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地處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北端,原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后統稱烏鎮。
烏鎮曾名烏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歷史。水鄉風貌和格局保存完整,文化底蘊濃厚,是江南最著名的古鎮。
如今的烏鎮分為東柵和西柵兩大區域。東柵為千年古鎮原貌,西柵為休閑娛樂的度假勝地。
將商業化與傳統格局有序的分離且并存,這是烏鎮最大的特色。即使再過十年百年,我們見到的烏鎮都不會改變。如此魅力小鎮,實在是必游之地。
烏鎮風光在東柵,據說烏鎮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是春天與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清晨與傍晚。但其實下雨的時候逛烏鎮,卻另有一番煙雨蒙蒙的浪漫之情。
東柵之美,美在實與幻之間,在這里時光是凝固的。
河水貫穿全鎮,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鄉迷人的風光。江南水鄉大多如此,但是從整體來說烏鎮卻是保存最完好的。
小巷中有著許多古老的大宅院,都是當年的豪門,內部設施依舊,只是如今成為了系列主題展示館。如:江南百床館、江南民俗館、木雕陳列館等等。
江南民俗館:原是東柵的金家。這兒展示了晚清至民國時期烏鎮民間有關壽慶禮儀、婚育習俗和歲時節令等民俗。
江南百床館:是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館,又稱趙家廳,面積約1200多平方米,內收數十張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此展覽是中國床文化的集大成者。
江南木雕陳列館:原是東柵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廳,以其木雕精美而聞名。它雕梁畫棟,尤其是門楣窗欞上的人物、飛禽、走獸,其表現手法出神入化。
藍印花布俗稱“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手工。
藍印花布和烏鎮的風格很搭配,無論是攝影還是錄像,烏鎮的古建筑配上藍花布都是一抹奇異的色彩。
這是坐落在觀前街17號的茅盾先生的故居,四開間兩進兩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約450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老屋臨街靠西的一間房是茅盾曾讀過書的家塾,故居內部的布置簡單,卻散發著沈家世代書香特有靜雅之氣。
在烏鎮的老屋中捧本《子夜》或《林家鋪子》來讀讀,是不是更能融入到書中的環境呢?何況故居的對面還真有一家“林家鋪子”...
在橋上看風景是最佳的,東柵的河水和兩岸的房屋都歷歷在目,盡收眼底。
東柵的區域不是很大,主要是觀賞沿河景色。河上有很多游船,這是水鄉必備交通工具。
烏篷船紹興的最有名,不過在烏鎮也能坐到類似的小船,依依呀呀,搖啊搖,走水路感受下烏鎮是很必要的。
這是東柵外圍的一座大型道觀,叫做修真觀,整體是比較氣派的。
修真觀相對的是一個占地204平方米大戲臺。戲臺為歇山式屋頂,飛檐翹角,莊重中透著秀逸。梁柱之間的雀替均為精致的木雕,藝術價值極高。
西柵
進入西柵得乘渡船。西柵由12座小島組成,數座小橋將這些小島串連在一起,不管站在哪一座橋邊,都可以看到一個橋洞里的另一座橋,故有“橋里橋”之稱。“橋里橋”是烏鎮最美的古橋風景。
如今尚存昭明書院,門前建了一個石坊,題為“六朝遺勝”。里人沈士茂題書“梁昭明太子同沈尚書讀書處”。這石坊至今保存完好,當地和臨近百姓常攜子女前來拜謁,教育孩子立志讀書,成就棟梁之材。
西柵的酒店和民宿也很特別,外殼是明清時期的,內有空調、寬帶、衛星電視等,游人在古與今之間穿梭,享受著另一種生活方式。西柵的古街上還“藏”著高級商務會館、SPA養生館、酒吧等最現代化的娛樂休憩場所。
烏鎮是寧靜的。由于名氣太大,每日游人如織,喧鬧異常。但是只要人流一過去,你會發覺這里立刻恢復了安靜,彷佛從來沒有人來過。似乎一切都是幻覺,一百年前,一千年前或許就是這個樣子的,而我們也許是剛好穿越到了某一年代,所有景象都只是表面,而烏鎮本身是寧靜的,不受外物侵擾。
烏鎮的寧靜是看不到卻能感覺到的。
烏鎮之美,委婉含蓄。烏鎮是需要細細品味的...
中國的古鎮星羅棋布,各具特色。但是若加以評比,則厚重如平遙、嫵媚如麗江、綺麗如鳳凰、婉約如烏鎮,此為最佳之四鎮,天下無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