責教學。這樣政府部門不給學校排名,學校的壓力就會大大緩解。同時,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多元化,考試成績好壞只是其中一方面,這樣對學校發展也更加公平。
■精彩觀點2
怎么看學習成績
目前,國內很多學校和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特別是“決定著孩子一生”的高考成績,兩位名校長對高考成績又是怎么看的?
伊頓公學校長托尼里特———
考試只是教學的一方面學校不能變成考試工廠
托尼里特校長表示,伊頓公學知名并不是因為成績,“考試只是學校教學的一方面,學校不能變成一個考試工廠,讓學生變得只注重學習成績!”
他也非常贊同劉長銘校長的觀點,認為應該將考試從教育體制中剔除出去,讓考試成為社會化的行為。這樣更有利于學校培養出更全面、更有創造性的學生。
名校畢業生談成功
當醫生你也要知道莎士比亞
“跟我們說說你在不同的國家學到了什么?”英國GDST教育基金會總裁兼英國皇家中學校長芭芭拉哈里森女士昨日主持了一場精彩的中外名校畢業生經驗交流會。世界知名中學英國伊頓公學、美國US學校、新加坡華僑中學、北京四中、上海光耀國際學校的畢業生,以及西安交大附中高二在讀生李宇倫和荷蘭海牙大學一名大四大學生共9人,紛紛亮出了成功的“金鑰匙”。
中學生要學會管理時間
李宇倫目前正申請赴美攻讀斯坦福大學。他是學校的一名活躍分子,在學校參加過模擬聯合國大會、與東南亞選手展開過激烈辯論交鋒的他認為,通過參加多項活動,領悟到中學時代重要的一項是學會與人打交道。
說起三年半在伊頓公學的求學經歷,來自中國的17歲男孩凱文(音)坦言,“英國的課堂教學比中國的淺,但知識面卻遠較中國廣”,伊頓公學給自己的最大財富是學會了管理時間,幫助他在有限的時間里涉獵更多的知識。從初到英國甚至不敢過馬路到成為伊頓公學的優秀學生,從在國內許多生活都要媽媽打理到在伊頓公學主動到學校圖書館為師生服務,凱文經歷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涉獵要廣泛。曾畢業于西安交大附中初中部的中國女孩谷曉婧則用一句哈佛名言作了注解:你當醫生要知道莎士比亞。谷曉婧在新加坡華僑中學度過了4年時光,之后如愿成為牛津大學的學生。
與不同意見的人保持聯系
這些年輕的佼佼者們,他們成功的要素是什么呢?“我的體會是要與不同意見的人保持聯系,而中國缺少與人溝通的教育。”畢業于北京四中的一名女孩說,國外學生經常在玩的過程中交很多的朋友。
今日是第四屆世界名中學校長論壇的最后一天。今日上午,伊頓公學的校長托尼里特將為我省200多位標準化高中校長作主題報告,西安交大附中的學子也將與來自國內各地的知名中學校長精彩對話。本組稿件由本報記者耿彥紅盧紅曼 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