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登月實錄:宇航員的五種感官記憶[組圖]
 
2009年07月22日 12:00

美國讀者文摘中文版《普知Reader's Digest》

 

CRAIG NELSON 撰

三名宇航員身穿重達15.9公斤的宇航服,靜靜地躺在貼身設計的座椅里,等待著最后倒數的開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進艙工作團隊,向他們送上登月前的最后一聲“祝你好運”,隨后關閉了艙門。

發射

“我們這個時代發生的其他事情,都只能算是注腳了”

這是佛羅里達1969年7月16日的清晨,溫度為華氏85度(29℃),有微風,能見度16公里。一大群人涌向海灘,想要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在那里,沿地平線排列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臺,還有列隊的美國空軍,述說著美國向太空進軍的歷史。

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科林斯所在的密封艙十分狹窄,長約4米,寬約3.4米,里面卻有5扇窗戶、各種各樣的儀表盤和刻度盤。用科林斯的話說,還有一大堆開關,要是把活塞、棘輪、手柄和旋鈕都算在內的話,大約有400個。

密封艙儀表板上,貼著最后時刻的任務事項清單、手寫的提示卡和火箭使用指南。阿姆斯特朗的座椅邊則放著最重要的工具:中輟控制桿(用于緊急情況下強制終止當前操作),它看上去就像一根桿子上挑著一個大大的烤箱刻度盤。

每一次執行飛行任務時,NASA的宇航員和地面控制工程師們都會默默祈禱:“上帝啊,千萬不要被我弄糟了!”而這一次,這種感覺尤其明顯。

“全世界都在看著我們,我們不能失敗。我當時真正感受到了那種壓力和令人敬畏的責任感。升空的時候,我兩只眼睛的眼皮甚至都在跳。”科林斯說。

“阿波羅11號”開始緩緩升空,發射的聲音蓋過了現場百萬觀眾的歡呼聲。許多人流著淚齊聲高喊:“飛吧!飛吧!”

“我們這個時代發生的其他事情,都只能算是注腳了。”當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沃爾特·克朗凱特這樣說。

韋納·馮·布勞恩,這位負責設計發射“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的天才,則將這一時刻評價為“重要性堪比人類進化史上海洋生物爬上陸地的那一刻”。

然而,當時宇航員們卻有著不同的感受。“搖晃、碰撞、翻滾還有噪音,大量噪音。最主要的還是劇烈晃動,我們時而被拋向左邊,時而被甩向右邊,雖然系著安全帶,但身體被猛地推過來、扯過去,仿佛一陣陣痙攣。” 科林斯回憶道。
 

著陸

當剩余燃料只夠維持17秒的時候

月球寧靜海西南角的一塊地方被選作登月點,根據之前其他宇宙飛船拍攝的照片顯示,這里的巨石和環形山相對較少。

7月20日,發射升空4天后,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所在的“鷹號”登月艙從 “哥倫比亞號”指令艙分離,到達距月球表面約16公里處,然后啟動推進器,降低飛行速度,脫離環繞月球的運行軌道,開始降落。而由科林斯駕駛的“哥倫比亞號”指令艙仍繼續繞月球軌道飛行。

計算機利用雷達引導“鷹號”登月艙下降到距月球表面約152米處,然后調整為舷窗向下繼續飛行,以便阿姆斯特朗能夠對地形做出判斷——如果他認為之前選定的目標不能作為登月點,就會利用雷達調整登月艙的著陸點。

駕駛這臺機器究竟有多難?實際上,阿姆斯特朗必須要運用前所未有的操控儀器和設備,駕駛一架前所未有的飛行器;不僅如此,他還要面對僅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無大氣層、地形地貌特征不熟悉的工作環境。另外,他攜帶的燃料只允許進行一次著陸。

第一個問題出現了:休斯敦美國宇航局控制中心失去了與“鷹號”的無線電聯絡。工程師們找到了一個臨時解決辦法,那就是先讓登月艙“鷹號”與指令艙“哥倫比亞號”(這時正由科林斯駕駛,在繞月球運行)聯系,再由“哥倫比亞號”將信號發往休斯敦。這給他們造成了新的壓力: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這樣做會延誤時間。

阿姆斯特朗透過舷窗往外看的時候,奧爾德林正在監控儀表板上的指示器和測量儀表,同時大聲報出顯示數據——他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觀看窗外的降落情況。雖然登月艙在以每秒2321米的速度下降,但他們卻感覺不到自己在降落。就在阿姆斯特朗尋找登月點的時候,情況突然起了變化,控制中心的讀數器顯示,他們的飛行速度比原計劃每秒鐘快了6米;如果按當時的速度著陸,他們會沖過目標地點大約6.4公里!

根據飛行規則,如果每秒鐘快12米,控制中心的指揮人員就要發出中輟命令,緊急終止當前操作。

奧爾德林后來說:“他(指阿姆斯特朗)降低了飛行速度,在91米高度,我們的降落速度只有每秒鐘約1米。‘鷹號’一邊下降,一邊向前飛,尼爾對那里的地形不滿意。”阿姆斯特朗說:“那些石頭大得嚇人,甚至有摩托車那么大的。”

可是休斯敦宇航局控制中心不明白,他們為什么遲遲不著陸呢?“鷹號”的燃料只夠一次著陸。隨著油表數字的變化,人們的神經繃得更緊了。終于,阿姆斯特朗得到警告:燃料所剩不多,必須在60秒內完成著陸。

奧爾德林回憶說:“‘燃料不足’的警示燈亮了起來,而我們還沒有靠近著陸點,當時我非常擔心。但我能怎么辦呢?我要說‘尼爾,快點兒’嗎?那只會刺激他。”

因為呼吸的是氧氣瓶里的空氣,阿姆斯特朗的鼻子和喉嚨又干又冷。他終于看到一片開闊地, 一邊是相當大的環形山,一邊是大片的巨石。登陸點就在當中,面積相當于一座大房子的占地。于是他把“鷹號”調整到垂直降落位置,降落開始。 奧爾德林喊道:“40英尺(12米)……塵土揚起來了……30英尺(9米)……”登月艙降落時揚起了大量塵土,下面變成了一片翻騰的云海。他們兩個人都沒有感覺到登月艙著陸,但是,當剩余燃料只夠維持17秒的時候,儀表板上的藍燈亮了——足部傳感器接觸到了月球表面!

1969年7月20日,美國中部標準時間下午3點17分,尼爾·阿姆斯特朗向全世界宣布:“休斯敦,這里是寧靜?;?。‘鷹號’已經成功登陸月球。”

沃爾特·克朗凱特的聲音是那樣激動:“哇!哇!人類在月球上了!”此時, 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已經4天沒有刮胡子了,他們滿臉胡子茬,咧嘴笑著,互相握手,拍著對方的肩膀。
 

登陸 阿姆斯特朗跨出的可不是一小步

艙口打開后,在奧爾德林的指引下,阿姆斯特朗后退著慢慢爬出登月艙。身穿笨重的宇航服,爬過狹窄的通道比預想要困難得多,這段對話可以清楚地說明這一點:

奧爾德林:尼爾,你的位置很準確。朝我這邊過來一點兒。往下。好?,F在你出來了。往左邊翻……你已經在平臺上了。左腳向右踩一點兒。

阿姆斯特朗:可以了嗎?現在怎么樣?

奧爾德林:現在很好。

在這個過程中,阿姆斯特朗忘了打開設備艙口,那里裝載著大部分月球行走需要使用的設備,包括攝像機??刂浦行奶嵝蚜怂?,于是他又爬回去,打開艙口,然后接著往下爬。沃爾特·克朗凱特問,為什么從登月艙到月球表面花了這么長時間,回答是:“因為阿姆斯特朗背后沒長眼睛。”

休斯敦:準備電視播放。

阿姆斯特朗:休斯敦,我是尼爾。無線電檢查。

休斯敦:尼爾,我是休斯敦。信號清晰、聲音響亮。巴茲,我是休斯敦。檢查電視斷路開關。

奧爾德林:羅杰,斷路開關開始工作。

然后,剎那之間,控制中心 3×3米的大屏幕上出現了畫面。阿姆斯特朗的腳踏上了月球的表面!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踏上另一個世界,見證了這一時刻的人群開始歡呼起來。

順便說一句,阿姆斯特朗跨出的可不是一小步——舷梯最后一級與月球表面的距離約1米。

月球 在他們頭上,是仿佛黑天鵝絨一般無垠的太空

沒有大氣層的阻攔,陽光直接照射在月球上。這里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這使得宇航員活動起來像8歲的孩子一樣輕盈,也使得月球表面覆蓋的塵土像墨西哥坎昆海灘的細沙一樣柔軟。

奧爾德林回憶說:“塵土是粉狀的,腳印就很清晰。行進的時候,塵土會呈半圓形散開。這很奇怪,和地球上的情形完全不同。”

阿姆斯特朗則說:“月球有其自身質樸的美,有點像美國大多數高原沙漠。兩者不一樣,但都很美。”

白色高原和黑色環形海組成了單色遠景,遠處可以看見無數彩色的亮光在閃耀。后來證實,那是火山玻璃或隕星撞擊形成的微粒。奧爾德林充滿敬畏地形容,那是一種“壯麗的荒涼”。
 

因為沒有大氣層,月球上的遠景顯得非常清晰,就像地球上剛下過一場大雨之后的情景,但要比那還清楚,仿佛地面不斷向前延伸,永無止盡。

從月球上回來的人都會經歷一種近乎于宗教虔誠般的感覺,回憶說那“清晰得不真實”。在他們頭上沒有藍天,有的是仿佛黑天鵝絨一般無垠的太空。

誰是第一人 他們的競爭最終迫使航天局最高級別的行政官員做出決定

美國海軍一直遵循一個傳統,不讓船長第一個踏上未知的土地。NASA也沿襲了這一點。飛行任務開始之前5個月,一篇新聞報道宣稱,“現有的飛行計劃是,在登月艙觸地后讓奧爾德林爬下舷梯。45分鐘后,‘阿波羅號’的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將與他會合。”報道還說,“很多人都非常震驚,他們以為,能得到這種歷史榮譽的應該是‘船長’。但是航天局說,這不是阿姆斯特朗所能決定的。”

一名官員證實了奧爾德林將第一個走出登月艙的消息。然而,另一名官員卻告訴奧爾德林,阿姆斯特朗可能會是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船長”的職位更高。

奧爾德林也特別想得到那個榮譽。發射前,在航天中心,他“揮著手臂沖進我的辦公室,樣子就像一只發怒的鸛鳥在拍打翅膀。他爭辯說,第一個走下舷梯的應該是他,而不應該是阿姆斯特朗。”宇航員吉恩·瑟南回憶說。

奧爾德林自己則說:“顯然,這件事也讓尼爾很心煩。但我覺得,我們足夠了解彼此,也足夠友愛,完全可以坦率地談論這件事。剛開始,他有些含糊其辭,但緊接著,他便以我從未見過的冷靜語氣說,這個決定非常有歷史意義,他不想排除第一個走出登月艙的可能性。”

混亂的狀況最終迫使航天局最高級別的行政官員做出決定。“我考慮了這件事。”飛行主任克拉夫特說,“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將會是一個傳奇,一個英雄,比1927年第一個飛越大西洋的飛行員林德伯格、比任何戰士、政治家或發明家更了不起。這個人應該是尼爾·阿姆斯特朗,其他人最后都同意了我的想法。”阿姆斯特朗將會是登月第一人。

第一句話 阿姆斯特朗平日沉默寡言,他說出的那句話讓大家非常驚訝

早在發射之前4個月,成千上萬個朋友、同事和陌生人都不斷向“阿波羅11號”的“船長”軟磨硬泡一件事。他們想知道:人類在月球上講的第一句話將會是什么?

一般來講,宇航員精通工程學和航空學,在講話時往往只談事實。于是,這個“第一句話”的問題,讓阿姆斯特朗思考了很久。

我們知道,他后來說的是: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很多人以為,那句話是美國新聞署官員西蒙·鮑爾金起草的(之前隨“阿波羅號”航天飛機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所發表的演講都是由鮑爾金起草的)。NASA的官員也曾想決定阿姆斯特朗該說什么。但正當大家眾說紛紜之際,新聞發布官員朱利安·施爾問了一個問題:“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事先告訴哥倫布在登上新大陸時該說什么了嗎?”這個問題結束了眾人的爭論。

后來阿姆斯特朗解釋說,那句偉大的話不過是受到了兒童游戲“寶寶步-巨人步”的啟發。NASA的一名行政人員后來曾對一位記者說,阿姆斯特朗平日里沉默寡言,他后來說出的那句話著實讓大家非常驚訝,“平常我們只能聽到他說‘是’或‘不是’。”阿姆斯特朗的兒子里克當時只有12歲。他也說:“如果你問他什么事情,通常他不會回答。”
 

插旗 國旗沒有迎風招展,但背后有支架

美國國旗被綁在登月艙的舷梯上帶上了月球。為了防止觸地時2000度高溫對它的損壞,它被保存在一只鋼制循環冷卻盒子里。旗幟是尼龍做的,由政府采購部門花5.5美元購買。然而,阿姆斯特朗事后承認,這次任務最困難、也最令人頭痛的部分就是將國旗插上月球。

月球表面(至少在寧靜海區域)是堅硬的巖石,上面覆蓋著薄薄的一層土——這和很多地質學家的猜測都不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花了很長時間想把國旗插緊,最終卻頂多只能把旗桿插進地下幾厘米。

他們兩人都知道,如果他們向后移開,旗幟就會向前倒下來。當時億萬觀眾正在觀看電視直播,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阿姆斯特朗在旗桿底部堆上一堆月球土,把旗桿固定住,但旗子看上去仍然搖搖欲墜。因此,他和奧爾德林在此后行走時,一直小心翼翼地避開旗桿。

“我們希望旗幟能夠自己飄蕩在空中,姿勢優美。但是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所以我們在旗幟頂端縫了一道褶邊,里面藏著一根可以彎曲的鋁管。這樣你可以抓住褶邊,用手拉開,直到把旗幟上半部分展開。”技術服務部主任杰克·金茲勒說,“實驗的時候,他們發現如果讓鋁管稍短一點,就會產生飄動的效果。 這看上去更自然,仿佛旗幟正在風中飄揚。 于是他們決定就這樣拍照。”

宇航員終于成功地把國旗插在了月球上,奧爾德林向國旗來了個漂亮的敬禮。注視著電視屏幕的每個人都歡呼起來。

“能夠向國旗敬禮,這讓我感到既渺小又驕傲,這是一次難得的經歷。”奧爾德林說。“注視著美國國旗,心里想到有那么多人,做了那么多工作,才把國旗送到了月球上……在那一瞬間,我們有一種幻覺,我們和全世界人聯系在了一起。”

與此同時,地球上的地質學家們已經變得不耐煩了,因為他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宇航員把寶貴的時間用來插國旗、打電話還有拍照片。月球學家哈羅德·尤里終于在電視機旁大叫了起來:“快抓緊時間取樣??!”(“鷹號”最終從月球上帶回來18公斤巖石。)

返艙 三個人都睡了個好覺

每次,當美國宇航員從太空返回地球時,人們總是問他們:“在那上面感覺怎么樣?”大多數人難以回答這個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的工作非常辛苦。

“敬畏和驚奇之情都被放在了腦后。”科林斯對記者說,“你在一個最令人難以置信的處境之中,全部注意力都必須集中在下面一項要做的工作上。沒有什么比看一眼外面更令人開心了。”

奧爾德林說:“我們在月球表面活動的時間只有2小時40分鐘,每一分鐘都非常忙碌。”

當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回到登月艙內時,他們已經工作了22個小時多,困倦至極。阿姆斯特朗在一張吊床上面睡了三個小時;奧爾德林伸開手腳,趴在地板上,睡了4個小時。

而他們上方,在“哥倫比亞號”指令艙獨自繞著月球飛行的科林斯,也睡了個好覺。
 

回歸 “這件事里一定存在著某種奇跡”

回到地球之后,宇航員們感到了重力的影響。“之前胳膊可以漂浮在空中,現在卻重重地下垂,需要靠意志的力量才能讓它們動起來,”奧爾德林說。落地后,他們的動作就像在做一套緊張的健美操。

他們降落在太平洋。奧爾德林和科林斯登上一架直升飛機(阿姆斯特朗沒有和他們在一起)。直升機將他們送往“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兩位宇航員沖了個熱水澡,喝了一杯冰馬提尼酒,開始了三個星期的隔離生活。

這次飛行對NASA及全體宇航員來說都非常完美。“對我來說,令人不可思議的一點是,一切都像時鐘那樣準確。”科林斯說,“我簡直要說這就是奇跡,這件事里一定存在著某種奇跡。”

當飛船在太平洋降落時,一架美國海軍直升機攜帶了一臺電視攝像機,拍攝信號被傳回了休斯敦,顯示在那里的大屏幕上。屏幕旁邊有這樣一行字:“我相信,10年內我國必能實現以下任務:把人送上月球并讓其安全返回地球——約翰·F·肯尼迪,1961年5月25日。”

8年1個月零29天之后,在這行字旁邊又出現了一行字:“任務完成,1969年7月。”

后記:

尼爾·阿姆斯特朗今年78歲,住在俄亥俄州;巴茲·奧爾德林79歲,住在加利福尼亞州;邁克爾·科林斯78歲,住在佛羅里達州。

輔文:

巴茲·奧爾德林的感官回憶

2009年4月,巴茲·奧爾德林佩戴艷麗的領結,衣著考究,以一副出席宴會的派頭,出現在極具巴黎時髦風尚的酒店——富凱(Fouquet)的沙龍上。毫無疑問,他的到來使這里充滿了慶祝的氣氛。

1969年7月20日那天,他和尼爾·阿姆斯特朗一起,把人類的腳印留在了月球上。電視機和收音機同步直播了他們的登月行動。而那振奮人心的歷史時刻,已被無數人永遠地銘記在了心中。

在巴黎出席紀念首次登月成功40周年的慶典上,奧爾德林舉手投足間都透露出一個真正英雄的謙遜。談及自己的角色時,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我們進行了無數次訓練。我知道我必須這么做。國家給了我這個特別的機會,我必須盡全力做到最好。”

對奧爾德林而言,抵達月球遠遠比返回地球面對正常生活要容易。“對我來說,最困難的問題是,功成名就重返地球后,我要如何度過余生?”對于很多人來講,能獲得這樣一次登月經歷已是人生無憾了。最初,奧爾德林亦是如此,但在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他迷失了方向,沉溺于酒精,經歷數年抑郁,并接連遭遇離異。 但后來,他調整好了自己。
 

做著那個事先準備好的慶祝姿勢,他從右邊貼身褲兜里取出兩塊獎章,驕傲地舉在手里。一塊是藍色的,另一塊是黑色的。“我還獲得過一塊紅色獎章,獎勵我在30年時間里保持清醒。整整30年!從那時起,我感覺非常之好。”像是還要為自己的進步做個證明似的,他說: “洛伊斯和我結婚已經整整21年了。”

 

如今,他已平靜下來。在接受《讀者文摘》雜志采訪時,他回憶起那次登月經歷,那是帶著5種感官去發現月球的“極致孤寂”。一次偉大的星際探索,亦是五官一段華麗旅行的故事……

視覺:“我們看到的月球并非我們之前想像的那樣。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基地發射升空后,月球一直被設定在我們的視野中,但我們想像不到真正登上月球后會看到什么。在進入軌道后,我們見到了真正的月球,它的表面崎嶇不平,還遍布著巨大的隕石坑,完全是一幅超現實主義的景象。”

嗅覺:“月球的塵埃中,夾雜著類似木炭或火藥的氣味。當然,我們聞不到所取樣品有這樣的氣味,因為它們被密封在盒子里。但暴露于艙內的氧氣中時,我們可以嗅到宇航服上粘著的塵埃那濃重的燒焦味。”

聽覺:“我們很快適應了宇宙飛船里的噪音,仿佛它們根本不存在一樣。我們通過頭盔全程接聽來自地球的消息。若與地球的通訊中斷,則意味著有可能出問題。幸運的是,這沒有發生。”

味覺:“我們有大量任務要完成,這種壓力使得我們無暇注意食物的味道。但回到地球后的第一餐仍讓我記憶猶新,一大塊牛排、冰淇淋和威士忌。”

觸覺:“當我從阿波羅11號登月艙走出時,僵硬的手套使我感覺不到任何東西。我甚至都不能活動自己的手指。但與之相比更主要的感覺是,在小心翼翼地踏上地面時,走路竟可以那般輕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用天文望遠鏡能看到美國在月球上插的國旗嗎?
登月騙局?如果阿波羅11號任務是真的,那么是誰拍的照片?
老照片- 阿波羅11登月篇(完全版)
阿波羅11號登月內幕
“阿波羅11號”登月八大內幕:途中發現“UFO”
大量阿姆斯特朗登月設備首次發現:本要留月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阳县| 湛江市| 土默特右旗| 宜昌市| 满城县| 英吉沙县| 永安市| 陇西县| 新沂市| 西宁市| 东阳市| 甘孜县| 沛县| 肥东县| 思南县| 吉林省| 永顺县| 格尔木市| 尚志市| 湾仔区| 建昌县| 惠东县| 亚东县| 行唐县| 托里县| 罗田县| 都江堰市| 甘德县| 广灵县| 穆棱市| 正定县| 大石桥市| 宝坻区| 逊克县| 台南县| 盖州市| 余干县| 二手房| 长治县| 壤塘县| 突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