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問題 發(fā)散學生思維
“講解過甚”“問答過濫”“練習過多”是課堂教學中的三個障礙,阻礙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針對這三個問題,教師要精心設計,認真篩選,做到整合學習內容,精講精練,有利于啟迪思維,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時,我放手學生自學研究。于是,我出示了一個填空:(?)的母親。問:文中的母親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呢?請學生認真讀書看看可以用哪些詞語進行概括。交流匯報階段,我請學生走上講臺寫下答案,并給臺下同學講出自己的理由,說出思考的過程。這樣,就訓練了學生有根有據(jù)地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上教學設計,只用一個問題便統(tǒng)領了全文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母愛的偉大,感受到文中作者對母親的熱愛、感激和敬意。所以,教師要做有心人,將課文中的信息化零為整,就可以帶領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避免認識上的支離破碎。教無定法,因文而異。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我請學生默讀課文圈畫標注,給了學生兩個任務:一是在自己讀懂的地方寫下體會,二是在自己不懂的地方畫個“?”號。在交流階段,我引導學生將自己有思考的地方與大家分享,自己不懂的地方請求幫助。我發(fā)現(xiàn),雖然這節(jié)課,沒有什么課件之類,但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學生在交流互助當中,認識到母親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為孩子的未來打算,才是一種真正的愛。在這節(jié)課上,我的教學設計很簡單,就是使學生明白:學習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與別人共享,不恥下問互幫互助的過程。教學《一件運動衫》時,我要求學生在閱讀思考時,做到“三抓”,即抓最受感動的地方,抓最想不到的地方,抓有疑問的地方。在交流匯報中,就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思維,認識到文中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