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毛峰優良品質的形成,一是生態條件優越,黃山茶區山高谷深,峰巒迭翠,溪澗遍布,森林茂密,云霧遼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很適宜于茶樹生長;二是茶樹品種優良;三是采制工藝講究。特級黃山毛峰,外形似雀舌,勻齊壯實,峰顯毫露,色如象牙,魚葉金黃。品飲黃山毛峰一般采用玻璃杯或蓋碗沖泡,水溫在85℃左右,其湯色清澈,清香撲鼻,香高持久,滋味鮮濃、醇厚、甘甜,沉于杯底的芽葉肥壯成朵,嫩黃色,用黃山人字瀑的水泡黃山毛峰就更加叫絕。
祁門工夫主產于安徽省祁門縣,是我國傳統出口紅茶的主要品種之一,它甜醇馥郁的香氣,被國際上的消費者譽為“祁門香”。
祁門地處皖南徽州府,唐代就盛產茶葉,祁門縣在清光緒以前,并不生產紅茶,而是盛產綠茶。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黟縣人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因在福建時已知紅茶暢銷利厚,于是在至德縣(今東至縣)堯渡街設立紅茶莊,仿照“閩紅”制法試制紅茶,獲得成功,于是第二年他便到祁門西鄉的歷口、閃里設立茶莊,推廣紅茶制法并組織生產和收購。與此同時,祁門南鄉貴溪鄉胡云龍,在貴溪也試制紅茶成功,以后幾十年都致力于推廣紅茶制造法,擴大生產規模,這是祁紅的開端。
祁紅問世以后,隨著產制技術的不斷改進與提高,品質別具一格,成為我國紅茶的后起之秀。在國際市場上,與印度大吉嶺紅茶和斯里蘭卡烏伐紅茶共稱為世界三大高香茶。祁紅外形色澤烏潤、條索細緊,鋒苗秀麗;湯色紅艷明亮,香甜持久,滋味醇和。清飲最能領略其獨特的“祁門香味”,加奶加糖調飲也非常可口,香味不減,因而贏得國際市場消費者的高度評價。英國的上層人士最喜愛祁紅,皇家貴族都以祁紅作為時髦的飲品,用此茶向皇后祝壽,曾獲得“群芳最”的美譽。也曾被譽為“王子茶”、“茶中英豪”。
六安瓜片屬于綠茶類。產于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等地。六安在漢代就產茶,唐宋時已成為著名產茶區。六安地區原產粗枝大葉的“綠大茶”,清末時有位茶商到六安提出要買幾斤好茶,當地人就將綠大茶上的葉片摘下,取名“蜂翅”(形似蜜蜂的翅),獲得好評,賣了好價。于是很多商家如法炮制,投放市場,很受消費者歡迎。后來為提高工效和適應市場需求,就將采回的茶葉,扳下葉片專門炒制成片狀茶。這種片狀茶,外形順直完整,葉邊背卷形似瓜子,故稱瓜片。
六安瓜片的品質別具一格,色澤寶綠,葉表有白霜,白毫顯露,開湯后清香持久,滋味鮮醇,回味甘甜,湯色碧綠,清澈明亮,葉底黃綠。六安瓜片的極品茶“齊山名片”多次獲得金獎。
太平猴魁屬于扁直形綠茶。主產于安徽省黃山區(原太平縣)一帶。太平縣歷史上就盛產葉形松散的“尖茶”,清朝末年,南京太平春、江南春、葉長春等茶莊均紛紛在太平縣產茶地設茶號,大量加工收購尖茶,運往南京等地銷售,很受市場歡迎。當時江南春茶莊為創造優質產品,就從收購來的尖茶中揀出幼嫩芽葉專作優質尖茶出售,一舉成功。后來太平縣猴坑王老二專選摘幼嫩芽葉精工細制成王老二魁尖,品質超群,因產于猴坑,命名“猴魁”。該茶在1912年南京南洋勸業場和農商部展出,獲得優等獎。1915年在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太平猴魁每片茶都是兩葉抱一芽,扁平挺直,魁偉重實,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稱,色澤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湯色杏綠,香高味醇,回味甘爽。
黃山綠牡丹屬于綠茶中扎花形綠茶一類。主產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是歙縣人汪芳生于1986年發明,它是將殺青揉捻后的茶條整理成束,用線扎緊并攤開芽葉壓平烘干而制成,如墨綠色干花一朵。沖泡后形似一朵綠色牡丹花,具有觀賞價值。安徽省茶葉學會理事長王鎮恒教授曾親筆題詞:“黃山綠牡丹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開湯后如盛開牡丹花,既是飲用上茗,又可供藝術欣賞,為名茶中一創新品種。”除綠牡丹外,還有海貝吐珠、錦上添花、花好月圓、龍鳳嬉珠、觀音獻寶、夢筆生花、金猴祝壽、益壽茗桃、綠明珠、寶扇茶、麥穗茶、衛星茶等系列產品。沖泡后,各具特色,是理想的婚、壽、禮賓招待的珍貴茶品。