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MOOC)是英文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的首字母縮寫,其中,Massive,大規模的;Open,開放的;Online,在線的;Course,課程;直譯就是“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
“慕課”這個中文譯名是我取的。
那什么是“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或者“慕課”呢?維基百科是這么解釋的:
“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是指那些由參與者發布的課程,這些課程材料也散布于互聯網上。只有當課程是開放的,它才可以成之為MOOC,只有這些課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規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課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種將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課者和學習者通過某一個共同的話題或主題聯系起來的方式方法。MOOCs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端于過去的那種發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舊的課程開發模式 。
MOOCs 是以連通主義理論和網絡化學習的開放教育學為基礎的。通常,參與慕課的學習是免費的。然而,如果學習者試圖獲得某種認證的話,則一些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可能收取一定學費。盡管這些課程通常對學習者并沒有特別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課會以每周研討話題這樣的形式,提供一種大體的時間表,其余的課程結構也是最小的,通常會包括每周一次的講授、研討問題、以及閱讀建議等等。
通俗地說,慕課是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它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組織發布的、散布于互聯網上的開放課程。就字面來理解,慕課具有幾個特點:
1、大規模的:不是個人發布的一兩門課程;
2、開放課程:尊崇創用共享(CC)協議;
3、網絡課程:不是面對面的課程;
目前全世界有數以萬計的學習者參與了MOOC模式中的各種學習。
MOOC歷史回眸:
MOOC有短暫的歷史,但是卻又一個不短的孕育發展歷程。準確地說,它可追溯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1962年,美國發明家和知識創新者 Douglas Engelbart 提出來一項研究計劃,題目叫《增進人類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個概念框架》(Augmenting Human Intellec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the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在這個研究計劃中, Douglas Engelbart 強調了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增進智慧的協作工具來加以應用的可能性。也正是在這個研究計劃中,Engelbart 提倡個人計算機的廣泛傳播,并解釋了如何將個人計算機與“互聯的計算機網絡”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大規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應。
自那時起,許多熱衷計算機的認識和教育變革家們,比如伊萬.伊里奇,發表了大量的學術期刊文章、白皮書、和研究報告,在這些文獻中,極力推進教育過程的開放,號召人們,將計算機技術作為一種改革“破碎的教育系統”的手段應用于學習過程之中。在伊萬.伊里奇的那篇犀利的大作《非學校化社會》一書中(1971),伊里奇認為,鑒于非靈活的課程和講授式的“學習”,我們眼下的教育格局令人窒息。他提出將先進的技術整合進我們的學校系統之中,從而創造出他所稱謂的“去中心的學習網絡”。伊里奇斷言,這種“學習網絡”的建立將會反過來將更多的學生更加緊密地聯系到學習過程之中,從而創造出一種更加有效的、參與式的學習。
伊里奇認為,完整的“一個良好的教育系統應該有三重目的:
1、它應該為所有想學習的人提供隨時隨地可以加以應用的資源;
2、給予所有想分享自己知識的人,找到那些想向他們學習這些知識的人的能力;
3、向所有想對公眾發表自己觀點和主張的人提供機會使其觀點和主張為眾人所知曉。
于此同時,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感到,這種關于學習過程的另類主張太過激進,是烏托邦式的和無法實現的,也有不少人認同像伊里奇等人的主張,并采納和支持他們的觀點。正是這些人繼續推動著教育變革向前發展。
盡管在MOOC背后的理念有著一個不短的歷史,但是其實際的主張和成型的結構卻是相當新近的。
MOOC 這個術語是2008年由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the 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網絡傳播與創新主任(Manager of Web Communication and Innovations) Dave Cormier 與國家人文教育技術應用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Technology in Liberal Education )高級研究員 Bryan Alexander聯合提出來的。在由阿薩巴斯卡大學(Athabasca University)技術增強知識研究所(Technology Enhanced Knowledge Research Institute)副主任 George Siemens 與 國家研究委員會(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高級研究員 Stephen Downes 設計和領導的一門在線課程中,為了響應George Siemens 與Stephen Downes 的號召,Dave Cormier 與 Bryan Alexander 提出了MOOC這個概念。George Siemens 與Stephen Downes 設計和領導的這門課程名叫《連通注意與連通知識》(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這門課程有25位來自曼尼托巴大學的付費學生,還有23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免費學生在線參與了這門課程的學習。所有的課程內容都可以通過RSS feed訂閱,學習者可以用他們自己選擇的工具來參與學習:用 MOODLE 參加在線論壇討論,發表博客文章,在第二人生中學習,以及參加同步在線會議。
從那時開始,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包括來自瑪麗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Mary Washington) 的 Jim Groom 教授以及紐約城市大學約克學院(York Colleg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的 Michael Branson Smith 教授都采用了這種課程結構,并且成功的在全球各國大學主辦了他們自己的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
最重要的突破發生于2011年秋,那個時候,來自世界各地的 160000人注冊了斯坦福大學 Sebastian Thrun 與 Peter Norvig 聯合開出的一門《人工智能導論》的免費課程。過去將近一年來,許多重要的創新項目,包括Udacity, Coursera, 以及 edX 都紛紛上馬,有超過十幾個世界著名大學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