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也是心腦血管病的一個危險因素。隨著人們的深入研究,將高血壓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頸椎型高血壓是由于頸椎病而引起的血壓升高,因此,頸椎型高血壓屬于繼發性高血壓。
頸椎型高血壓是由不同的部位受壓導致:
1.頸髓受壓:頸髓受椎間盤、后縱韌帶及綴生骨的壓迫,導致脊髓內血供不足,進而缺氧,從而影響脊髓功能,引起血壓升高。
2.椎動脈受壓:腦干主要由基底動脈提供血液,而基底動脈主要由左右椎動脈在枕骨大孔會合并排進入顱腦而形成,當頸椎出現病變,引起椎動脈受壓時,會進一步導致大腦和腦干缺血,人體的代償能力發揮作用,為了供應血液,導致血壓升高。
3.頸神經根受壓:當椎間盤突出、椎關節移位時,會壓迫頸神經根,引起軀體感覺及運動異常,引起高血壓。
4.隱匿性頸椎病變:部分患者并沒有明顯的頸髓受壓、椎動脈受壓、頸神經根受壓的癥狀,但頸椎病變可引起血壓升高。
部分頸椎型高血壓沒有明顯的頸椎病引起的癥狀,或僅僅表現為血壓升高及頸椎形態異常。但仍有部分患者除了血壓升高外,還有肩頸部僵硬不適、頭暈、頭脹、視物模糊,甚至還伴有胸悶、心悸等癥狀。有研究表明,頸椎型高血壓患者經過有效矯正頸椎后,患者的高血壓病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甚至恢復正常??诜祲核幬镏荒軙簳r控制住癥狀及血壓水平,積極治療原發病才是治療頸椎型高血壓的根本,目前主要有病因治療、整脊治療、針灸及針刀治療等。
本期答主:高曉倩 醫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