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扶貧政策
(一)學前教育階段,按每生每年1000元標準發放補助資金(每生每學期500元)。
(二)義務教育階段,學費、課本費全免,按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標準發放寄宿生生活費補助(小學每生每學期50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625元)。
(三)普通高中教育階段,按每生每年1800元的標準免學費(每生每學期900元),同時,按每生每年3000元的標準發放國家助學金(每生每學期1500元)。
(四)中職教育階段,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標準免學費(每生每學期1000元),同時,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標準發放國家助學金(每生每學期1000元)。
(五)在讀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可在當地教育部門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專科、本科生每年最高可貸8000元,研究生每年最高可貸12000元),同時可在就讀高校申請助學金。
(六)雨露計劃。全市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家庭中當年接受本地和異地高等職業教育(含高職院校、技師學院、全日制普通大專一、二、三年級)、中等職業教育(含全日制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院校一、二、三年級),且在國家職業教育主管學籍管理系統注冊正式學籍的學生在校期間(包括頂崗實習),其家庭均可享受雨露計劃職業教育扶貧政策。對符合雨露計劃職業教育對象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分春、秋兩季通過網上申報,每生每學年可享受3000元的補助(每生每學期1500元)。
二、危房改造扶貧政策
危房改造政策適用于農村四類對象: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且唯一住房為C、D級危房或無房。采取“先建后補”的方式給予補助,其標準為:分兜底新建類、一般新建類、維修加固類三個檔次,2018年分別補貼30000元/戶、20000元/戶、10000元/戶。
三、健康扶貧政策
(一)基本醫療保障政策
1.補貼個人參保費用。農村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所需個人繳費部分由市財政給予全額補貼。
2.農村貧困人口住院起付標準及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基本醫保統籌基金支付比例:
4.農村貧困人口大病保險比例:
5.農村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為35萬元。
6.農村貧困人口門診特殊慢性病待遇。病種限額內醫療費用統籌基金支付比例由原來的50%提高至70%。
7.農村貧困人口普通門診待遇。普通門診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由原來的60%提高到80%,每日報銷最高限額20元,每人每年門診醫療費和一般診療費累計最高報銷450元。享受特殊慢性病待遇的農村貧困人口可同時享受普通門診待遇。
8.民政醫療救助。根據大病醫療救助中的“合規自付費用=總費用-政策范圍外的費用-醫保統籌報銷-大病保險報銷”的總原則處理。此外,對于特困供養對象、孤兒的合規自付費用全額救助;低保對象和重點優撫對象的合規自付費用12000元以內按70%予以救助,超過12000元的部分按30%予以救助,一年12000元封頂;低收入對象和精準扶貧對象(不是第一、二種情況的)合規自付費用12000元以內按50%予以救助,超過12000元的部分按30%予以救助,一年12000元封頂;因病致貧對象合規自付費用超過大病保險3倍即36000元的部分按30%予以救助,一年12000元封頂;移植病人符合上述條件的移植手術當年20000元封頂。
9.建立兜底保障制度。建立精準扶貧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由市政府按照每人每年320元的標準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購買補充商業保險。按照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在先,精準扶貧補充醫療保險(以下簡稱補充醫療保險)在后的路徑,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市內住院,包括意外傷害(第三方責任除外)和住院分娩,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醫療保險“四位一體”機制保障后,住院醫療費用個人實際報銷比例不低于90%,15種大病、特殊慢性病門診醫療費用個人實際報銷比例不低于90%,年度個人實際負擔醫療費用控制在5000元以內。
10.參加了職工醫療保險的農村貧困人口,按規定享受職工醫療保險待遇后,未達到農村貧困人口待遇水平的,由補充醫療保險補齊待遇。
11.貧困人口住院實行分級診療,根據病情及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等因素分級轉診,在辦理轉診手續的前提下,逐級在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市直醫療機構、市外醫療機構進行住院治療。貧困人口轉外治療,只限轉往指定的醫療機構。
12.農村貧困人口市內就醫流程:
貧困人口持社會保障卡和身份證,到醫院精準扶貧窗口辦理入院手續,簽訂先診療后付費協議,只交納起付標準費用,住院終結后,實行“一站式”、“一票制”結算,繳清自付費用即可出院。
13.農村貧困人口市外就醫流程:
(二)大病集中救治
1.對患有15種大病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大病集中救治范圍。15種大病為兒童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兒童先天性室間隔缺損、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終末期腎病、白內障、肺癌、乳腺癌、宮頸癌、兒童腫瘤、塵肺病。
2.15種大病集中救治市內定點醫院為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為岳口鎮白內障救治定點醫院。
3.由鄉鎮衛計辦聯系定點醫院,通知救治對象在監護人員陪同下前往定點醫院救治。患者前往救治時應攜帶患者本人身份證、社會保障卡,入院時須與定點醫院簽定先診療后付費協議,出院結算完畢后返還證件。
4.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入院時,只需繳納基本醫保住院起付標準費用,無需繳納住院押金;在市內醫療機構出院時,支付個人自負費用,在一個窗口辦理出院手續、“一票制”結算。
(三)慢病簽約服務管理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以戶為單位簽定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協議,每年為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建立一份健康檔案,為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等慢性病患者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每季度至少隨訪一次。
四、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一)持有我市常住戶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我市農村低保標準,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規定條件的,均可以申請農村低保。經市政府批準,我市2018年農村低保標準為4200元/人·年,從2018年4月1日執行。
(二)《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規定,對批準獲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市民政部門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我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差額,按月發給最低生活保障金。
(三)對獲得農村低保后生活仍有困難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和重病患者,市民政部門按不低于我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20%比例增發補助資金。
(四)對生活困難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經本人申請可按照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
五、農村五保供養政策
按照民政部關于印發《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的通知(民發[2016]178號)文件規定,城鄉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應當依法納入特困人員(農村為五保對象,城市為三無對象)救助供養范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經市政府批準,我市2018年農村五保供養標準7200元/人·年,從2018年4月1日執行。
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提供基本生活條件。包括供給糧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裝、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錢,可以通過實物或現金的方式予以保障。
(二)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包括日常生活、住院期間的必要照料等基本服務。
(三)提供疾病治療。全額資助參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
(四)辦理喪葬事宜。集中供養的,由供養服務機構辦理,戶籍地村(居)民委員會或其親屬協助;分散供養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委托村(居)民委員會或者其親屬辦理。喪葬費用由市民政部門按照一年供養金標準予以一次性補助,并免除基本殯葬服務費用。特困人員親屬提出額外服務項目要求的,費用由其親屬承擔。
(五)特困人員有權選擇救助供養形式,可選擇當地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也可以選擇在家分散供養。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鼓勵其在家分散供養;完全或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優先安排到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
六、“三留守”政策
(一)關于留守老人方面政策:
1.享有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的留守老人,年齡達到80周歲(含)或年齡達60周歲(含)經醫療機構鑒定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享受100元/人·月標準的經濟困難高齡老人、失能老人補貼。
2.2018年1月1日起,我市高齡津貼標準調整為:80至89周歲50元/人·月;90至99周歲100元/人·月;100周歲以上400元/人·月。
3.年滿65周歲的老年人可辦理免費乘坐市內公交卡,享受每人每年730次免費公交服務。
(二)關于留守兒童方面政策:
一是留守兒童中屬自身殘疾的困境兒童納入殘疾人保障范圍;符合低保政策條件的兒童由社會救助局進行低保兜底保障;二是符合孤兒標準的兒童及時納入孤兒養育范疇。從2018年4月1日起,社會散居孤兒按每人每月1200元、集中供養孤兒每人每月1920元的標準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
七、產業扶貧政策
(一)在貧困村新發展農產品加工等涉農企業,固定資產投資50萬元以上,正常開展生產經營且能帶動3戶以上貧困戶就業的,給予2萬元獎勵。
(二)在貧困村新發展水果、中藥材、湘蓮、蓮藕、香芋、黃花菜、蔬菜等特色產業,流轉土地面積100畝以上,帶動貧困戶5戶以上,按每畝100元標準進行獎勵。
(三)在貧困村新發展蝦稻產業,田間工程達標,連片面積20-99畝的,每畝獎勵300元;連片面積100-499畝的,每畝獎勵500元;500畝以上的按每畝1000元獎勵(不重復計獎)。
(四)在貧困村新建鋼構大棚,滴(噴)灌設施齊全,連片面積50畝以上,開始生產經營且能帶動2戶以上貧困戶,給予每畝2000元獎勵;連片面積100畝以上,開始生產經營且能帶動5戶以上貧困戶,給予每畝4000元的獎勵(不重復計獎)。
(五)對吸收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土地等生產資料入股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照1000元/戶的標準予以一次性獎勵,獎勵資金不超過10萬元;對吸收建檔立卡貧困戶為長期雇工(年收入4000元/人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照1000元/人的標準予以一次性獎勵,獎勵資金不超過2萬元。
(六)優先示范評定。把帶動貧困戶增收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享受項目資金、用地保障、融資及農業政策保險、示范評定等政策支持的重要條件。在各級各類示范評定中,對帶動貧困戶增收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推薦、優先評定。評定過程中,根據帶動貧困戶戶數和帶動效益,直接賦予加分因素。
(七)建檔立卡貧困戶直接從事設施大棚蔬菜、中藥材、黃花菜種植1畝以上,蝦稻、水果、湘蓮、蓮藕、香芋等作物達2畝以上的,按每畝300元標準進行獎勵。
八、殘疾人扶貧政策
(一)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貧困戶納入殘疾人“兩項補貼”,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每人每月50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每人每月100元。
(二)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優先納入康復救助項目。0-6歲殘疾兒童享受康復補貼每人每年不超過15800元,轄區內殘疾兒童在本市定點機構康復的另可享受每人每月400元的生活救助費;7—14歲殘疾兒童享受康復補貼每人每年8000元。
(三)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貧困戶優先納入教育救助。小學和初中階段每生每年補貼500元,高中階段每生每年補貼800元。殘疾學生上大學分別給予專科2000元、本科4000元、研究生6000元、博士生8000元一次性補貼。貧困戶殘疾人家庭子女上大學補貼1000元。
(四)對就業年齡段的貧困殘疾人享受就業培訓免費和創業扶持。
九、旅游扶貧政策
(一)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稱號的企業(業主)分別給予30萬元、5萬元、2萬元的獎勵。
(二)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新開辦(2015年1月1日以后)農家樂創業,帶動就業3人、正常經營半年以上的,每戶給予1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對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半年以上的農家樂經營戶,按每吸納一人給予2000元的補貼、每戶農家樂補貼不超過2萬元的標準,給予吸納就業補貼。
十、電商扶貧政策
(一)支持貧困戶參與電商經營。對新建農村電商服務站的,給予免費培訓和2000元的一次性建站補貼;對年銷售首次突破100萬元的,給予5000元一次性獎勵;對年銷售額首次突破300萬元的,給予3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年銷售額首次突破500萬元的,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
(二)支持貧困戶、貧困村開展電商示范創建。被評為天門市電子商務示范企業、示范村的分別給予1萬元、3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十一、金融扶貧政策
按照《關于印發天門市金融及產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精準扶貧貸款業務實施方案的通知》(天金辦發[2018]4號)要求,采取“戶貸戶用、財政貼息”的貸款模式,鼓勵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符合轉型升級方向、經營情況良好、有一定發展潛力的龍頭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主體通過產業布局發展,對口幫扶貧困戶。貧困戶戶貸標準5萬元/戶,按4。35%的基準利率執行,市財政按照4。35%對承辦銀行給予全貼息,貸款期限不超過一年。
十二、寬帶入戶信息扶貧政策
采取“通信運營商讓利610元、政府補貼200元、用戶自出40元”的政策,為全市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具體戶數以實際符合接入條件的貧困戶數為準)接入100兆光纖寬帶,安裝高清互動電視,對符合接入條件的貧困戶做到應接盡接。
十三、就業扶貧政策
(一)技能扶貧相關政策
1.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并結業的,給予200-2000元培訓補貼。
2.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加創業培訓并結業的,給予一次性補貼。對培訓后六個月內辦理營業執照的參訓人員補貼標準為1200元/人,未辦理營業執照的參訓人員補貼標準為800元/人。
3.對企業新錄用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與企業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于簽訂勞動合同之日起1年內參加崗位技能培訓的,在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后給予職工個人或企業職業培訓補貼,補貼標準為就業技能培訓補貼的50%。
4.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申請的培訓補貼或生活費補貼資金,按規定支付到申請者本人個人銀行賬戶或個人信用賬戶;對企業和培訓機構代為申請或直補培訓機構的培訓補貼資金,按規定支付到企業和培訓機構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5.“兩后生”直接參加或參加培訓后繼續參加技工院校教育,按國家規定落實中職學生助學金(2000元/人·年)、免學費(2000元/人·年)政策。
6.對有創業愿望的貧困人員新增自主創業的,在其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后可給予2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三年內畢業的大學生貧困人員自主創業可給予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培訓的貧困人員成功創業并入駐市創業孵化基地的,根據其創業經營面積可給予每年最高不超過18000元的場租、水電補貼,扶持創業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
(二)就業扶貧相關政策
1.吸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獎補
吸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實現就業1年以上的,可按每吸納1人補貼2000元的標準對用人單位給予獎補。
2.社會保險補貼
(1)對招用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并合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按其為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不包括個人應繳納的部分)給予補貼。
(2)對通過以非全日制、臨時性和彈性工作等形式實現靈活就業,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給予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不超過其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的2/3。
3.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對在畢業年度有就業創業意愿并積極求職創業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高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畢業生,按照我市月最低工資標準的80%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十四、養老扶貧政策
2018年按照100元/人·年的標準為16-60周歲建檔立卡貧困戶代繳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