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
袁皓讀四年級了,做事認真,學習成績較好,性格不夠穩定,與同學發生矛盾后,常常懷恨在心,有時把一些陳年老賬翻出來,甚至詆毀、威脅同學,與同學關系處得不好,同學們不喜歡他。他心中常常只有自己,不大考慮別人,達不到自己愿望時,就亂發脾氣。有一次,班長在管理時,冤枉了他,和班長發生矛盾沖突,產生報復心理,對班長大打出手,幸虧班主任即時趕到解了圍。
家長困惑
為什么孩子總是覺得別人在很多地方對不起他?為什么別人答應他的事沒有做到,他會一直記在心里?為什么老師批評他一句,他也覺得很委屈,還不以為然,認為自己有理而對老師不滿,甚至充滿怨恨?為什么孩子心里裝著都是委屈和不愉快?為什么孩子不接受老師和父母的批評呢?為什么孩子不能對別人寬容一些呢?
寬容意味著放下心中所積聚起來的怨恨和報復的念頭,可以將注意力引向其他,減少傷痛給自己造成的影響,它讓人從對自己和他人的傷害中解脫出來。寬容并不意味著可以否認和忘記某人曾經傷害過我的事實,也不可能減小或者是糾正那個人的錯誤。你可以寬容那個人,卻不能寬恕他的錯誤。長期的怨恨和傷痛會造成持續的健康問題。寬容可以給人們帶來許多益處,如減少壓力焦慮傷痛、降低血壓心率;減少對人的敵意,增加自己對憤怒的控制能力;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合作精神;使得自己擁有更為純潔的信念和更為安定的靈魂等等。縱觀古今中外,大凡胸懷大志、目光高遠的仁人志士,無不大度為懷,而鼠肚雞腸、競小爭微、片言只語也耿耿于懷的人,沒有一個成就大事業。寬容是一種豁達、一種坦蕩、一種修養。誰擁有一顆寬容的心,他的眼中就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孩子在交往過程中,難免和同學發生一些磨擦,做父母的怎樣教育孩子寬容別人的過失呢?
1.讓孩子除去自我中心意識,與人友好相處。讓孩子知道“我”與“他人”的含義,懂得蠻橫不講理、任性和霸道是行不通的,必須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具體有:(1)讓孩子懂得家庭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心中有他人,不嬌慣、溺愛。(2)讓孩子理解和尊重父母,體諒父母的辛苦和勞動成果。(3)讓孩子體驗到只有寬容謙讓,才能與別人享受共同的快樂,必要時讓孩子體驗一下吃虧的感受,以鍛煉孩子的克制能力。
2.讓孩子除去報復心理,學會換位思考。報復心理是一種以攻擊方式對曾經給自己帶來不愉快的人發泄怨恨和心中不滿的情緒,危害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報復心理的人容易誤解他人的意思,對他人經常有戒備防范心理。任其發展的話,心胸會越來越狹窄,與人相處較難,內心非常痛苦。一旦發現,父母應及時予以疏導和心理輔導:(1)交流溝通,學會換位思考。案例中旺旺為自己辯解打架的理由。告訴孩子:你不妨進行一下心理換位,把自己當成班長,別的同學不服從管理,你會怎么辦?(2)學會寬容、感動和關愛。人人都有無法克服的缺點,但是我們要試著去發現別人的優點,試著從小事中學會感動,就會發現身邊的人不那么討厭。與人相處融洽先要頎賞對方,善于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寬容是一種美德,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人之心如同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的時候,怨恨就會被擠出去,不要一味刻意地去消除怨恨,而是要不斷用愛和關懷來充滿內心,這樣怨恨就沒有容身之處。
3.讓孩子掌握寬容的標準。首先要明白寬容、忍讓不等于沒有原則,不是放棄批評與反抗。對小是小非,沒有嚴重后果的個人沖突、無意的損傷等不要斤斤計較,要加以寬容、忍讓。對影響友誼和集體榮譽,會造成較大損害或有意的破壞行為等,絕對不可容忍,要采取靈活的方式,誠懇地加以批評、制止,幫助孩子糾正錯誤。切忌簡單粗暴!
4.讓孩子敢于承認錯誤,拋棄積怨。告訴孩子:有寬大的度量容人,不念舊惡,猶如大海之深廣,能容任何污穢之物,且不失去大海的清凈;又如虛空之寬大,任何美丑之物,皆能包容無余。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能力、愛好、性格和心態,對孩子循循善誘,有意識地教孩子學會發現錯誤,喚醒孩子的責任心,讓孩子在心理、思想上產生深層次的變化,使之自我反省,承認錯誤,化“敵”為友,拋棄積怨。尤其要疏導、轉移孩子對矛盾結果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反思起因,檢討自己的過失,寬容別人的缺點與失誤行為,幫助別人改正錯誤,有利于增進友誼。
5.讓孩子不苛求別人,不斤斤計較小事。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誤會或磨擦的事情產生,只要有忍耐、包容、體諒的心態,不斤斤計較、患得患失,要將心比心,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要把度量放寬、眼界放遠,化解矛盾。三國里劉、關、張三人都有缺點,卻并沒有妨礙他們在桃園義結金蘭,干一番偉業。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必要時讓孩子體驗一下苛求他人的害處,如毫不容人,也得不到別人的原諒,容易被孤立,失去朋友,失去友誼,造成人際關系的被動。另外,如果從贊賞的角度看待別人,缺點就變成了優點。譬如,一個人吝嗇,可看成是節儉,固執說明信念很堅定,愛發脾氣表明情感豐富。所以一個人與人相處,不論任何的誤會和過失都要以寬宏的心量來包容,如大海之容納百川,如泰山之不辭土壤。
6.做孩子的榜樣,讓孩子學會感謝、感恩。首先,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遇到矛盾或沖突時能寬宏大量,不計較得失,能夠高姿態,不怕吃點虧,能饒人處且饒人,以此使孩子受到熏染與教育,孩子才能在相應的時候做到寬容他人。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營造一個和睦溫馨、相互寬容的家庭環境。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溫馨和諧、寬容友愛的家庭環境中,受潛移默化影響,將逐步形成穩定的寬容忍讓、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質。再次,讓孩子做一些必要的家務勞動,學會互換角度,站在父母的角度來理解父母,讓孩子感到對父母的回報也是應該的。
7.讓孩子樂觀向上,爭取優秀。寬容別人首先要自己樂觀。悲觀之人總是心情壓抑、郁悶,容易想到人或事物不利的一面,所以常常對別人不滿或者發脾氣。樂觀之人總是心態寧靜,相信自己,鼓勵自己,成就自己。另外,寬容大度之人一般做得比較優秀。真正優秀的人,容易坦然的接受他人的過失,與人為友。
教育名言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佛界楹聯)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盞寬恕的燈,只是我們不能像一個孩子那樣,讓它適時放出光來。因為我們常常忘了點亮它,更忘了擦拭它。(中國作家華姿)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
◎從犯過失的痛苦中走出來,不要老盯著孩子的過失不放,應該去贊美孩子們嘗試活動中的努力和勇氣。(美國心理學家塞奇斯)
◎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福音5:39)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